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4章 貌合神渐离(2 / 2)

同辈之中还有王舒任会稽太守,子侄辈中,寄望最大的王允之任宣城太守,而羲之还有其他几个子侄也有官职,但大都是散官闲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万一自己哪一天真的倒下了,乌衣巷根基动摇,品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而且,军中翘楚显将更无王家子弟,在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之际,那就是硬伤!

其实,他对王羲之也寄予厚望。

悟性很高,博学多才,既是王家子弟,又是郗鉴乘龙快婿,按理应该能振翅高飞,可他成日沉迷于谈禅论道,读书练字,对兵事对政事毫无兴趣。

硬逼着去学,也不会大有成就。

如果自己再掌朝政,要尽快培养子弟,早日成材。否则,琅琊王氏到他这里衰败,死后无颜进宗庙埋祖坟。

这时,管家连滚带爬跑了进来,大声嚷嚷道:“老爷,公子,不好了,圣上,圣上他……”

“老臣率王家上下叩拜陛下天恩!”

王导为首,身后一大群王氏子弟,连老带少,近百口跪拜在地,齐声高呼万岁。

“老爱卿快起来,都平身吧!朕今日冒昧登门,算是不速之客,没打扰爱卿吧?”

“陛下言重了,自南渡以来,还从未有御驾亲临外臣府邸,陛下隆恩,老臣万死不敢当!”

王导激动的涕泗横流。

“老臣拜见武陵王,拜见会稽王!”

此次成帝前来,还带着中领军司马晞和散骑侍郎司马昱两位宗亲。

门外,成帝的车驾和仪仗声势浩大,排场豪华。几条大街上,围观的行人和百姓密密匝匝,水泄不通。

估计整个京城都知道,当今天子移驾乌衣巷王氏府邸。

整个大晋州郡府县,几日之内就会盛传天子对丞相的恩宠,家喻户晓。

成帝还是第一次登门,看王导府上构思独具匠心,庭院中小桥流水怪石奇树,水声潺潺树木葱葱,还有那回廊,蜿蜒深邃,小径曲折幽深。

不由得赞叹道:“此中乃佳境也!”

“陛下谬赞了!寒舍拙思,难登大雅之堂。”

“允之有大功于社稷,这位就是郗爱卿坦腹东床的佳婿吧。乌衣年少,芝兰秀发,皆英物也!”

成帝对王氏子弟不吝赞美褒奖,而王氏子弟个个是神采斐然,清雅脱俗。

庖厨动作娴熟,很快便备下盛宴,君臣置酒高会,笙歌缭绕,曼舞翩翩。宴后,结束闲谈,成帝转入正题。

“爱卿,贵体既已痊愈,朕就放心了,那就?”说到这里,成帝故意停顿一下。

“老臣谢陛下垂怜,原本想贱躯染疾,不堪大用。然承蒙挂念,已全然康健。老臣想撤回辞呈,望陛下恩准!”王导就坡下驴。

“难得老爱卿这份拳拳报国之心,堪为后世楷模。”

成帝看着王氏众子弟,继续说道:“爱卿,举贤不避亲,这些子弟若有大用,一定要向朝廷举荐。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要顾及什么闲言碎语。”

“老臣谢陛下成全!陛下,聚宝山南有一处山泽,百余亩地,是当年先帝所赐,陛下这些年又赏赐无数,老臣阖府上下衣鲜味厚,足够日常开销了,因此想把那处山泽退还朝廷,转拨百姓耕种。”

“使不得,爱卿家口众多,朝廷也不缺那百余亩地。只要新政有起色,不在乎这点山泽,以后休再提及。爱卿,朕此次把两位皇叔也带来,当面聆听爱卿赐教。”

王导惶恐道:“老臣不敢当!两位王爷皆是元帝之子,先帝之弟,尊崇显贵,敢当得上赐教二字,折杀老臣了。”

口中这样说,但还是忍不住提点一二!

“陛下,中领军负责京城和皇室安全,向来由皇室宗亲担任。武陵王年少有为,文武双全,必能胜任。此次朝廷调防的三万军士,可悉数划归中军,壮大京师防卫之力,有战事时也可驰援边境。”

成帝对王导的周密安排颇有体会,此次扩大中军力量就见一斑,不像庾亮那样,还要从中军分权,充实他自己领衔的卫将军府。

从这一点而言,王导行事公道,有远见卓识。

“武陵王,老丞相对你关爱有加,要好好操练,尽快让中军自成体系,独当一面。不可辜负了老丞相的苦心。”

武陵王司马晞见礼谢过。

成帝又引荐司马昱,对王导言道:“会稽王敬仰老爱卿已久,不如让他在你左右历练历练,为新政做点事情,也为爱卿减轻些劳累,如何?”

“谢陛下体恤,新政一事涉及众多,老臣有些事情考虑欠周全,甚至操之过急。今后诸事必与会稽王商量。”

王导轻描淡写承认了过错,又试探性的回问了一句,心想,今后到底谁是老大?

“爱卿此言谬矣,会稽王只是辅助。他毫无经验,诸事还是爱卿定夺,不必与之商量。”

“老臣遵旨!”王导放了心,乐呵呵答应了。

君臣之间把酒言欢,原本业已形成的冰冻,在一场盛大的仪式面前渐渐消融!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