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附录一 华与华简史(2 / 2)

他说:“呵呵!我看你还是没掌握tps的精髓!”

我深知一个道理,叫作知行合一,他说我没掌握,一定是因为他企业比我大,知道了更多我还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便赶紧请教:“老师教我!”

陈湖雄说:“我看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持续改善!如果一个公司,每个员工都能有持续改善的意识,那这公司不得了!”

哦,我似懂非懂,但是“不明觉厉”,牢记在心。

时间到了2014年,我去参加厨邦酱油的阳西新厂投产仪式,遇到了尚和管理咨询公司的桥本正喜老师和胡光书老师,知道他们是厨邦酱油的tps顾问,我便抓住机会,请桥本老师和胡老师来华与华做顾问。两位老师不相信,说你自己就是咨询公司,怎么还要请咨询公司呢?我说,咨询公司也要请咨询公司咨询咨询!

2015年,华与华启动tps的5s管理,从清扫活动开始,我亲自带头,每周一早上全公司清扫一小时,每个月有两天的5s辅导活动,而且每年派出游学团去日本学习,从总经理一直到基层员工,全员都去。具体情况不细说,可以专门写一本书了。

2018年,5s活动结出初步成果,同事们的持续改善意识建立了起来,行动落实了起来,并且在客户服务上屡创佳绩。最近给绝味鸭脖做的一个终端改善活动,客户评价说值一个亿,这就是我们在日本学习鱼国总本社小组改善活动的成果。说一千,道一万,过去二十年,在中国赚钱太容易!躺着天上都往下掉钱,需要弯腰捡的钱,根本没人要。等天上不往下掉钱了,还是不懂得弯腰,只是抱怨钱难挣!我们干活都太糙了,只要愿意细致地去做,愿意慢一点积累,就能建立压倒性的优势。你看日本人,挖空心里,细致到变态的地步,就争那么一点点优势,而我们这儿,不还在粗放经营高周转吗?我在华与华两大拳头产品:超级符号、超级口号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吾知之矣!我始终记着当年和陈湖雄的对话,赶紧把胡光书老师推荐给他,现在尚和管理咨询公司也是晨光的顾问。就像当年于晓声对我的支持一样,我把华与华的客户也都推荐给了胡光书老师,这也是把我十几年积累的资源分享给他。因为华与华,尚和在中国的业务也迅猛发展了。这是一种感恩,感恩不是报恩,报恩是利益交换,而感恩是把精神和价值传递出去。

六、生病是上帝的礼物

2009年,公司业务红火,我也疯狂地工作,起早贪黑加熬夜,那都不算啥,关键是我简直没有一分钟停止思考,脑袋始终在高速运转,没有消停的时候,以至于我都担心我的大脑会不会因为过热烧坏了!醒着的时候在思考,睡着了做梦还在想创意!有时候梦到一个创意,会惊醒跳起来,赶紧写下来!所以我床头柜上都会放着本子和笔。

梦中工作这病,我直到今天还有,经常在梦里跟客户开会,我能在梦里做完一个完整的案子!所以对《三国演义》里曹操自称梦中杀人,我完全能理解,这不一定是说假话。

白天呢就是疯狂地飞,可能早上飞哈尔滨,下午在三精制药开会,开完会直接回机场吃饭,晚上飞机回上海。第二天上午在公司,下午又飞贵阳益佰制药了。一年飞两百多趟,极端时一天飞两个城市,以至于看见飞机都想吐,上了飞机还想逃出来。

然后我的身体就垮了。垮了啥呢?也查不出什么毛病,就是睡不着觉,有一次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着一分钟,太可怕了!我跟我妈说我三天没睡着,她说:“我都听见你打呼噜!怎么没睡着!”好吧!可能是短暂的浅睡,我自己也不知道。

后来发展到车也不能开了。记得那天我开着车在延安高架上,就觉得浑身僵硬,手脚都不听使唤。我想我别在这里造成连环撞车,太可怕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开过车。

总是失眠、紧张,总觉得累,累到什么程度呢?累到觉得呼吸的力气都没有!平时我们不会觉得呼吸需要用力,但我那时候就觉得没力气呼吸!然后就是紧张,紧张到什么程度呢?跟别人在一起坐着,能体会到什么叫如坐针毡,就想马上走!还会有濒死感,有一天在办公室觉得自己要死了,赶紧把华楠喊来。华楠问:“你有什么遗言哦?”我说:“财产归小土,爸妈归你!”

