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132 章(1 / 2)

十二月二十八日。

郑宁驰破梁州。

十万南越军不敌,死伤无数,只余了万余人,在城头竖起了降旗。

南越王钱之问大骇,只携数千亲兵仓皇南逃,一路丢盔卸甲,最后不知所踪。

镇国太子威名震如天齐,梁州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郑氏大军已达一百二十余万。

西川王马骥闻得太子圣名,亦遣使者献上投诚书,自称为“奴”。

至此,浑河之南,半壁江山皆拜服镇国太子。

而摄政王率四万平叛大军至尧城,距江陵尚有五百余里,不知何故,已经停留了两日。

四万人马,加上李国泰的那十万人,也不过十四万,对百二十万惊人大军,不过以卵击石罢了。

有人上书,请女皇不如退位让贤,以免战火连绵,生灵涂炭。

女皇称病,一概不理。

除夕之夜。

宫中开宴。

女皇终于现身人前。

御史中丞白应臣望着宝座上高高在上的女皇陛下,同身前的王必俭小声地道:“太傅可打听出来什么?若是无凭无据,只怕难以服众。”

王必俭亦压低声音,“白中丞,知道那枚‘受命于天’的帝印如今在何处吗?”

“什么?”白中丞一惊,“那是传国之印,难道并非在宫中?”

王必俭道:“那日女皇登基,用的是圣祖的‘天下永定’的大印,而非三千年来,自神皇流传至今的帝印。”

“这……至今无人有异议啊?”白应臣更加惊诧。

“之前有萧尹那数万大军在城外杵着,谁敢有异议?”王必俭讥笑,“女皇诏令,从头至尾便没有用过那枚帝印,但明日……若是没有,便不大好收场了……”

白应臣恍然,“明日祭太庙,女皇献告书,必然要加盖帝印。”

王必俭泛起些笑容,“那印恐怕在宫乱那日就丢了,而萧尹调李国泰大军南下,也没有拿出虎符。”

宴散,紫微殿的书房中灯烛通明。

沈绛在将才送到的萧尹的信看了一遍,再抬头同周骧道:“周大人,我不明白,为什么?”

周骧略行礼,道:“小公子,京中无摄政王坐镇,王必俭等人与郑宁驰早已经里应外合,定会对您发难,但您现在还是女皇,他们也怕落人话柄,便会借帝印之事,逼宫退位。”

“我应该怎么做?”沈绛没有什么表情,只淡声问道。

周骧接着道:“他们需要女皇的退位诏书,如此郑宁驰才可名正言顺的入京称帝,但这诏书是万万不能写的。”

“我知道。”

诏书一下,萧尹只能对郑宁驰俯首称臣了。

周骧便道:“摄政王临走之前,已经做好安排,明日,送您出京,前往北溟州。”

“什么?”沈绛吃惊,“可朝中不能没有女皇啊。”

周骧道:“公子,诸世族皆有家将,这些人集结一起,也不容小觑,王爷之前便是忌惮这一点,才没有去理会王必俭的。但近日,以王家为首,诸世族调集了万余人马,已经就在城外了,王爷留下的人手只怕难以支应,王爷的意思是,若是明日有不妥,立刻让柳四他们护送您出京北去,其余的人,退往洛北道。”

“现在北风大作,郑宁驰那百万大军,也不可能一起渡江,他那处果真如此艰难?”沈绛凝眉问道。

周骧沉重地点头,“百万大军一时还不能北上,但那两万的前锋,过江却并不难,如今无一点破解之法,王爷也不敢贸然应敌。所以他带了数人,已经渡江暗中去往江西见杨吉了。”

“什么!”沈绛骤然站起,帝冠上的玉珠丝绳登时响做一片,他立刻把那冕旒冠扯下扔在了一旁。

“几时的事?”他厉声问道。

周骧道:“前日来信,应当已经去了四日了。”

沈绛闭目,又坐了回去。

萧尹没有同他说,是知道会让他担心,他给自己留了后路,若是果真难以支应了,自己可以立刻从北溟出关,去往河西道。

沈绛忍着心中的苦涩,同周骧问道:“既然王爷没有在信中同我提起他过江之事,应该也与你们交代过,不要告诉我吧。”

周骧低下了头,郑重地躬身行礼,“是……”

“周大人,不必多礼,你知道我不是女皇,还如此客气,折煞我了。”沈绛盯着他缓缓道。

周骧反而屈膝跪下了,“不瞒公子,此事,确实是我等自作主张,王爷如今还是魏臣,尊女皇为主,此虽有名正言顺的大义,却也是枷锁桎梏啊……”

夜已深沉。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