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3章 破鼓乱人捶(1 / 2)

庾亮闻言,还没看到王导被马蜂蜇,就开始幸灾乐祸了,他仿佛看到了王导鼻青脸肿的样子!

“正因为陶侃老暮,子嗣又无能,他才要以麾下的精兵作为倚仗,抓牢不放,为子嗣谋取个锦绣前程。所以,我想陶侃即便不抗旨,也会有所动作,反制王导,咱们此时也该配合一下,点把火!”

“你的意识是,咱们也可以踩上他一脚?”庾亮欣喜的问道。

“正是!”

“可眼下新政如火如荼,收效甚大,咱哪来的机会?”

庾冰阴险的笑道:“眼下就有一个机会,就是新政。偌大的新政,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漏?难道大哥治下的芜湖,就顺风顺水,无懈可击?”

庾亮尴尬道:“实不相瞒,为兄到芜湖,实是贬官发配,来这里面壁思过。郡里政务一概交由新任的长史打理,我都懒得问。怎么,这俩月调查走访,你有了收获?”

“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别小看一郡之地,以点带面,它可以窥见整个大晋!”

“哦,快说说。”

“新政问题,其他州里存在的,芜湖必定也少不了。我最近深入乡郊,到处挖掘,还别说,只是劝耕赈灾一项就有问题。你看,这是我草拟的两个问题。”

庾亮端详了一会,摇头道:“区区两个问题能扳倒他吗?不会让圣上小瞧咱们吧?”

庾冰阴冷道:“当然扳不倒!”

庾亮感觉被弟弟戏弄了一顿,没好气道:“那你还这么兴奋干吗?”

“大哥莫急,这就如伐树一样,对一棵百年参天大树而言,三锯子五锯子如同隔靴搔痒,大树毫发损伤。可若是每天来上几锯子,早晚这棵大树会轰然倒下!”

庾亮从弟弟的话锋中听出了门道,感觉有好戏可看!

“陛下,老臣无能,无能啊!”成帝刚从偏门步入式乾殿,王导就跪伏在地,泣不成声。

成帝关切的问道:“爱卿何出此言?说说,怎么回事?”

“昨日,尚书台收到荆州和江州刺史府行文,他,他!”

“怎么,两位爱卿对调防军士不满,不肯调拨?”成帝一惊,以为自己圣旨下得太仓促。

“唉,朕早知道就会这样!”

“陛下误会了,他们怎敢不奉诏?可是行文中对老臣含沙射影,诽谤中伤。语句字字刺骨,老臣不忍直视,请陛下过目。”

成帝接过两份公文,内容基本一样,都是一番慷慨仗义之言,服从朝廷的调防之策,但不约而同的夹杂着对王导的讥讽和指责。

温峤尚还含蓄,陶侃则相当凌厉!

成帝细细品读,言辞的确犀利,难怪王导脸如猪肝!

“军士乃朝廷之军士,陛下之军士,而非陶侃之军士。新政乃朝廷之新政,陛下之新政,而非权臣之新政。为臣者,当克己奉公,忠心体国,而非揽政之柄,挟私报复。假公名、济私利,实为朝野所不容,人神所共弃!”

成帝不敢再看下去,就这几句就够受的了。

“老丞相,荆州表文言辞是犀利了些,然并未明指什么。再者,他交出兵马,爱卿新政告成,应该高兴才是。至于抱怨牢骚话语,不听也就是了。”

“陛下,陶刺史所言何止是犀利,简直就是指桑骂槐,以此来诋毁新政,藐视陛下。他所说的权臣是谁?假公名、济私利,又是指谁?”

王导不依不饶,大有一副皇帝不治罪自己就不收兵的执着。

成帝方才被王导吓了一跳,还以为陶侃生出事端,不愿调拨军士,那就尴尬了,结果是虚惊一场!

他有些庆幸,也有些懊恼,陶侃的奏折昨日到了尚书台,今日早上才禀报,王导比自己过目得还要早。

成帝无心计较,他在咀嚼着奏折上的话,他理解,陶侃在强忍着,其实怒火已经烧到了嗓子眼。

王导此时竟然还不识相,不知收敛,还要下旨治罪。成帝脸有不悦,该如何打发他呢?

很快,另一封奏报替皇帝解了围!

“陛下,芜湖太守庾亮关于新政事宜,有表上奏。”

王内侍说完,王导竖起耳朵,心想,难道死对头会对新政歌功颂德?

“臣奏陛下,新政施行以来,芜湖境内秉承旨意,全力落至实处。开阡陌,垦荒田,浚河道,大收在望。此乃新政之功,朝廷之德!”

小内侍读到此处,不敢往下读,停顿了一下。

此时,王导从刚才的失落中恢复了神采,心想庾亮难得,会抛弃成见,对新政歌功颂德。

“然……”

王导沉浸在喜悦中,如同服食了寒食散一样飘飘欲仙,而一个然字,让他神色凝固,喜悦之情戛然而止。

成帝也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示意继续读下去。

“然近日以来,芜湖周边邻郡屡传新政之弊,芜湖也不例外。以劝耕赈灾一项弊端最甚,个中有两大害,一为赁牛,一为山泽。芜湖下辖某县,有百姓没有余田,无须赁牛,县衙却强行租赁。百姓无力还租,被逼致死。”

成帝心想,竟然还有这等事,闻所未闻。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