生病就找医生啊,西医检查全没病,那就找中医,针灸、汤药,折腾了一年多,也没什么效果。这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说,你可能需要去北京安定医院看看,某人也是跟你一样,紧张,开不了车,安定医院某医生给他开了药,吃好了。

安定医院?我印象中隐约觉得是精神病院,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去了,预约了他介绍的医生。到了医生门口,护士往我身后看:“病人呢?”我说:“我就是。”她看了我一眼,我心想她可能觉得我不像精神病。但是,不是精神病,却跑来精神病院看病,那不是精神病是什么呢?

接着就见了医生,说了情况,又到一个像教室一样的房间,和其他病人一起,像在考场考试似的填了一些问卷,我还觉得自己考得不错!之后又检查了脑电波,我心想天才的脑电波可能都不会正常吧?太正常的人恐怕也平庸。不过我也不算天才,我主要是勤奋!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医生给诊断了,他说:“你这个情况,属于焦虑症,中轻度的焦虑,所以失眠,并且有躯体症状,我给你一个方案,我不说百分百,但是一个半月之后,应该就有改善。”我一听这意思就是百分百了,很高兴,又关心我的脑电波如何。医生说:“边缘状态。”我问什么叫边缘状态。医生说:“就是在正常范围的边缘,还没有到轻度异常。”我暗暗觉得测试很准确!是普通人中最聪明的,但还不是天才!

医生开的药,是来士普、佐匹克隆、佳静安定一起吃,这是一种抗焦虑的药、两种安眠药。我后来基本理解了精神科大夫用药的逻辑,就是大剂量先把你按住,睡下来,解决症状,然后再慢慢减药,最后到停药。但是,停药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有“药不能停”的笑话,后来自己摊上了才知道不是笑话。

我之前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叫“是药三分毒”,不愿意吃药,至于安眠药,更觉得那是自杀用的。后来看的医生多了,才懂得自己的观念是错的,那不吃药对身体的伤害,比药物的所谓副作用,不知道大多少倍呢!

吃药一个半月之后,果然没事儿了,睡觉睡得好,焦虑症状也没了,一切正常!这样过了差不多两年,我慢慢停了药。然后继续那种紧张的工作状态,然后又复发了。然后又吃药,然后又没事了。然后又停药,然后又复发了。直到现在还在“药不能停”的状态。

两次停药,都没有在医生严格的指导下进行,这又是教训。现在一定听医生的话,即使是不听,也是医生叫停也不停,不会是医生没叫停自己停了。

我刚开始失眠的时候,就有医生给我开安眠药,当时我拒绝吃,怕形成药物依赖。医生说:“依赖就依赖嘛!”我当时没有理解,后来才明白了,是啊,药物依赖又怎么样呢?那高血压不得终身服药吗?为什么要担心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小小问题,而拒绝解决现在的严重问题呢?

因为人追求完美,不愿意自己有啥毛病,以至于就挺着,不愿意采取行动。不能积极解决问题,但总是很善于对别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提出质疑。平时我们开会讨论问题,不也总是碰到这样的人吗?

我详细写下自己生病和吃药的过程,因为我觉得太多人需要这样的信息,太多人需要吃药却没有吃。所以后来,我就总是劝我那些明显是焦虑症、抑郁症的朋友吃药,可他们当中还有好多人拒绝吃药,而且他们的亲友也阻止他们吃药,甚至觉得让他们吃精神类药物,是对他们的侮辱和谋害。

在知道自己有“精神问题”之后,我也开始找心理咨询师。我跟老师说:“我一切都好啊!工作、生活都好得不得了!我没有任何可焦虑的事啊!我为什么会生这个病呢?”

老师说:“你这是不接受,不管遇到什么,你首先要接受,要悦纳。你凭什么不接受呢?凭什么你就应该工作、生活、身体样样都好呢?”

我说:“您的意思是,要和疾病共存,而不是和疾病斗争?”

