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六)(2 / 2)

朱熹把《周易》解释为占筮之书,又在《周易本义》里增加卦变图及筮卜仪式,无疑体现朱熹的神学思想。卜筮本是巫术的派生,朱熹所讲筮卜的神启仪式,更体现了巫术思想。而程颐虽运用象数易学,并结合《周易》里的文辞来解释《周易》里的义理,彰显的是理性的人文思想。占卜问筮是妄想先知人的吉凶道理,能说成是一回事吗?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先秦的易学佚文里,孔子对《周易》的义理定性是非常的睿智与理性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羲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繁。

孔子对卜筮的认识是何等的理性与睿智,体现了孔子的伟大之处。难道王阳明就分不清卜筮与义理之学两者的区别么?王阳明能有如此的认识,可想阳明学的理论了。朱子把《周易》讲成卜筮,程颐把《周易》解释为义理。到王阳明这里把两者说成是一回事。那么,汉象数灾异筮术之学与王弼的义理易学,也就成了一码子事了吗?无论是讲卜筮,占问,还是讲义理(道德文章)均是一回事,没有本质区别,这就是大思想家王阳明的结论。若站在后封建社会里来看,王阳明的说法,还真是蛮正确的。若搁在现在来看,王阳明的说法是颠倒黑白,不明事非的疯话。

王阳明把程颐的义理《易》与朱熹的筮卜《易》说是一回事,同是决疑的。

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

这正是王阳明把卜筮与义理等同看待的理论依据,这在后封建时代,就是这个理,后封建社会里确实无论讲什么义理,还讲什么占验卜筮,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后封建社会里,是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论思维。后封建社会里是鬼神、巫术、迷信横行在人们精神世界里的时代。后封建社会里那些义理之说,只能助长人们更加的迷信,与失去主体的独立精神,与筮卜没有什么两样。从这个方面来看,王阳明说的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是真实的反映出了后封建社会里人们的世界观。但这里也别认为王阳明对帝王社会里的思想意识有了什么反思,才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说法来。其实王阳明的思维逻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一样是巫术式的。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