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六章 庄子(2 / 2)

早上一大早就往这边走,看太阳的样子,也就是上午九点多钟的样子,地里的麦苗已经都返青了,这几天雇了人在锄麦子,麦子都用小锄头巴拉一遍之后,许棣就想着安排人用那碌碡把麦地压一遍。

许棣跟张兆慈这次过来是为了菜地的事情,快要到了栽种露天蔬菜的时候了,许棣计划要多多的种一些辣椒,再就是那西红柿黄瓜的,也得成片的种,至于菠菜,早在开春之后,就已经弄了几个大菜畦,播了种子之后,就用草毡子给盖起来了。

许棣选中的菜地靠近河边,为的就是浇水方便,还有一块地是用来种旱稻的,旱稻的种子上次张兆枳来的时候已经给带了过来,后面就是要育苗,然后整理土地。

许棣来了之后就开始忙活。张兆慈跟着看了一圈,说实话,张兆慈从小就在成立生活,跟种庄稼最近距离的接触应该就是去农家乐的时候,看了人家地里的麦子。

张兆慈到现在还记得,已经颗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压弯了麦秸,麦芒已经很硬了,伸手摸过去,渐渐的麦芒扎得手痒痒的疼,一直疼到心里面去。

也就是那个时候,张兆慈才从农家乐老板那里知道冬小麦这个事情,张兆慈还是很感兴趣的,她感兴趣是因为真的没有想到,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之后,小麦还能够活着,春风吹起来,已经有些枯黄的小麦能够返青,然后继续生长。

张兆慈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这么能干,种地种菜样样行,而且听他说又在研究水车,看看能不能就在河边按一家水车,这样从河里取水就方便很多。

张兆慈是不懂这些的,所以她也就怎么掺言,就是带着许栀,绕着庄子转了转。

庄子上的土地,一部分租给这附近的一些农家,他们去年没有种冬小麦,现在正在整理田地,准备种莜麦,看到张兆慈带着许栀,还有后面跟着的路嬷嬷,青苗青穗,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人家。

地头上有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农,看样子干活干累了就在地头歇着,张兆慈过去,问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啊?”

老农看到张兆慈,有些局促的说:“这位夫人,我今年六十三了。”

张兆慈笑着说:“老人家,还真看不出来您有六十三呢,咱们这地种了多少年了啊?是一只种莜麦吗?”

老农听到张兆慈的话,说:“这位夫人,您是我们的新东家吗?”

张兆慈说:“对啊,我是你们的新东家,去年我从张地主手里买下来这一片地的。”

老农听了,很是感激的说:“夫人啊,您是厚道人,去年您庄子上的人还帮着我们从河里打水浇庄稼呢。”

张兆慈看着已经整理好了的田地,说:“老人家,这田里怎么没有水渠呢?浇庄稼那水怎么过来呀?”

老农说:“水渠是何物?我们浇水自然是去河里挑水了。”

张兆慈看着大片的田地,叹了口气,觉得现在的人呀,生产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接着说:“水渠就是咱们在这田间挖一些小沟,然后把河里的水引过来,这样浇地的时候只需要在地头看着就好,不用再用水桶一担一担的往这边挑了。”

老农听了,笑呵呵的说:“那河岸可比咱们这地矮多了,水怎么能淌过来呢?夫人,您说笑了。”

张兆慈没有再多说什么,把这事记在心里之后,又问了一些诸如亩产多少,家里几口人,粮食是不是够吃的,就带着许栀回到院子里。

许棣正蹲在院子里琢磨怎么做水车呢,张兆慈看到他,说:“许棣,刚才我去地里看了看,那些佃农的地里怎么没有水渠呀?”

许棣皱了皱眉,说:“我水车都还没有做好呢,就是让他们挖水渠他们也舍不得把土地浪费了挖沟啊,您没看到就咱们自己种的地头上有水渠吗?而且我把那地里整理的一畦一畦的,那些种了多少年庄稼的人还笑话我呢,笑话我浪费田地。”

张兆慈叹了口气,说:“你爹说的真对,新鲜事物还真的是需要时间证明是正确的才能够被人接受啊。”

许棣说:“您不要着急,等我把水车做好了,他们就得自己跟着挖水渠了。”

张兆慈说:“那你好好的琢磨吧,我去看看中午吃什么。”

许棣说:“刚才我看赵大伯从地里挖了一些荠菜,要不然咱们包荠菜水饺吧。”

张兆慈说:“行啊,我让人去买肉去,然后再用咱们的小麦粉包。”

许棣说:“行啊,我觉得还是小麦粉吃着好吃,别的都不行,您多包一些,我看看给这附近的几户佃农送过去尝一尝。”

张兆慈听了,笑着说:“还是你会做宣传呢,行吧,我这就去跟路嬷嬷一起忙活去。”

中午这顿荠菜水饺,最后不光是张兆慈跟路嬷嬷包的,受庄子的李三他们几个也过来帮着包。

李三他们几个都是从村里征兵入伍的,庄户人家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要跟着学,包水饺真的是不在话下,而且他们说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包一顿水饺,为了把这一年才能够吃一次的水饺包的好吃好看,都是下了功夫去学的。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