老师说:“对,要接受,要悦纳,要面对,然后再处理。”

我突然想起德鲁克说的:“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要与问题共存,学会带着问题前进。”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老师的话。我的长处,是总能把我遇到的所有事、读过的所有书、听到的所有话,全都联系起来,全都用上,知行合一。所以跟心理医生的这次谈话,看似平常,但是对我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后来又有一次,我说:“现在一切都好,但是有时候,遇到一点事情,还是会紧张,会出现那种焦虑的感觉,怎么办?”

老师说:“你还想打100分哪?你就感谢上帝还给你留点毛病吧!否则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又释然了,因为我经常碰到一些想打100分的人,无论你让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方案还没到100分,不愿意做!这时候我都想抽他!但是,没想到自己也是想打100分的人。

生病是上帝的礼物,是我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洗礼、一次重组,让我的智慧增长了很多。总结一下我从生病中学到的:

1学会了接受失败。努力做好自己现在能做的事,把结果交给命运和运气,失败了也接受。

不要说能接受任何结果,因为当你说接受任何结果的时候,你想的还是好结果。一定要真心能接受失败,失败都能接受,那有点缺陷就不算什么了,对别人做一点让步,就更不是事儿了。接受失败,在人生观上,就是夭寿不二,死亡也能接受,还有啥呢?我只凭着大是大非,按着自己的志向去做就是。

2学会了等待,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能等待,就不会焦虑,就不会乱动作,就不会犯错。

3学会了接受副作用,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聚焦于挑解决方案的问题。

4学会了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因为没有最好的结果,只有最不坏的结果,所以要夯实最不坏的结果。

这四个学会,都是在生病这件事上学到的,后来又和我学到的一切智慧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新的价值观。后来我在写《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时总结说,《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这个体会,与其说我是在《孙子兵法》中读到的,不如说是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悟到的,没有这些经历,我读不懂《孙子兵法》。

除了人生观上的改变,生病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从此严格按自己的作息生活,而且大量地减少交际和非必要的事物,学会了对任何一件事,不是尽量去做,而是先问可不可以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一概不做,把时间聚焦到自己的工作、学习、锻炼和休息。

所以,这几年生病,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不仅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华与华,让华与华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这个新台阶、新天地,是从2014年开始的。

七、转型企业家

2006年,华楠创办“读客图书”。

出版业务比较适合我们,用华与华方法来看,就是商品概念开发和包装设计,所以我们进军出版业很顺利。到了2010年,随着《藏地密码》《官场笔记》《黑道风云二十年》等畅销书集中爆发,读客的业务越来越忙,华楠也基本参与不了华与华的工作了。

这时候,我身体状态正是最差的时候,我都怀疑我还能不能继续工作了,我就跟肖征谈,让他做总经理。肖征2000年就跟我一起工作,华与华创办后,他又来到华与华继续跟我,当时是公司的副总。

之前华与华还是只有两个人主持,总共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华楠在家管生产,做创意和制作,我在外面管销售,负责客户拓展和提案交付,其他人都是学徒和助手。以至于除了我,公司基本上没有人跟客户提过案。有时候我在客户会议上,遇到其他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的人,看人家就来一个小姑娘,上台说话也落落大方,挥洒自如,我心里就想:“唉!为什么华与华的人就没有一个能自己出来提案的呢?”我还不知道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我以自己为100分的标准,99分都不接受,所有的提案都自己去,别人当然没机会,也不敢提了。

如今我自己玩不动了,不让别人干也得让出来,我纯属被逼无奈,这是一种妥协。没想到这一妥协,妥协出了一片新天地。人家肖征干得很好,2012年,又提拔颜艳做了副总。颜艳是2004年到华与华的,是公司迁址上海后的第一批员工。

2012年,我病也好了,公司气象为之一新,生病一点没耽误公司发展,还多了两员大将。我又雄心勃勃起来。这一年,我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念ea,两年的学习,对我帮助非常大。因为之前从来没学过怎么做企业,都是自己干出来的,而且我做的,基本上还不算一个“企业”,只是一个师父带着一帮徒弟,出去接一些品牌创意的手艺活儿。到中欧念两年书,就是一个系统的扫盲。一块块的拼图都拼接起来了,对企业有了全景认识,自己负责的部分也加持了。

