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_第二篇_第六章 灾难角(1 / 2)

第六章灾难角

这时,约翰孟格尔船长在船的两侧分别抛下了两只锚,这样把船牢牢稳固停泊了。这地方的海水大约有五英尺深,海底大多数是锚能够扒得住的粗砂石。在退潮的时候,这些锚也不会走滑,所以船不会被搁浅。就这样,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邓肯号”艰难地战斗了好几个小时,总算是能找到一处天然的避风港湾。而且这里四面被群山环抱,海风四处进不来,非常安全。

格里那凡爵士握着这年轻船长的手,感激地说道:“亲爱的约翰,真的谢谢你!”

寥寥几个字,就让约翰孟格尔船长感受到了获得最大的回报。

现在目前要做的工作,就是弄清楚“邓肯号”处在什么位置,距离百奴依角到底有多远?孟格尔船长马上着手开始测量,他一边观察周围的情况,一边在海图记下标记。

没多久,测量出来了。看来,一切都好,“邓肯号”现在位于东经136°12′,还有南纬35°7′,仅仅偏离原来的航线两度。这地方叫做“灾难角”,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一个尖端上,距离百奴依角仅仅只有三百海里。“灾难角”这名字听起来令人不禁害怕得打了个寒战。越过探险家海峡,是和它遥遥相望的袋鼠岛。在这海峡北边,连着斯宾塞湾,在南边连着圣文森湾。在圣文森港的东岸,坐落着澳大利亚南部的省会城市阿德雷港。这港口省会城市在1836年修建,全市人口大约有四万,资源富饶。但是这城市的居民主要以农耕为主业,兼种植柑橘、葡萄还有一些其他的农作物,工商业不受当地人的重视。

下一步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把“邓肯号”尽快修建好。孟格尔船长为了解船的损坏情况,就立即派遣水手下海,仔细检查船的后底部情况。当水手潜水检查之后,向船长报告道,有一只螺旋桨叶已经扭歪了,顶在了龙尾骨上,造成螺旋桨没办法转动。这样的情况,反映了船损坏得很严重,只有特有的工具才能修复好它。但是在阿雷德港不会有这一类的修理工具。

格里那凡爵士和约翰船长进行揣摩和仔细研究之后,决定先借助风帆的力量,让“邓肯号”沿着澳洲一带海岸继续行驶,在沿途过程中顺便打听一下有关“不列颠尼亚号”船的下落。之后,船到百奴依角稍微休顿一番后,又继续南下航驶,一直开到墨尔本。

大家都一直支持这个决定。因而,孟格尔船长就在原地,一直等候顺风的刮来,才准备抛锚起程。幸好,在傍晚的时候,怒号的飓风已经完全停止了,随之刮起的是西南风。船长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凌晨四点的时候,水手们开始转动绞盘,慢慢把锚拉升了起来。“邓肯号”就升起张开主帆、前帆、顶帆、纵帆、辅帆。这样一来,就借助西南风的风力,向前航驶。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邓肯号”进入了探险家海峡。这灾难岛就消失在船的身后了。在这天傍晚的时候,“邓肯号”成功绕过了波大角,靠着袋鼠岛海岸几链之处继续行驶。人们在船上,远远可以眺望成群的袋鼠,在岛上的树林中或草原上跳跃。这个袋鼠岛是澳大利亚众多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岛,居住在上面的,很多是从澳洲逃出的囚犯。在第二天,船上乘客坐上“邓肯号”的小艇,一起上岸寻找。这时候,船停泊的位置是南纬36°线上。格里那凡爵士这么做,是想在36°线和38°线之间,也要开展一番密密实实的探访。

在12月18日的这一整天,“邓肯号”都在紧紧靠着遭遇湾的海岸边,扬着风帆前进。

这一次的航行,小艇可是派上了用场。他们在夜间坐着小艇,停泊靠岸,白天上岸寻访。虽然格里那凡爵士、巴加内尔和小罗伯特和水手们都一起出去打探格兰特船长的消息,但仍然是一无所获。但是,每一次的探访,他们都很认真,从不差失任何一个地方。

