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9章 怒撕遮羞布(1 / 2)

庾亮防范陶侃,但心里更加厌恶王导,眼下的内讧绝对不能错过!

此时,他话锋一转,为陶侃辩护了起来。

“陛下,臣未奉圣命,擅自调军截击路永,有违朝廷法度,请陛下治罪!然臣不得不说,此次大战朝廷虽然损失巨大,但全由叛贼路永挑起,陶刺史被逼无奈才发兵自卫,给朝廷去掉一大祸害。”

庾亮竟然和陶侃站在一起,还为他辩护,王导真没想到。

“欣喜的是,现在,叛贼苏峻祖约所有余孽皆已荡灭。虽说有不小损失,但是,刮骨疗毒,虽然肢体疼痛,毕竟去除了毒瘤。臣认为,陶刺史应功过相抵,免于治罪!”

王导坐不住了,这二人要是勾结在一起,对自己的威胁更大。

“庾太守此言,老臣觉得可笑,口口声声说路永栽赃荆州,有证据吗?怎么不说有人在栽赃路永呢?况且陛下早就下旨,大赦了路永,可太守仍言之凿凿说路永是叛贼,这样公然诋毁大赦旨意,将置陛下于何地?”

王导这么一怼,庾亮的确是言语不周!

“至于江州工事,陛下,列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臣想赘述一下,听完之后,便知是非对错。”

接着,王导娓娓道来。

有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干的。因为他发现邻居走路鬼鬼祟祟像是偷斧子的,神色躲躲闪闪像是偷斧子的,说话支支吾吾像是偷斧子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没有一处不像是偷斧子的。

可不久之后,他在自己院子里的一个土坑中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原来是一次用完后随手搁在那里。

第二天,他再看邻居,言行神色动作态度,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

这个故事,朝臣都听得懂,悟得出,争斗的天平逐渐向王导倾斜!

王导果然善辩,用一则典故切入话题,而且,非常贴近。

意思无非是说,路永身为江州刺史,在自己境内敷设工事,违反了哪一条朝廷律令?

他又没有越境跑到荆州地界上打造工事,为何荆州会如此敏感,而不惜放弃守边之职悍然发兵,里面难道有什么隐情?

几位大臣交头接耳,似乎在为王导鸣不平,庾亮焦急万分。

王导见事有转机,又言道:“诸位大人,敢问,邻舍在他自己的园中搭建篱笆,你们会仇视吗?老夫想来,坦荡无私者都不会这么想。而事实上,恰恰有人会仇视,那么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

他自问自答,把矛头对准陶侃。

“一是他觉得邻居很可疑,以为邻居要打他家东西的主意;二是他自己觊觎邻舍家的东西,总之是心怀鬼胎!”

王导口若悬河,陶侃始终保持沉默,而庾亮却跳出来质问道:“丞相口口声声说陶大人有私心,未免太无端了吧。”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王导的心坎上,愤然用旧账来反驳!

如果陶侃如果没有私心,朝廷当初下旨缩减州府军士,荆州先是抵触,无奈之下才将三万军士交由朝廷。去年他和武陵王北伐时才发现,那三万人大半是老病弱卒,毫无战力,差点拖累全军。

要不是关键时刻一个白袍蒙面人施以援手,他和武陵王殉国于北地事小,徐州失守,数万儿郎抛尸荒野才是大晋之耻,圣上之辱!

王导边解释边抹泪,声情并茂,恰到好处。

“武陵王,可有此事?”成帝插话怒问。

“禀陛下,丞相所言不虚,的确如此。”司马晞咬牙切齿,恨恨说道。

陶侃这时不得不开口了,因为他听到了皇帝胸中的愤怒。

“丞相说陶某有私心?难道要我把御敌于国门的精兵交给你拱卫京师,而让羸弱之兵去抵御外敌?试问,国门都保不了,京师还能保得住吗?”

“哼哼,说得如此慷慨!”王导抓住了陶侃话中的矛盾,反唇相讥。

“你保留的精兵果真是在御敌于国门吗?恐怕只是想用在像江州这样的内斗中吧!否则你会舍弃国门,无视成汉威胁,几乎倾尽荆州全部军士去攻打江州?”

陶侃回击一句后仍然跪伏在地,此次进京,除了请罪之外就是问罪。

他要问王导的罪,没有王导的支持,路永不会上蹿下跳,欺负到自己头上,他自认为理直气壮。

可是,这时他才发现,所有的推断都是自己主观臆测出来的,而指责王导,却一条确凿的证据都没有。对方果然是老奸巨猾,做事不留痕迹。

看来还得拿路永说项,把对方逼到那条死路才行!

“老夫和路永本身并无过节,朝廷让他任后将军,妥善安置也就罢了,可丞相对其情有独钟,一而再再而三的扶持,不遗余力。江州乃朝廷赋税和江防重地,堪当此职的大有人在,却偏偏举荐一个反正之叛将,难道仅仅是为了安抚,也许是同情叛军吧!”

王导反唇相讥,直戳对手的内心!

“哈哈,说起同情叛军,这一点,陶大人不遑多让。诸位谁不清楚,当年你明知苏峻围逼建康,仍在荆州坐观,迫于形势才仅仅派出一小部分兵马前来,象征性的摇旗呐喊。直到令郎在苏峻破城后被杀害才率舟师东下。在你眼中,令郎的性命是比陛下的安危更重要!”

陶侃的心在滴血!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