去中欧学习,本来也是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督促我去的,我开始时不以为然,认为经营是实践,不是学校里能学的。他跟我比画说:“咱们做企业,是这么大一块事儿,你干的活儿呢,是这么大一块事儿,虽然在你的范围,你是专业,但是,如果你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事儿没有理解,没有场景感,有时候你就不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你对不上话,找不到感觉。你对整个企业的理解不足,你的专业也会有局限。”

他又说:“你必须搞合伙人制,不能像现在这样干。现在这样干,师父带徒弟,只能是小作坊,不是企业。”

这两条意见——做企业家、搞合伙人制,对我有很大震动,也改变了华与华之后的轨迹。我想我也是在做一个企业,我也要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一个创意人,所以我就去中欧学习,后来又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念金融ea,确实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事务,建立起了结构性的认识。

在和华夏幸福合作的时候,我结识了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张海濛,并请他到公司交流,也给大家讲一课。张海濛说:“咨询公司的发展主要是四个阶段:第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而且确实行之有效,能为客户解决问题。这个看起来你们已经有了。第二,这套方法能教会其他人,而不是只有创始人自己会,能复制。这个不知道你们做得怎么样。第三,能国际化。第四,创始人退出,公司还能继续发展。”

他讲这四条,我就一一对应考虑,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个咱有,就是华与华方法。这套方法能教会其他人,能复制,这个咱们一定程度也做到了,但是需要提高教学复制的效率。第三条,国际化,顺其自然,我还不是太关注。第四条,创始人退出,这是必须考虑的,因为时间会让你必须退出。

其中第二条是重点,就是如何复制。后来尚和管理咨询公司给我们做管理辅导,胡光书老师说:“要把个人的技能变成公司的技术。”

胡老师的辅导,让我认识到我们过去“师徒制”的问题。华与华一直是师徒制,公司骨干都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但是,我们的师徒制文化有句话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又说“言传身教”,看徒弟自己的“悟性”。总之在学得会、学不会上面,主要责任在徒弟,不是师父,这就不是一个有效率的培养方法论。只是从师父的技能,到徒弟的技能,而没有从每个人的技能,最终形成公司的技术。所以师父必须要承担更大的教学责任,必须要形成教材。后来我读到万达公司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那是整个流程捋下来的详细操作手册,我觉得华与华也要形成全业务流程的操作手册,每一步具体怎么做,都要整理出来,也要公开出版。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

再回过头去说合伙人制,我也大致了解了麦肯锡的合伙人制分配机制,然后就想怎么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合伙人机制呢?想来想去也不知道,那就土法上马,分两级,董事合伙人在全公司收入为基数拿提成比例,合伙人按自己负责业务的收入为基数拿提成比例,就这样先做起来,以后再慢慢迭代,或许以后要走向麦肯锡一样,按利润池分配,但开始的时候,我想在广告和培训上投入比例会比较大,如果按利润分配,大家恐怕没有我这样的投入意愿,干脆不让他们参与投入的事,合伙人不必为利润负责。

合伙人制在2014年启动,当时我们也是请了一间咨询公司,台湾做引导力辅导的开放智慧公司,来给我们全公司开了一个叫“裂变”的凝聚共同愿景的会议。这个会对于我来说很新鲜,因为我习惯了“一言堂”,我说,我干,然后大家跟着干。而现在是让每个人来说、来写、来画公司的愿景和行动计划,贴墙上去,然后把共识找出来。

裂变的意思是要通过合伙人制,裂变出人才,裂变出规模,裂变会议提出的三年目标——2017年咨询费收入做到15亿。当时我们一年大概4000万的收入,所以这个目标还是挺大的。后来到2017年,做到了135亿咨询费收入,2018年做到了15亿。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听到陈俊在小组发言说:“公司既然说重视创意,那你就拿100万出来,重奖超级创意!”我一听这个创意不错!马上和华楠、肖征商量,当天就宣布每年重奖年度最佳案例100万元,2014年就发了第一届,西贝莜面村项目组拿了第一个百万大奖,之后几年的获奖案例分别是360、吉林云天化、汉庭酒店和莆田餐厅。百万大奖搞得很有激情,我又宣布增设一个每五年一届的500万元大奖,奖励能为客户长期持续创造价值的案例小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诺贝尔奖情结。没机会拿奖了,就自己发一个。

