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7章(1 / 2)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谓:羽林。

关于这支专属于自己的武装班底,刘荣思考了很久。

无论是人员组成、编制结构,还是兵种、兵源,乃至番号,都进行了反复的琢磨思量。

最终,刘荣不得不承认:关于这支部队的番号,刘荣最好的选择,也还是‘拾人牙慧’。

原因很简单;

——在这支羽林卫,或者说是羽林军之前,汉家凡是拥有番号的常备野战军,大都是以获得番号时的驻扎地名,来直接作为番号。

如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匈奴人大破北地、陇右,主力近逼箫关,先锋更是兵指长安!

彼时,中尉周亚夫屯兵细柳以备胡,于是便有了细柳营;

车骑将军令勉驻兵飞狐迳,于是便有了飞狐军。

还有棘门军、霸上军等等——都是编制成立时驻扎在何处,便以何处地名来作为番号。

非要说汉家有哪只军队,不是以驻扎地名来作为番号的话,那也就是驻扎长安附近的两支禁军,即南、北两军了。

但即便是这这两支拱卫长安的禁中力量,番号也依旧有些儿戏。

——北军之所以叫‘北军’,是因为北军的常驻军营,未处于长安城北三十里;

而南军之所以叫‘南军’,也同样是因为军营位于长安以南。

毫不夸张的说,刘荣这支羽林卫,将是汉家,乃至华夏文明历史上,第一支拥有独特番号的常备武装。

故而,除了‘羽林’这个望文生义,一眼就能看明白是啥意思的番号之外,刘荣实在想不到其他更好的选择。

左右这个时间线,汉武大弟也不大可能在自己的胶东国,再练出一部羽林卫。

——毕竟胶东国没有少府出钱出力出兵器,更没有上林苑供汉武大弟练兵……

“将士们的吃食,是如何安排的?”

在军营……

哦不;

现在应该叫羽林大营了。

在羽林大营的校场点将台上,对‘将士们’进行了一番激情澎湃的动员演讲,刘荣便退出了军营,没有太过影响军营内的日常秩序。

只是刚出了营门,刘荣便开始询问起羽林大营内的具体状况。

虽然对刘荣称呼娃娃兵们为‘将士们’有些无所适从,但正所谓上行下效——刘荣坚持不懈的说,随行众人自然也就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回家上的话。”

“将士们的餐食,是按照北军训练新兵的标准,每日早、晚两餐,皆以米粥为主。”

“米粥的配额,是每人每月二石;”

“除了米粥,还有适量的酱、醋、盐等。”

“少府还会三不五时派人,送时令蔬果之类。”

见站出来的仍旧是栗仓,刘荣不由得微微一皱眉。

沉下心来一想,这才发现羽林大营的负责人程不识,忙的根本无法从自己身边离开,跑来这博望苑操练新兵。

换而言之:博望苑羽林大营,理论上是由太子中盾卫程不识掌事,但实际上,却是由博望苑令栗仓,兼顾着照看。

将此事暗暗记下,刘荣也没急着将话题岔开,而是循着话题道:“换成面。”

“——将士们的主粮配额,从二石粟,换成二石麦面。”

“另外,除了本就有得酱、醋、盐等佐料,必须保证将士们的三餐,都能吃到足够分量的菜蔬。”

“暂时定为每人每餐二两吧,不够再加。”

听刘荣说起‘将士们’的餐食,众人先是本能的点点头——不管刘荣说什么,先答应下来总是没错的;

至于具体细节,自然有少府内帑专供,大家伙就负责统筹调度即可。

但很快,就有人反应了过来,从刘荣这一番平平无奇的安排当中,听出了些许异常。

“三餐?”

“加一餐午食?”

栗仓下意识问出口,只引得刘荣面无表情的微点下头,便算是敲定了此事。

而在这一层窗户纸杯捅破之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回过身,望向已经被甩在身后的羽林大营。

——在后世,一日三餐,几乎是和太阳东升西落一样的自然定律。

但在如今汉室,乃至往后成百上千年的封建文明史上,华夏民族无论是底层群众,还是王公贵族,都是只吃早、晚两餐的。

至于一日三餐,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只会发生在某一种极端特殊的状况下。

——南、北二部禁军,细柳、棘门、霸上等常备野战军,以及北墙的救火队员:飞狐军。

以上这六支武装力量,在高强度野外拉练以及战时,可以得到天子自掏腰包,从少府内帑调拨的第三餐:午餐。

除此之外——除了这六支常备野战军,而且还是战备状态下的这六支部队之外,天下其他任何一支部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吃到午餐。

如此一来,刘荣这稀松平常的一句话,所透露出的庞大信息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羽林卫,将成为汉家继南、北两军,以及细柳、棘门、霸上、飞狐四军后,第七支有资格一日三餐的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还将成为汉家第一支,也大概率是唯一一支在任何情况下,都日常施行一日三餐制的武装。

至于把军粮从粟米换成宿麦面粉,那就更不用提了——羽林卫显然是汉家第一支吃到面食军粮的部队;

虽然刘荣之前说过,会将汉家的军粮逐步替换成宿麦面粉,但这毕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很显然,在刘荣的心目中,羽林卫的顺位,实在是高的有些离谱……

“孤方才观览羽林都尉,发现孤的将士们,大都体态瘦弱。”

“——让少府按照人头,每人每日供给牛乳半斤,鸡子一颗。”

“如果有喝不下牛乳的,就配发鸡子二颗。”

“嗯,就加在朝食里。”

···

“朝食,牛乳、鸡子,加面饼;”

“午食,汤面、果蔬榨汁,外加肉食。”

“夕食,就吃些汤汤水水的吧——汤饭之类。”

“一应资费,都有少府内帑先垫着。”

“若少府有问题,就来太子宫来要账便是。”

刘荣这番话,说的无疑是霸气十足。

要帐?

嘿!

真要算起帐来,少府单就是瓷器一项,就不知道要给刘荣分红多少!

更别提马路三件套在内的,或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战略项目,少府承了刘荣多大人情。

与这部分“帐”相比,刘荣不过是在合理范围的基础上,让少府稍微多花一点钱,帮自己养太子卫队。

过分吗?

不过分;

合理吗?

狠核礼。

于是,刘荣一声令下,这件事便算是也定了下来。

就算少府令岑迈不在场,也同样如此。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