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4章 貌合神渐离(1 / 2)

少年皇帝心烦意乱,狠狠扔掉手中的物什,彷徨无助。

“怎么样,皇帝不好当吧!你的婚事,岳儿的身体,还有后宫这么多事,无人分担,母后也没什么心思过问政事,所以,朝政之事都压在你一身。”

庾太后心疼儿子,明白他的苦楚,尤其是内心的煎熬!

“依母后看,要借鉴两位先帝的教训,尽早找到堪用之才。君王再聪慧再能干,也管不好全天下之事!”

成帝感同身受,更加体会到两位先帝的难处,容易驾驭的臣子没有大才,有大才的臣子又难以驾驭。

他们一旦立下大功,翅膀就硬了,心思就多了。就想独揽朝政,甚至染指皇权,动辄还尥蹶子。唉!何时他才能有自己的人才,自己的臂膀?

太后悠悠道:“几位大臣口中不是经常提及平叛中的两个青年才俊吗?他们现在可有下落?皇儿可以多留意,温峤、郗鉴他们阅人无数,不会看错人的。”

成帝明白太后说的是桓温和殷浩!

而桓温,郗鉴和温峤鼎力推荐,只不过王丞相已经奏请朝廷定为钦犯,正到处缉捕,善恶忠奸还待验证。殷浩嘛,好像大伙没什么异议,倒是可以斟酌起用。

太后鼓励道:“若是贤能,就要放心大胆起用。现在朝堂暮气沉沉,老臣们一旦,唉,朝堂上皇儿可就真成孤家寡人喽。”

“不是还有母后临朝帮衬吗?”

“母后有心无力,后宫都管不了。现在就盼着等你亲政,娶了皇后,可以担起后宫的诸多事务,母后到时候只要给你们抚养皇子皇女,那就轻松多了。”

说起娶妻生子,成帝难为情,微笑道:“朕现在只想着早日中兴大晋基业,上不愧列祖列宗,下不愧黎庶苍生。若准许丞相请辞,母后看,还有谁能接替?”

“除了你舅舅,还能靠谁?”

庾太后不失时机又推出了自己的哥哥,但是她心里有底,知道会碰壁的。

“如今,老的太老,小的又未脱颖而出。至于你舅舅,母后说句实在话,他是血亲,忠心可嘉,但理政能力确实比不了王丞相。再说,新政刚开了头,临阵换将也不是聪明之举。”

“朕其实也不愿意这样,可是王丞相去意已决,说他体力不支,老迈昏聩,一定要告老隐退,这怎么办?”

成帝拿不准主意,太后却明白其中的真味!

“请辞并非他的本意,只是试探你对他还信不信赖。所以还是要给他一个台阶,为了他的颜面,当然也为了朝廷,为了皇室。你要俯下身子,做足样子,让他不要觉得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当皇帝,成就大事,不能怄气,更不能意气用事!”

成帝点点头,重新拿起王导的请辞奏折。

他理解太后的用意,也明白了王导的用心。一定要做足样子,让王导主动收回辞呈,如何做,他已经有了对策。

不过,扪心自问,成帝也感到吃惊,自己这么犹豫,是否内心已经对王导产生了不满或者反感?

他清晰的记得,当王导在朝堂晕厥之时,自己并未惊慌失措,而是原地不动,眼看着王导慢慢倒了下去。

片刻工夫后,自己才呼叫太医,而非下意识的第一时间呼救。

难道自己已经对他心存芥蒂,否则不应该是这样!

还有,自己那时候的迟疑神色,但愿没有被王导捕捉到!

那眼神那么凄凉,那脸色那么镇定,真的令人难以置信,简直像是在做梦一般!

王导躺在榻上,眼睛直勾勾望着天花板,脑海中浮现着成帝的神情,心里冰凉无助。

他隐约记得,自己晕厥的一刹那,皇帝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倒下去以后,才恍恍惚惚听到“醒醒,太医!”几个断断续续的字眼。

是皇帝的反应迟钝了,还是突然被吓着了,还是有别的用意?

“叔父,怎么会呢?圣上对你高山仰止般尊崇,要不是你在苏峻面前斡旋,说不定圣上早就驾,驾……”

崩字还未出口,就被王导打断。

“慎言,慎言!”

王允之安慰道:“侄儿是说,叔父救驾有功在前,筹划新政在后。功勋如日月,圣上岂能不知,岂会冷落叔父?别多想了,可能当时精力不济,也许看错了。”

“兴许是看错了!可能叔父年迈,视力模糊,反应也迟钝了吧。如果不是那样,那真是圣意难测,天威难测呀。”

王导昏昏沉沉,又想起请辞之事。

他没有底气,万一真准了,那就太尴尬了!

而王允之的想法更加重了他的担忧。

“侄儿有些担心,你在家静养也有不少日子了,圣上怎么对请辞表毫无反应?这一招是不是有些冒失,不会让圣上有什么想法吧。万一弄假成真,可就便宜了庾家!”

提起庾家,王导突然又恢复了神采,自信满满。

庾亮只是仗着后戚,靠裙带关系才跻身豪门,要说治理朝政,差得远了。

又不知哪来的底气,王导相信以退为进的这一步计划一定能成功。因为现在青黄不接,朝廷没了他,谁能接替?

朝廷青黄不接,乌衣巷何尝不是如此!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