2014年之后,我们在培训上也加大了投入,首先是合伙人和骨干总监全部由公司支付学费去念ea,然后是全公司分批赴日本学习tps,每年策划骨干和设计骨干分别有一次海外游学,2018年国庆节我们就组了一个30人的团到美国东海岸的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游学。

2018年,公司成立十六年了,我带的第一拨徒弟,都已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合伙人制的激励,让公司取得了迅猛的成长,人员也增长到150人。我觉得我已经从一个策划人,转型成为一个企业家。从1996年进入咨询业开始,我从业已经22年了,这22年,接触的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耳濡目染,跟他们学到很多企业经营的思想和方法。贾国龙说西贝最大的产品是“人”,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花在培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成就他人,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在经营上,我对咨询业务也找到了“规模感”,我的规模感具体在5亿-10亿。但是,像麦肯锡那样全球做到70亿美元,是怎么做的呢?我还不清楚。先把我们的10亿人民币目标完成吧!做到10个亿,靠什么呢?就靠华与华价值观。

八、华与华价值观

华与华的价值观,基本上都是儒家价值观。基本原理就是时间积累。在华与华办公室的企业展厅墙上写着:

经营使命:让企业少走弯路。

核心价值观: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企业精神:真人真心真本事。

经营理念:悦近来远,终身服务。

这四条,都是儒家思想。其中经营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看起来是“消极的”。经营使命是“让企业少走弯路”,而不是一飞冲天,征服世界;核心价值观首要的是“不骗人”,而不是开拓、进取、创新、奋进之类。这种表述,本身就是我们关于价值观的价值观,那就是——价值观是一个最低标准的底线,而不是立一个高标准的追求。当你对这个底线认真起来,你会发现要守住这个底线,并不容易。就像谷歌要守住“不作恶”的底线,容易吗?

关于让企业少走弯路,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千百年来,人性的弱点总是贪巧求速,想要捷径,想要“不走寻常路”。所以《论语》里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难道人们都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为什么大道上没人走呢?人们嘴上都会说“大道至简”,但都不能知行合一,不懂得走简单的大道,总觉得可以一蹴而就,总想要另辟蹊径,就会走入王阳明说的“断蹊僻径”,就会走弯路。

最高的效率是不返工,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所以只管扎扎实实地去做,不要“将迎意必”,不要“期必”——就是一心盼望着成果一定会怎样,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勿忘勿助。勿忘,是每一天都不要忘了下功夫;勿助,是不要拔苗助长。你以为你跑得快,其实都是给自己挖坑埋雷,这一点我们见得太多了。

客户来找咨询公司,往往本身就有贪巧求速的心态,觉得你那么多成功案例,帮我们也搞到像某某那样成功吧!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你马上给他解决。这时候,咨询公司如果利用他的一厢情愿和侥幸心理,很容易吸引他下注,下注给咨询公司,再下注到市场。咨询公司也很容易用客户的身家,下自己的赌注,赌赢了,咨询公司扬名立万;赌输了,那客户他自己销声匿迹,因为没有一个输家会站出来控诉咨询公司的,那是丢自己脸的事。

在咨询公司和客户的这个合作关系中,咨询公司天生有这样的优势,就像医生治疗生男生女,成功率怎么算也有50%,就算无效退款,也能发财。所以咨询公司会骗人,会贪心,会夸大。会把过去的成功案例,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吹嘘得天花乱坠。手里再拿着一瓶灵丹妙药,鼓动客户下注,而客户一旦下注,就进入人性的第二个弱点——人们会在他已经下注的地方继续下注。等到损失巨大终于死了心,已经好几年过去了。

我们的立场,就像我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说的:“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我们追求的不是大获全胜,而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永续,是永远,我们经历过太多的成功失败和起起落落,知道“成功”不算个啥,基业长青才是王道。企业家必须把自己的征服欲降下来,使命感提上去,宁静以致远。看了我们的“成功案例”来的,我要告诉他那是别人的成功,别人能成功,不等于你跟华与华合作能成功。咨询公司要和客户的“成功”保持距离,成败都是他的事,我们也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而已。有时候客户会问:“我付你那么多钱,你能给我带来啥?”这个问题很危险,背后是将迎意必的心思,就是“期必”,期待一个必然的结果,这不是好的做事的心态,正好到胸脯拍得最响的公司那里去下注。在华与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标准回答是:“你就当这钱打了水漂您也认,您就来!”

