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2章 扑朔眼迷离(1 / 2)

李势性格内向,为人文弱,处事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怯懦。虽无冒险精神,却能安步当车,没有大错。

而次子李广性格迥异,自幼爱习武弄棒,打打杀杀,在乡野闾里时就常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后来追随其父从军,冲锋在前,败退在后,关心士卒,奖惩有道,深得将领和军士爱戴尊崇,在成汉军中威望甚高。

李寿原本准备立李广为太子,还常常对左近大臣说:“李广类朕,此儿可堪大用。”意思无非是提前散布自己的想法,摸摸大臣将领的态度。

大臣还没劝谏,不料首先就遭到了皇后阎氏的反对,当场在后宫就大发雷霆!

“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势既是嫡又是长,因何要立广儿,你说?”

“皇后,势儿广儿皆为嫡子,皆可立。尤其是广儿,能征善战,治军有方,我们大汉身处乱世群雄之中,以武立国尤为紧要,势儿文弱,恐难当治国大任。”

阎皇后怒道:“两位皇子皆由我出,一奶同胞,一视同仁,但长幼有序,按照礼法就应该立势儿。”

“为什么?”

“因为如果立了广儿,势儿会认为广儿夺了原本属于他的江山,朝政大臣也会反对,弄得阵营分裂鸡飞狗跳的好吗?那样的话,大汉将万劫不复,两兄弟相阋,刀兵相向,悔之晚矣!”

李寿虽贵为皇帝,但阎氏跟随自己多年,属于糟糠之妻,他也不敢像寻常嫔妃一样使横,加上朝中大臣并未上奏劝立,因而暂时搁置下来,不了了之。

阎皇后出身农家,粗通文墨,也听说过自古以来皇室宫闱之事。两个儿子她一样心疼,作为母亲的,不想出现兄弟手足相残的结局。

为此,阎氏背着李寿,悄悄找来两个儿子,谆谆善诱,旁敲侧击,最终定下了移花接木之计!

这可苦了李广!

阎氏吩咐李势,要一改以往温顺怯懦的秉性,迎合父皇果决杀伐的性格。李势此刻恍然大悟,原来父皇有传位弟弟的想法,一直秘而不宣。

为了皇位,他刻意奔放了很多,极力迎合父皇的喜好。

李广扪心自问,从无非分之想,他的志向就是能像前汉时期征战匈奴的飞将军李广一样统兵征战,驰骋沙场。

他的目标是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流芳后世,至于能不能当上皇帝从未觊觎。皇帝有什么好,要当明君,就得劳心劳力,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倦怠,还要整日面对谏臣的进言规劝。

要当昏君,天天纸醉金迷,春宵苦短,又怕江山易主,性命不保。

上苍有时候真的不公!

李广虽无非分之想,但李寿的期许却让他面临了不期而遇的血光之灾,其实他是无辜的……

当母后阎氏找到他时,他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反而真诚的说道:“请母后放心,孩儿绝无非分之想,孩儿一腔热血宁可抛洒在我大汉的边境,也不愿冷却在幽暗的深宫。孩儿不仅拥戴兄长当太子,更愿意弟兄和睦相处,为兄长保我江山,镇我边河。”

李广一反常态,选择了懦弱,选择了失败!

母子三人是密谈,守口如瓶,瞒过了李寿。

李寿怎会知道是皇后悄悄作了伏笔,才有了今日朝堂上的反常之语。不是他听错了,而是他被蒙蔽了!

大晋如此良机,李寿怎能错过。既然李广无心战事,强逼也无用,总归是趁虚而入,委派别人照样可以。

“骠骑将军李福、右将军展坚何在?”

“末将在!”

“李福率骠骑营一万水军沿江东下,出渝州,下巴东,深入夷陵,试探试探大晋和陶侃的虚实,见机行事。”

“展坚率五千骑兵出汉中,到襄阳南阳一带,关注赵人形势,亦可见机行事,下襄阳策应李福。”

“遵旨!”二将领命而去。

荆州刺史府,陶侃拍案而起!

“真是欺人太甚,一纸诏书就要拿走两万兵马,肯定又是王导的主意!”

陶侃愤愤不平,他刚回到荆州,就马不停蹄亲自赶往夷陵,兵分两路,一路舰船逆流而上,迎击李福的水军。另一路步骑北上襄阳,迎击展坚的骑兵。

李福乃是皇帝李寿的叔伯兄弟,李氏皇室宗亲,深得李寿倚赖,在成汉军阶仅次于汉王李广,也是一员骁将,但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此次来侵,原本是想乘陶侃勤王未归,打荆州一个措手不及。开始进展顺利,他深入夷陵江域,拔除几个江防设施,毁坏了一些战船,还派军士下船登岸掳掠,着实大捞了一笔。

洋洋得意,要不是舰船太少,甚至还想深入荆州,一战扬名。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