他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探访,一直不断查找,终于在12月20日,到达了拉西贝德湾的尽头,也就是百奴依角。在这里虽然没看到任何船只沉没的踪影,但也不能证明“不列颠尼亚号”和格兰特船长没有来到这地方。因为“不列颠尼亚号”失事已有两年之久了。船的残骸肯定会被海水冲得毫无踪影,所以找不到踪迹也是正常。在这里,也可能当地土著人看到船只失事,立即闻讯赶来,就把格兰特船长和两位同伴劫持到内地了。

不过如果这样,和巴加内尔原来的推测就有出入了。巴加内尔原来肯定地说,在信件上所说的纬度,是被拘押的地点,而不是“不列颠尼亚号

”的遇难地点。如果抛出瓶子是在潘帕斯大草原,那里的河流分支很多,漂流瓶一定是随着河流漂到大海中的。但如果漂流瓶子是在澳洲,那情况则是另一番模样。在37°线上的澳大利亚地区,河流也并不是很多。而且,相比较来说,在科罗拉多河和内格罗河,都是从荒无人烟的地带流入大海的,那里无人居住。但是在澳洲,墨累河、套伦河、雅拉河、达令河,这些河流的支流纵横交错,来来往往的船只数目众多。再说,一个容易破碎的瓶子,从河里怎能一直安然无恙地漂流进大海里呢?

非常明显,巴加内尔推理的,漂流瓶从内河一直漂流到大海,这说法是非常不符合逻辑的,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信件上提及到的纬度,很明显是指沉船的地点。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推翻格兰特船长被人劫走的假设。理由很简单,在信件上表明被当地的土著人所劫走了。这样一来,如果这些寻访者光沿着37°线,不去别的地方探寻,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反复地讨论了很久,最后终于达成了一个共识:假如在百奴依角一带,再找不到“不列颠尼亚号”船只的任何线索,这一次的寻访工作只能告终了,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的义务总算是尽到了,大家只能重返欧洲。

讨论得出这样的决定,令大家都感到一丝失望,格兰特姐弟俩更是沮丧不已。所以,当这姐弟俩跟随格里那凡爵士、孟格尔船长、巴加内尔、麦克那布斯少校等这一些人一起上小艇登上陆地的时候,环绕在他们脑海里的念头是,成功与否,就看这一次行动了!

一旁的海伦夫人总在不停地安慰格兰特小姐:“有希望的!我们会有希望的,总会有希望存在的!”

伸入海面的百奴依角大约有两英里长。在角的顶端,是一缓缓的斜坡。爵士一行人坐着小艇慢慢划到一个天然小港湾里,那港湾全是天然礁石。在这里,“邓肯号”的爵士一行人顺利登上了陆地。他们看到,这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陆地,巉岩在海岸竖立着,自然形成了一道有六七丈高的自然屏障。如果没有梯子和钩绳这样的工具,是很难爬上去的。万幸的是,孟格尔船长目光尖锐,发现了在南边半英里的地带有一个缺口。这缺口很明显是海浪冲刷,并且经过岩壁崩塌而形成的。

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就弯着身子,从缺口钻进去,并且沿着一条陡坡的方向,慢慢向上攀爬。小罗伯特身子很灵活,像猫一样,第一个爬上了最高的地方。巴加内尔看到这一幕,感觉非常的不爽,觉得自己都是一个四十岁的大人了,还没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干。还好,落在他身后的是麦克那布斯少校,在不紧不慢、镇定自如地向上攀登。见此,巴加内尔才感到平衡了许多。

当大家爬到岩石的顶部时,一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在平原上,生长的是一些稀稀拉拉的灌木。仿佛这附近都没人居住,但看到远处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建筑物。看那房子的模样,应该是有人烟的地方,不像是一些生性野蛮人的居所。

“快看,有一个风磨!”小罗伯特高喊着。

大家顺着小罗伯特指的方向,看到在三英里的地方有一个风磨,在风中缓缓地转着羽翼。

“这个风磨真好,非常实用,造型也很精致,令人看得非常顺眼。”巴加内尔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说道。

“模样很像教堂里的一座钟楼!”海伦夫人补充道。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