话都说到这个份了,我就可以保证我做到了“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言过其实为耻,行胜于言为善。这样做,本身也是让华与华自己少走弯路。孟子说,要“集义而生”,不要“义袭而取”。集义而生,就是滴水穿石,一天天攒出来的。义袭而取,就是一把搞一个大的。

《孟子》又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那有源之水,滚滚流出,昼夜不停。盈科而后进,把沟坎注满,再继续往下流,渐进而流入江河,注入大海。有本有源的事物,就是这样子。孔子就赞许它这一点罢了。假如没有本源,就像那七八月间的骤雨,一下起来,哗啦哗啦,大小沟渠都满了,但是一会儿就干涸了。所以名声超过了实际的,君子引以为耻。

人呢,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如果道德才能都本不足称,却获得了超过实际的虚名,虽然一时可以掩饰,时间长了必然败露,就像暴雨后的大水退去一样,之前的声名,都成了一场事先张扬的丢脸事件。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前面凑,而是往自己身上找,反身修德,养深而蓄厚,然后实大声宏,而名誉随之,有本有源,渐进不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他有多高的声名,他都还有更大实力在后面!

《中庸》说:“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章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锦,是五彩织成的衣服。絅,是襌衣。尚。是加。暗然,是韬晦不露。的然,是用意表现。衣锦尚絅,就是穿着锦绣的衣服,却在外面套一件朴素的襌衣罩着。为什么呢?因为锦衣文采太露,所以遮盖一下,外面虽然尚絅,暗然韬晦,但毕竟里面有锦衣,实德、实力都在其中,自然不能藏露,所以日渐彰显。小人之道呢,出发点就是动人视听,惑人心志,所以专事文饰,外面虽用意表现,但虚伪无实,里面的实德、实力却无法支撑,时间一长,他就撑不住了,所以日渐消亡。

真人真心真本事,就是衣锦;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就是尚綗。衣锦尚綗,就能暗然而日章,就能少走弯路,就是大道。

华与华的企业精神,我还经常引用朱熹的一句话,叫“存天理,灭人欲”。有的人听到这句话,反应很激烈,以为不让他过性生活了。朱熹这话到底什么意思呢?朱熹说:“吃饭是天理,美食是人欲。”这个标准太高了,我们可以调低一点——美食是天理,管不住嘴吃多了,吃出肥胖三高,就是人欲。这样,你每一顿饭都可以修行“存天理,灭人欲”了。在我们的工作中,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呢?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天理;想要和客户合作关系稳定,继续续约,就是人欲。如此存天理,灭人欲,你就不会猜客户想要什么,不会投其所好,而是该怎样就怎样,发挥出你最大的价值,给客户他所需要的,不是他自己想当然想要的,这就是真人真心真本事。如果客户不识货,不接受,那就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就是孔孟的态度,你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事,卷而怀之,藏之山林,也不患得患失。

华与华的价值观,就是彻底杜绝患得患失,绝不有利必趋,有害必避,一切只凭着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能这样存天理,灭人欲,自然就做到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

真人真心真本事,我后面还有一句话,叫“良师益友父母心”。咨询公司,当然是客户的良师益友,而且是最重要的良师益友。良师益友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心。你要把自己当客户的父母。当父母,不是把自己辈分抬高了。我的司机曾经开车在路上跟别的车斗气,我说你对我要有父母心,如果后面坐的是你的孩子,你就不会跟他斗气了。从此他再也没有跟人开过斗气车。医院的医生,如果有父母心,就不会给病人乱开检查单子乱开药;生产奶粉的企业,如果有父母心,还需要担心奶粉质量吗?所以父母心是个宝。很多人以为找客户难,殊不知甲方找一个靠谱的乙方,比乙方找到一个靠谱的甲方,不知道难多少倍!你真正能有“真人真心真本事,良师益友父母心”,好多人还是看得到的。

