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章 灭门唇齿间(1 / 2)

石勒露出笑容,明显是被石虎的恭维所感染,赞许的看着他,说起了大晋风雨飘摇却苟活至今的一些奥妙!

元帝渡江前就被王导兄弟左右,渡江后王氏自然成为第一开元勋臣。明帝继位后为打压王氏,通过联姻,扶持后族庾氏,王庾之间明争暗斗,再加上江南存续多年的吴地几大家族。

这些家族平时勾心斗角,互相排挤,水火不容,但他们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晋室司马氏的存在才是这些大家族生存的土壤。

内斗可以,但是,一旦有外部力量想要推翻司马政权,他们则会搁下纷争,矛头一致对外,这就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

石虎恍然大悟:“难怪苏祖二人会在兵锋正盛时,急转直下,一败涂地,原来晋室内部还有这种微妙的平衡。”

“所以为父当时反对你和他们二人来往,不要卷入一场必败的战争。火中取栗,捞不着好处,还会伤了手!”

“父王教训的是,孩儿谨记于心。”

见石虎依然没有主动禀报金乡大营的秘密,石勒火冒三丈,要搁早年定会勃然大怒,亲自操起马鞭,打个皮开肉绽不可。

如今不一样了,自己贵为天王,石虎也身为大将军,不能再象普通父子那样的做法。

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暴戾之气也改变了很多,比以往更和善。但眼前的石虎,隐瞒真相,这是无法接受的。

“既然谨记于心,那你说说,金乡大营是怎么回事?石闵又送粮又送肉,里面住着哪些贵客,还要小王子亲自后勤补给啊,说!”

一听金乡大营几个字眼,石虎知道败露,犹豫了片刻,还是如实招供了。

“儿臣知错,金乡大营的客人乃是祖约,他带着家眷前来投奔大赵。儿臣见其可怜,便暂时安置。一来扬我大赵仁德宽容之心,二来让晋室有所顾忌,凡是反叛晋室的,我大赵均可以收留。”

石勒骂道:“愚蠢!仁德宽容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就是怯懦,遭世人耻笑。别人常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话虽如此,但要看时候,掌握火候。此时我大赵的敌人是长安,而非建康!”

见石虎似乎还没醒悟,石勒继续开导。

“这就是我刚刚说的另外一层意思。如果晋室以此为由,大兵压境,慕容氏也蠢蠢欲动,形成勾结串联之势,大赵腹背受敌。况且,长安的敌人赢得喘息之机,也将死灰复燃。更可怕的是,大赵内部也将分崩离析。”

石勒的担心不无道理,大赵政权的建立主要是靠石氏所在的羯族人,当然也包括羌族、氐族、鲜卑族等众多少数民族。

“咱们好不容易降服了他们,如果他们见我大赵陷入重围,四面楚歌,必趁火打劫,为父一生开创的大赵基业毁之一旦,岂不令人扼腕!”

石勒靠着强大的武力还有宽容的作风,将他们团结在周围,成为政权的基石,维护着大赵蒸蒸日上的势头。

对此,石勒了然于胸,只有强大富庶,各民族才会俯首帖耳,跟着他干。反之,则会分崩离析,成一盘散沙。

“事到如今,你身为大将军,还执迷不悟,不领会本王苦衷,一意孤行。即日起,剥夺大将军职务,降为骠骑将军,暂代大将军一职。好在尚未酿成大祸,否则本王定不会轻饶!”

帐后的程遐摇头叹息,如此轻罚实在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是天王老了还是胆子小了,舍不得搬掉这块挡在世子石弘前面的障碍?

石虎垂头丧气,在大赵,将领自主权很大,平常调个兵抢点物资正常不过,想不到却遭父王大加训斥,真是奇耻大辱,对程遐的怨愤无以复加。

其实,程遐的回避纯属多余,石虎岂能不知是他告发的?

程遐刚进入皇宫,石虎就得到消息。再说了,整个大赵能在石勒面前揭发他的,也就只有程遐一人。

正巧,郗鉴派使者来到了临漳。

“天王,行人署来报,大晋徐州刺史郗鉴率兵在边境一带演练,并派出使者携文书呈交天王,使者就在宫外。”

“宣!”

内侍刚要扯起嗓子宣晋室使者,不料石勒却道:“让使者稍候,先宣程遐来见。”

石弘怕露馅,连忙吩咐身边的小内侍:“舅舅在后宫母后处问安,你可直接去后宫。”

小内侍赶紧朝后宫跑去,躲在帷帐后面的程遐会意,过了一会,假装从后宫方向而来的样子,气喘吁吁。

“天王,臣刚刚问过小内侍,情况已经掌握了,臣的意思是这样……”

程遐走到石勒身旁,轻声耳语了几句,石勒点头称是。

一旁的石虎敌视的看着程遐,心想,这小子腿脚够快的,不知又给父王出了什么馊主意。

“宣使者觐见!”

殷浩仰望着赵人的宫殿,从规模气势来讲,比建康皇宫差的太远,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大概也只能和大晋的藩王官邸比肩,这与胡人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有关。

拾级而上,殷浩发现一个不同之处!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