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121 章(1 / 2)

十月二十八日。

初雪飘落。

御园满园梅香,可惜无人欣赏。

近来又有流言四起,难辨真假。

其中夹杂的有传言说,前朝留下的麒麟宫秘宝,价值倾国,已被摄政王所获。

宝藏惊人,还有天授至宝,传闻得至宝者得天下,镇国太子郑宁驰那所谓的神兵天将就算气势逼人,然近日北风不止,就是因为萧氏得至宝,而得天命,故而天降异象,令郑宁驰大军不得过江北上。

“王爷,东西是在浑河的鹰嘴峡被劫走的,属下等寻了整整一月,再无计可施,才狼狈回京的。”柳四一脸的风尘仆仆,话语里却没有半分的失责内疚的沮丧。

他与众人押送那二十万两金子回京,精挑细选了路线,终于不负所望,被劫走了。

“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王爷,此番镖被劫走,铁风镖局名声受损,乔二爷想求见王爷。”柳四有些犹豫。

萧尹略点手指,“请他明日午后来摄政王府。”

名声,有的时候很重要,有的时候,却也一点都不重要的,端得要看,这名声能换来什么东西。

乔二爷应该能够想清楚,铁风镖局的名声,值什么,值多少钱。

翌日,辰时早朝,女皇歪在宝座上,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德丰中气十足地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陛、陛下。”有人端着笏板上前。

沈绛蹙眉,他还想回去补个回笼觉呢,昨夜去了摘星楼找公治堰有事,凌晨才回宫。

这长乐殿的朝会,不过随便应个卯罢了,也没有人指望在朝上同女皇议出什么事来。

“什么事?”沈绛没好气的问道。

说话的是户部主令何兼之,自从上次被打了板子,告假休养了好些天才好。

此人甚记得教训,此番恭敬许多。

“臣近日闻得有桩奇异之事,虽是道听途说,然坊间街头,诸人言辞凿凿……”

有人已经开始竖着耳朵在听了。

沈绛支着头,“何主令,道听途说的事情,就不要在朝上来说了。”

“陛下,陛下!微臣听闻摄政王近日掘得至宝,无比惊人,那刻着文字的金砖都流传了出去,已然天下尽知,绝非道听途说!”

何主令看沈绛不耐烦,不敢再绕圈子,立刻麻溜地跪下回禀道:“陛下也知如今国库艰难,此番财富,也应造福、造福黎民百姓才是,摄政王竟然只言片语不露,着实、着实……”

他估计本想说那些“狼子野心”之类的话,再大义凛然一番,不过看女皇的脸色不太好,便收了神通,正努力的想委婉的措辞。

“摄政王,果真有此事?你怎么不告诉朕?”沈绛故意一脸懵懂地看向一旁坐着的萧尹。

萧尹起身行礼,道:“陛下,绝无此事。”

然后又看向何兼之,一脸讥笑,“何主令,你几岁了?”

满朝大臣纷纷窃笑。

“三岁孩童,也不会信这等荒唐的事吧?”

何兼之满脑门的汗,“可是,可是那金子上的文字,还有造型,绝非似伪啊!”

“何主令,你是在哪里看到什么金子的?”萧尹冷声问道。

“对啊,能不能让朕也看看。”沈绛搭腔,还一脸好奇的眨着大眼睛。

“是……是……臣也不曾真的看见那金子,是不知道哪里流传出来的图案画,臣叫人仔细分辨过,是前朝的物件。”

“哦……”沈绛似乎不大相信的样子,又同萧尹道:“摄政王绝不会欺瞒朕的,是不是?”

“绝不敢欺瞒陛下。”萧尹很是恭敬。

沈绛笑眯眯地道:“何主令,你看,摄政王都说没这回事,别把这种流言蜚语当真,若是真的有什么前朝秘宝,什么金子银子的,王爷一心为国,岂会私下藏匿呢。”

“是……”何兼之无言以对。

萧尹欲令退朝,却见沈绛对他一眨眼,还站了起来,缓缓走下丹墀。

“唉……说到国库空虚,朕也是十分忧心,众卿也知晓,近日军费耗资巨大,连宫中内库中的银两都见了底了,也不怕叫人笑话,宫中那些金玉器物,珍玩摆设什么的,朕都叫人暗暗拿出去变卖了不少。”

“臣等无能。”众人齐齐跪下了。

“起来,起来。”沈绛忙道:“这国难当头,必要众卿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才是,唉……这眼见寒雪飘落,诸位出门是阔轮大车,身穿裘衣大氅,家中更是明窗暖笼,熏得一片如春意融融,但阵前士兵,却连棉衣甲胄,都吃紧的很,不如大伙儿帮忙想想办法?”

“这……”

诸人有些犹豫,不知女皇何意,也没有人敢出头先说话,谁知道说错了会不会又被打板子。

沈绛见跪了满地不起的臣子,忽而一笑,拔下自己发间的那支九玲珑金凤发钗,回身向萧尹问道:“王爷,这钗,价值几何啊?”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