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5章 夜探青云镇(1 / 2)

桓温再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

第二次经行此路,他闭上眼睛都不会迷路,前面就是丁字路口,西北一角是博望驿站。

到了京城,按照殷浩留下的地址,二人碰上面,一起再上徐州。

从伙伴舒展的笑容还有春分得意的样子,桓温估计他一定找到了他的父亲,而且还有个不错的差使,要不然,他不会这样轻松。

装作轻松的人,其实内心敏感,神经紧绷,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竖起耳朵。而真正轻松的人,沉浸其中,反应多少有些迟钝。

桓温叫了两次,殷浩才回过神。

言语之间,殷浩蜻蜓点水地透露了一些。

他父亲刚从荆州回来,现在尚书台任职,成为京官,在建康城安家置业,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今后父子二人可以潜心拼搏,干出一番事业来。

桓温由衷的为他高兴,他确实有些毛病,好高谈阔论,嫉妒心强,朋友义气方面比起刘言川差很多。但瑕不掩瑜,殷浩优点也有很多,而且人本质并不坏,用心相处,这个朋友值得深交。

人哪能没缺点,如果看人只看对方的缺点,那他永远也交不到朋友。缺点不要紧,求同存异嘛!

“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舟渡大江,殷浩独立船头,看着满江风帆,江水拍打着船舷,激起浪花朵朵,他来了诗兴,陶醉地咏叹。

“殷兄话中带有隐逸幽居之闲适,有竹林七贤的味道,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桓温问道。

“老弟果然博学,这是中朝隐士毕卓的名言。前几天,我有幸和王谢几人畅游秦淮河,谈玄论道,当时王羲之就吟咏了这段话,感触很深呀。高门子弟,风骨的确胜人一筹,让我大开眼界,自叹弗如。”

玄学盛行于曹魏后期,在西晋初达到高峰,很多达官贵人望门子弟以谈玄为荣,以服用五石散为傲,甚至晋文帝司马昭都痴迷于此。

这是有钱有势人的游戏,他们常常置酒高会,聚在一起赞老庄,诋孔孟,饮美酒,诵离骚!

桓温不甚了了,对此嗤之以鼻,给他的感觉就是这帮人简直就是空谈误国,败坏风气。

听说南渡之后,这股风气似乎和赵人的铁蹄一样被大江阻隔,销声匿迹,怎么又突然从地底下冒了出来?

或许是新政起到成效,日子刚有了起色,填饱了肚子,精神又空虚了!朝廷内忧外患还多着呢,他们聚在一起谈玄,是要掩耳盗铃?

怪不得殷浩这么兴奋,原来不仅仅是家人有了着落,还攀上了王谢这样的大门族。

“老弟,看你的神情似乎对此不屑一顾,这你可就大错特错喽。”殷浩为玄学还有像他这样自诩为玄学的人士辩解。

“表面上看,他们特立独行,甚至荒诞不经,其实他们也有抱负,更有才学,只是不愿和光同尘罢了。不说别的,就王羲之那一手行书,当今世上何人敢与争锋!”

桓温不敢苟同,也不想争辩,口角的争锋最容易伤人,还是求同存异为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无需强求。

“今后你会慢慢理解的。”殷浩失去对手,了然无趣,还不忘加上一句。

“嘘!你看前面有情况!”桓温警惕道。

二人此时已进入滁州境内,右前方就是琅琊山。这次没有什么紧要之事,桓温不想再走山北的青云镇,而是打算穿过滁州城,闲逛一番。

行至南山脚下,此时正是六月底,天气酷热,傍晚山风吹来,林叶簌簌,风景迷人。

整个南山脚被一道山脊分开,东边地势平坦,中无杂树,象是一大片草原一样,而山脊西侧,则草木葱茏,绿树成荫。

桓温冷不丁一个嘘声,殷浩心里一抖,还以为这是淮河北。举目遥望,只见七八人纵马奔驰,挥舞钢刀,追赶着前面百步外的两人两骑。

“老弟,别惹事,你知道孰是孰非?”殷浩见桓温抽出铁剑,准备施以援手,连忙阻止。

桓温目力甚好,心里有了计较:“你看后面那七个人的装束,短衣打扮,身材健壮,再看他们骑马的姿势,沉稳而整齐,绝不是一般的家丁护院,我怀疑是军卒。”

“既然是军卒,那应该是滁州的州兵在追赶犯人,他们在执行公务,即便你要插手,也应该堵住前面那两个犯人。”

“不对!”桓温摇摇头,笃定说道。

“如果是州兵,为何不着军衣?再者,前面两人散着发,年纪应该比我还小,哪像是什么犯人!快,准备动手,他们过来了。”

“小兄弟,这边!”

桓温趴在一块山石后,探出脑袋喊了一声。

被追赶的两人实在是走投无路,眼见追兵越来越近,听见有人相助,便策马而来。

刚登上石坡,桓温一吆喝,他和殷浩松开手,石头顺着斜坡骨碌碌冲向身后的追兵。

前面两人眼疾手快,拨马躲开,身后紧挨着的两人闪躲不及,马腿被砸中,翻落马下。再后面的几人行动受阻,纷纷跳下马,持刀冲上前。

这些家伙个个精干,知道遭人袭击,马上摆出扇形阵势,包抄过来。

桓温不清楚对方身份,不想贸然要人性命,掷出土坷垃,砸中一人,另一人身手敏捷,侧身躲过。

桓温无心恋战,呼哨一声,殷浩心领神会,三步两步上了马,和桓温向东北逃去。

“老弟,看你逞能干的好事,两个少年不辞而别,一句谢都没有,后面四个尾巴跟着,赔了夫人又折兵。”殷浩抱怨道。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