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7章 为絺亦为綌(2 / 2)

王谢世族处在南朝各大世族之首,可谓不分伯仲,如果说琅琊王家是第一大族,那是在晋室南渡初创时分。而在中后时期,陈郡谢家取而代之,这是后话。

朝廷新政,选贤用才,王羲之为秘书郎,王允之接替江播任宣城太守。谢家因掌门人谢裒时任吏部曹,自己的谢家子弟当然也尽沐新政春风。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瞧着自己身上的衣裳,王羲之摇头晃脑,吟咏起诗经。

谢安随口附和:“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人靠衣裳马靠鞍,在王谢子弟这里不管用,他们脱下绫罗绸缎,穿上絺綌这样的粗布,仍然成为秦淮河岸最夺目的风景!

“好啊,老丞相别出心裁,快给朕说说,怎么想出这个高招的?”式乾殿上,成帝饶有兴致的问王导。

王导一脸得意,回道:“新政实施后,要大修宫殿官舍,尚书台会内侍监对几处宫殿先行清理,按毁损程度决定大修或是小补。随后属下来报,在几处殿中积压了大量的粗麻葛布。”

“是啊,粗麻葛布,朕幼时曾见过,农夫耕作樵人打柴时穿穿尚可,当下已不时兴!”成帝也道。

“陛下所言极是,然而弃之可惜,若能售卖出去,还能缓解朝廷资金困难,以解修缮燃眉之急,老臣就懂了心思。”

王导又皱起眉头,侃侃言道:“可一连多日,无人问津。正当老臣为难之际,两个侄儿允之、羲之谈及秦淮修褉,见老臣愁眉紧锁,一致答应愿意为老臣解忧,为新政尽绵薄之力,这才有了秦淮河畔的那一幕!”

“不愧是名门子弟,时刻忧心王事!”成帝看起来很高兴。

王内侍谄媚的奏道:“陛下,这几日,几家大货栈闻风而动,纷纷来内侍监采买,宫内积压多年的存货一扫而空。既腾出了地方,还着实大赚了一大笔。新政大捷,丞相之功啊!”

“哪里哪里,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又正逢修褉,臣不敢居功。”王导谦逊道。

“丞相,修褉可有什么典故啊?”成帝好奇道。

庾亮恰好在朝,抢着答道:“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村人以为怪异,于是至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泛觞,其义起至于此。”

王导被抢了风头,憋了一包气,反驳道:“非也非也,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后来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诸侯,因此立为曲水。”

看到二人又呛起来,成帝忙转换话题,赞道:“王氏子弟为朝廷着想,乃老爱卿教导有方,若堪大用,爱卿也效古人,举贤不避亲。”

“谢陛下厚爱,两位侄子才疏学浅,岂能忝居高位?”王导自谦道,其实王允之已经担任了太守一职,占据了高位。

这时,一名卫士匆匆上殿,将一个密封的竹筒双手举起,高呼道:“启禀陛下,荆州六百里加急!”

“陶爱卿,快看看,六百里加急,莫非边境有战事发生?”

陶侃匆忙拧开蜡封,倒出文书,神情严肃。

“陛下,荆州急报,成汉皇帝李寿派遣两位将领东进,一路从水路沿江而下,另一路从陆路向襄阳一带进发,袭扰我边境,前锋已抵达万州。”

王导闻言,心想这是天赐良机,不待成帝问话,抢先启奏:

“陛下,袭扰边境看似小事,若处置不当,两国必起争端。应速遣老成稳重大臣坐镇荆州,妥善应对,保境安民,力保新政顺利推行。”

成帝还在沉思,陶侃就明白了王导的用意,虽然并未提及派遣哪位大臣坐镇,但明眼人一看只有自己合适。

看来王导是巴不得自己赶紧卷铺盖打道回府,以免掣肘其独揽新政的野心。

其实,陶侃内心何尝不想早日离开!

虽为辅政大臣,总觉得,他在建康城是客人,这里是王家的天下。只有在荆州,自己才自由些,舒畅些。

譬如猛虎入山,蛟龙下水,不至于总能看到王导在式乾殿上表演做戏,估计温峤也是同样的心思。

“陶爱卿,你意下如何?”成帝诚恳的看着陶侃。

陶侃当仁不让,朗声道:“陛下,成汉侵边已有多次,苏祖叛乱时就曾趁火打劫,不过是劫掠财物牲口。此次两路大军来犯,绝非袭扰这般简单。因此,臣恳请返回荆州,部署安边事宜。”

“温爱卿,以为呢?”成帝眼望阶下,却无人应答。

王导回道:“回陛下,温刺史告假了,家眷称他自开春以来心口一直隐隐作痛,昨日忽然加重,起不来床,因而无法参加今日朝会。”

“温爱卿正值壮年,如何突发此病?传旨,着太医速去探视,尽心护理,朝廷诸事还要仰仗他呢!”

太医令董伟领旨出宫安排。

“依朕看。”成帝停顿一下,略加沉吟,王导竖着耳朵听着。

“既然成汉时常侵扰,大可不必太在意,派兵严加防范即可。新政伊始,冗事繁多,老丞相一己之力,恐难面面俱到,陶爱卿还是再呆些时日,拾遗补缺也是好的。待温爱卿病体痊愈,再行商议!”

“老臣谢陛下体恤!”王导言不由衷,心里非常失落。

陶侃在侧,王导如芒在背,恨不得能飞起一脚,将他踹回荆州,永世不要再回来!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