不过这也真的是很难的修行。但人生什么样的修行不难呢?扎扎实实去做,就能做到最后一条,华与华的经营理念——悦近来远。这话也是《论语》里的,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就是说,客户啊,你也不用去外面找,把在这儿的服务好了,近处的喜悦了,远方的人,他自己就来了,这就叫近悦远来。如何能做到近悦远来呢?就叫悦近来远。你出去找,你要多少人,多少精力,多少投入啊!他自己来,你就没有成本。

近悦远来,就是流量成本为0。

流量成本为0,就是孟子说的王道。

实现流量成本为0的王道,就靠价值观,靠时间,不将迎意必,不期必,不贪巧求速,不拔苗助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勿忘勿助,日日不断,滴水穿石,集义而生,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志有定向,至诚无息,止于至善,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九、正心术,立正学,为往圣继绝学

企业是经营知识的机构,咨询公司当然更是经营知识。除了经营知识,我们也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知识遗产。我一向是爱学习,爱总结,也爱动笔的人。在公司经营工作之余,写作也就成了我的第二事业。更何况,我的写作,本身也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

十几年前,清华大学的博导高中羽老师就劝我写书。我说我的积累还不够,有一些经验,但是很难说系统地写一本书出来。他说:“唉!负责任的人,都觉得自己积累还不够,不负责任的人就成了大师了。”我听了他的话,2013年,终于鼓起勇气出版了我和华楠合著的第一本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那时候我正在中欧上学,我就请中欧的营销系系主任蒋炯文教授给我写序。蒋教授热情洋溢地给我写了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序言,不过他也对我说:“华杉,你这本书真不像一本畅销书的写法,比如说你写超级符号,整本书应该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超级符号,比如你说超级符号的三大特征:一、明确的指称;二、浓缩巨大的信息量;三、强烈的行动指令。你说超级符号是所有人都熟悉的,都听它指挥的符号,能让一个新品牌,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消费者的老朋友,能激发品牌偏好和大规模购买。这些观点已经够一本书了,后面就是一个一个的案例分析,去印证这些观点,这本书就写完了,读者也能学到。但是你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了,话题太多了!”

蒋教授说得非常准确,《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确实并不只是讲超级符号。2016年我又出了增补版,增加了更多内容,都不是超级符号的内容。这本书,实际上是华与华方法的一个精要版。所以之后我还会出版一本书,就叫《华与华方法》,就是重新整理过的华与华方法精要。

按蒋教授的标准,这本书应该分拆扩充写成十本书,这是我的计划,也是我的任务。但是,就像之前我跟高中羽老师说的——我的积累还不够——或许要再积累十年。积累什么呢?一是读书学习,二是积累经验,三是积累案例。我希望我写的,都是自己的实践案例,因为你观察分析别人的东西,总是不把握,就像我看别人有时候分析我的案例,往往边都不挨。所以最好是自己实践得来、知行合一的东西。要建筑科学的大厦,有四梁八柱,屋顶窗户,分割一个一个的房间,然后说,这幢房子,这些个房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我把这些事情都给讲清楚了!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毕生的精力去完成。

在这个积累酝酿的过程中,我也想找点其他的事干,如果说有什么我从小就熟悉、与生俱来,又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恐怕就是中国的兵法和儒家价值观了。这些东西我差不多每一个毛孔都懂,我就想写“四书”注解。但是,我想我一个搞咨询公司的,写一本《论语》解读,恐怕没人看。我就临时决定,先写一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因为搞咨询的,写兵法比较合理呀!兵法有人读了,就成了“国学大师”了,《论语》也就有人读了。

于是我把家里的《十一家注孙子》翻出来,下我的日日不断之功,每天早上5点起来,开始写《华杉讲透〈孙子兵法〉》,183天就写完了。写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真是举手之劳,竹筒倒豆子,全部交代了就是,因为差不多就是写我自己。《华杉讲透〈孙子兵法〉》2015年出版,获得了很大成功,如今在中国已卖出超过50万册,并且已经在韩国、泰国出版,中国台湾也出了繁体字版。我希望我这本书能翻译成十种语言,传播到全世界。2018年,我又受罗振宇邀请,在得到开了一个《华杉讲透孙子兵法·30讲》的音频课程,也非常受欢迎。很多读者说,我这本书颠覆了他们对《孙子兵法》的认识,我说,我不过是把你们过去搞错的给归正一下而已,也没有一个字是我的观点,都是十一家注的正解,只是人们不熟悉古文,后面讲的老师又个个都想发明新观点,于是越描越黑,圣道就失传了,我不过是把原著原意上的灰尘抹去,重新擦亮,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孙子兵法》之后,我紧接着又出版了《华杉讲透〈论语〉》,如今卖了9万册,也算开局不错。再接着又出版了《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这样就完成了我的儒家思想写作计划。

