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速成时代(1 / 1)

速成时代

前年,上海的中学生韩寒通过作文大赛一夜成名,然后就出书、退学,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关于“寒流”的讨论。有人对“韩寒现象”击节赞赏,说当今文豪出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有人说这是揠苗助长,会毁了孩子。应该让他先把学上好,过几年再出名也不迟。

在出版业的一个座谈会上,主持会的人一定要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我记得当时是这样讲的:现在是一个速成的时代,蔬菜水果不管季节,药物一下想叫它什么时候熟就能什么时候熟,鸡鸭猪羊更是几十天或几个月就可长得够了刀。人也一样,过去谈恋爱需要三五年才能完成的程序,现在一个晚上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是网恋则更省事,不用见面,只须几分钟就“搞定”。现代人走路像去奔丧,吃饭风行快餐,要不麦当劳、肯德基怎么会在一个向来讲究细嚼慢咽的国家发了大财呢?现代人就是一切都要快,晚一步就没有你的份儿了。所以人们才天天大讲要抓住机遇……怎么大人抓住了机遇就是本事,少年人抓住机遇就要被说三道四呢?眼下韩寒能出本书,能成名,还能赚到一笔钱,为什么非要叫他再等几年呢?几年后谁能保证他还能写出书,还能赚到这笔钱?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谁看见了能够抓到手的名利还会有耐性再等下去呢?等不了,别人也甭想让他等,更甭想要挡住这种速种速收、速做速吃的势头!果然,继韩寒之后,很快又出了一批少年作家,黄思路、金今年纪一个比一个小。“速成”风刮到今年,从天而降的少年天才就更多了。9月,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了六岁儿童窦蔻的十二万字长篇小说《窦蔻流浪记》,紧接着是八岁小儿高靖康写的八万言长篇童话《奇奇编西游记》,更有一个十二岁少女出版了她的第二本小说《正在发育》……

我尚未见到此书,只在报纸上读到了这位少女的一段话:“人一结婚,不出五年,男的就不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发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昂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好个“不解释了”!

厉害吧?看来少年怍家一夜成名有个共同点:说成人话,说成年人不敢说的话,还要玩深刻,玩尖刻,玩俏皮。套用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说:“每个速成天才的背后都站着他们的家长和传媒:窦蔻七个月大就被父母背着到处打工,两岁半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四岁半幵始写日记。《奇奇编西游记》的编辑朱研婷认为,八岁神童高靖康“有很强的文字功底,书的内容也很充实,在此基础上加商业炒、作是正常的。出书是对其才能的鼓励,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据报载,《正在发育》的书后,附有小作者的妈妈记录女儿“发育”历程的文字,以及这位母亲对中国教育的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在女儿七岁的时候,是当母亲的先萌发了让女儿当作家的念头,然后就开始了所谓的“魔鬼训练”。训练的结果是让女儿有了这样的目标:十八岁前买匹马,二十岁前买部车,二十五岁前买别墅……“这位母亲的经验,可供想把孩子培养成作家的父母们借鉴。”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若想让孩子当作家就赶快培养。“速成时代”,作家的确可以“速成”!“速成”再加上传媒的炒作,—个小天才就能应运而生!但,也不能不估计到,这种“速成”法会给现代人已经相当浮躁的心态发酵,很快便蔓延成一种社会风气。因此,“速成时代”决不是只速成作家,还会速成其他一些少年“天才”。椐报载:九月六日,上海闸北第三责任区刑警队破获了一个黑帮团伙,其“老大”竟是一名姓黄的十四岁少女。河南登封市的十三岁少年杨某,拐卖三岁幼童。辽宁葫芦岛市一姓方的九龄童,能开着其父的“皇冠”轿车在闹市区兜风。黑龙江宾县的六岁男童冬冬,深夜蹦迪,将睾丸蹦过位,向左侧扭转了一百八十度,不得不入院手术矫正……可见在当今的“速成社会”,歪才并不比正才少。而且,还有乳臭未干的“恶才”、“杀才”。他们吸毒贩毒,黄口小儿嫖大娼,杀同学,杀老师,杀母亲、杀奶奶……这类事件同样也被传媒炒了个沸沸扬扬。

不管怎么说,“速成”时代都是人才辈出。“人精”也多,何谓“人精”?即人小鬼大,有妖气,而不是神气,故有别于“神童”。所以要提醒成年人,千万别轻易招惹现在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被气得翻白眼儿,还没处说理去。如果再赶上一个少年“杀才”,那就更够你受得了。“小鬼当家”可不是一句闹着玩儿的话。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