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三章 做成(2 / 2)

许棣惊讶的说:“你怎么会要投军的呢?我还以为你要科举呢。”

郑伯源摇了摇头,说:“我志不在此,小时候跟着祖父在一起,祖父就说我们平西侯军中起家,先辈们驻守边疆,守卫大梁的百姓,惟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只可惜后代人才凋零,再没出过什么精彩绝艳之辈,那个时候我就想,以后我也要投军,做大梁百姓的守护者,继承我们平西侯先辈们的遗愿。”

许棣听了,很是敬佩的看着这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郑伯源说:“许大哥,我在河西待了一年多,觉得我就应该是一直待在那里的,那里的天比京城的天高,到了那里,觉得心开阔了很多,人也变得小了很多,我希望以后我能够一直在那边。”

许棣点了点头,说:“你很幸运,十几岁就能够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好好做,坚持下去,以后一定能够成为驻守一方的大将军的。”

郑伯源听了,抿嘴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已经到了稻谷收割的时候了,许棣这一路上采买了很多的稻谷,然后托人给运回河西去,一行人一边享受着江南这个时候的风景,一边忙着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的,很是充实。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许棣就带着郑伯源掉头往京城走,路过泰安的时候,买了礼物去了自己的姑姑许茹家里。

对于许棣这个大侄子的到来,不管是姑姑许茹还是姑父岳青川,都非常的高兴。

岳青川在泰山脚下开了一家泰山书院,书院里好些读书的秀才举子,因为岳青川是当年殿试的探花郎,过来求学的很多,想要进泰山书院,还得先考试,考试通过了才能够进学。

许茹跟岳青川就在书院后面的一个三进的宅子里面住着,他们家的四个孩子,跟许棣一般大的大姑娘岳明岚,然后就是三个比许棣小的表弟,三个表弟都跟着岳青川在书院读书,倒是岳明岚,因为已经许配了人家,现在跟着许茹在后院打理家务,绣嫁妆。

许茹拉着许棣的手,笑着说:“上次见你的时候,你才这般高,这才几年时间呀,你就这么高了,看着还壮,你们在河西过得还好吗?”

许棣笑着说:“姑姑,我们在河西很好,无拘无束的,很是自在。”

岳青川听了,不是很赞同的说:“上次你父亲给我来信,说你打算过两届之后再去殿试,你是打算什么时候过来跟我安心的读两年书呀?”

许棣笑着说:“哎哟,姑父,您放心,我早晚的会过来的,不过现在是因为手头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再过两年吧。”

岳青川说:“怎么还得要再过两年呢?你应该趁着现在中举,过来好好的读两年书才是呢,我也不赞同你这个年纪继续去科考,很多东西总是需要慢慢的沉淀下来才能有新的收获。”

许棣说:“姑父,我挺赞同你这个说法的啊,您看我现在,中举之后回到河西,觉得自己心境上面有些欠缺,就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姑父,总是把自己关起来读书,可是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哟。”

岳青川听了,点了点头,说:“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呢,那你说,我书院里面的学子们要怎么才能跟你一样修炼心境呢?他们总不能放下手里的学业跟你一样到处跑吧?”

许棣说:“他们自然是不能跟我一样,我自打去了河西,下田种过地,上阵杀过敌,平日里读书习武的,可不是那些弱书生能比的。”

岳青川跟许茹听到许棣这样夸自己,都笑了起来,最小的表弟岳明辰才五岁,用食指刮着自己的腮帮子,说:“表哥羞羞,自己夸自己。”

许棣笑着说:“表哥才不羞呢,表哥是个实在人,做过的就是做过的,从来不过度的夸奖自己,你问问你娘亲,我说的是不是都是真的。”

岳明辰就跑到许茹的身边,抱着许茹的腰问道:“娘亲娘亲,表哥真的杀过敌吗?”

许茹笑着说:“当然了,你表哥跟你三舅舅跟雁门关的将士们一起杀过北狄人呢,咱们现在能好好的过日子,没有北狄人过来烧杀掳掠,都是因为有边关的将士还有很多像你你三舅舅你表哥这样的人守着呢。”

岳青川说:“那依你之见,我书院里的那些学子要怎么样做呢?”

许棣说:“不要死读书,要出去看看,不拘是种田还是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姑父,殿试考的什么内容您心里有数,也知道会出什么样的策论,但是只是读书上的东西,没有从自己的经历里面提炼出来的东西,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总是会觉得缺点什么东西的。”

岳青川说:“我何尝不懂呢,只是学子们情况各异,不好安排的呀。”

许棣说:“您每年拿出一两个月的时间,让这些学子们去外面待上一段时间,或者是找个县衙做个书吏,或者是跟着什么长官做个见习的幕僚,只要是能够接触实际的东西,还愁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岳青川听了,不由得沉思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