写作儒家思想,我是希望以后能写一本《儒家企业文化》,因为我一直向日本企业学习,管理思想上宗法德鲁克,而德鲁克也说他的思想在日本得到了最好的实践。他说,日本是将西方管理思想和本国文化结合得最好的国家。而以我的观察,日本结合的本国文化是什么呢?就是儒家思想!我的日本老师们都很喜欢我,因为当他们跟我讲丰田生产方式的某某理念的时候,我都能在“四书”或王阳明的思想里给他们找出根源来,他们也觉得可以和我教学相长。《孙子兵法》当然也是他们最崇尚的了。

中国企业这些年学习美国太多,学习日本不够,我想把《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美国、日本过去的经验整合起来,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套中国的儒家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呢?我不知道自己学力够不够,也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过,在现在的能力范围内,先把儒家经典解读写一遍再说。一来写这些思想,对于我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生知安行,知行合一;二来自己写一遍笔记,也是重新学习一遍。

滴水穿石!当你知行合一,切实笃行去滴,你就会发现没几块石头经得起水滴的,滴吧,滴吧,一块石头穿了;滴吧,滴吧,一块石头又穿了!前后四年时间,我就把《孙子兵法》、四书、王阳明《传习录》都写完了。之后要回到我的正题,写华与华的战略营销品牌创意方法论系列,但我的积累还不够。可是,早上写作已经写习惯了,不写难受,我就找了一块大个儿的石头——《资治通鉴》。这块石头,够滴个七八年的,刚好七八年后我也差不多可以把我的专业修炼到敢写书了。

选择《资治通鉴》,也是有策略的,因为这书部头太大,一百年也很难有一个人鼓起干劲去搞一遍。目前市面上的《资治通鉴》白话文本,一种是分给二十多个人,一人分译一部分的,这种译本通常质量都很差,因为它是出版社的一个定制产品,参与的译者本身对书也没热情。译的时候也很盲目,译得跟白开水一样,很多不必译成白话也能理解的,他译得比白话还白,原文的气脉全没了。还有一种呢,就是柏杨老师译的,柏杨下的功夫很多,贡献很大,但是他对中国历史是持根本的否定和批判态度,所以整本书的仇恨倾向太强,也不合适。所以我就想自己写一本,一是把原文韵味和白话文翻译的尺度把握好,二是用《孙子兵法》和“四书”的角度去解说历史,在“司马光曰”之外加一个“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正可解读战例,而政事可以用“四书”解读,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我们正可用整部《论语》,再加上《孟子》《大学》《中庸》,去解读一遍《资治通鉴》,把《资治通鉴》写成《孙子兵法》和“四书”的案例集。我想这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作吧!

德鲁克说,知识人的社会,人过了四十五岁,往往他本职工作的知识就会落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不强了。这时候,人应该找到自己的第二志向,或者第二志趣也行,以免坠入中年危机。我很幸运,我的工作和读书学习,完全统一。

55岁之前,我应该可以完成我的全部中国历史和文化写作。55岁之后,就全部转入专业企业写作了,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品牌营销、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这方面,我志向还挺大,六个字,就是“正心术,立正学”吧!因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总是正邪之战,总是正学和歪门邪道的平衡,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因为贪巧求速,拔苗助长,总是很容易掉进魔道里去,每个领域都一样。所以,我想用华与华的实践和学术,树立一个正心术、立正学、走正道的范例,也找到我们的同道,我读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他总哀叹如何拯救天下人,我也想像他一样,建立“致良知”的“企业心学”!

2013年,父亲去世之前,在最后的昏迷中,他反复给自己鼓劲说:“努力!努力!”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努力!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