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章 第一个(1 / 2)

母亲住院的那些日子,姐姐暂时寄宿在大姨家,因为两家离得近,大姨照顾的又周到,母亲也很放心。

姐姐已经上了小学,走出巷子就可以看到小学大门,也用不着家长接送,虽然当时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但在学校附近居住确实十分的方便。

现如今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尤其体现出学区房的价值几何。

母亲出院回家,姐姐自然也被接了回来。

家里没有电视。

姐姐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就会去隔壁邻居家看电视,有的时候还会带着我一起去。

86版《西游记》是当时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相信80后90后这代人的记忆肯定更加深刻,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凭借几句打油诗就能很快想起电视剧中的一幕幕精彩的片段:

破石称王“花果山”,学艺数载“三星洞”;

浅海偶得“金箍棒”,阴间抹除“生死簿”;

棍打牌匾“凌霄殿”,脚踢老君“八卦炉”;

大闹王母“蟠桃会”,佛祖护佑“取经路”。

……

儿时印象当中,那个的飞天遁地、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成为了所有男孩子心中的向往;三打白骨精中“不分是非”的唐僧将孙悟空赶出师门的场景一度造成其人设崩塌,被观众恨之入骨;憨态可掬,好吃懒做,动不动就想要分行李各奔东西的猪八戒;性格耿直,刻板朴实的沙和尚;再加上奇装异服,容貌各异的神仙妖怪,成为了观众们心中永远都难以抹去的记忆。

曾几何时,《西游记》和《还珠格格》并列成为各大卫视频道暑期循环播放的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百看不厌。

每天晚上一到全家睡觉的时候,姐姐肯定不在家。不用说,肯定是在隔壁邻居家看电视。

正常情况下,都是母亲去找姐姐回家。很多时候,邻居早已关灯睡觉,唯独姐姐一人坐在小板凳上看电视。

那时“远亲不如近邻”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邻里之间关系非常和睦,和一家人没什么两样。

根本不用考虑碍于面子或者人情之类的关系,谁都不会让现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高楼大厦中“邻里不相识,老死不往来”的情况出现,跟别说主动撵一个小女孩回家了。

而且,只要姐姐在,邻居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从来不锁门,任由姐姐随便享受电视里的美好时光,一方面等姐姐走了之后,才会起身把大门锁上;另一方面,也方便家长过来把孩子接回家。

母亲当然会在接姐姐回家的时候顺便帮忙把邻居家的门锁上。

举个典型的邻里关系例子。

当时好多人家为了看家护院而养狗,一旦有陌生人来访的话,狗就会叫唤的特别凶,起到提醒主人的作用。而相互熟悉的邻里之间互相造访,狗是不会主动叫或者咬人的,因为已经熟悉到了狗都不认为对方是外人、陌生人之流了。

更有甚者,如我家和发小雷子家的熟悉程度。

每当我去他家玩的时候,他家的狗狗都会主动上来和我摇尾巴,我还能亲密的逗一逗它。偶尔还能帮忙看着狗狗不让它吼别的陌生人。

最担心的事情是晚上父亲去找姐姐回家。

只要是父亲去找,姐姐肯定会挨一顿毒打。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讲,当真是“一言不合”便动手,准确的说是“凡有忤逆”便动手。

家庭暴力对姐姐来说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家常便饭”。

姐姐的性格随父亲,执拗、倔强。

父亲越打她,她越反抗,而且打得越凶,反抗越激烈,最终导致她挨的打也越发严重,貌似一个无限循环。

“两天一小揍,三天一大揍”是很平常的事,周末休息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揍上两三回,让整日无聊的父亲打发一下休闲时光,丰富一下业余生活。

不言而喻,姐姐顺理成章的“光荣”继承了母亲被家暴的角色,不折不扣的成为了母亲的替代品。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