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八章 宫中事(1 / 2)

这日,皇后按例率领各宫妃嫔向太皇太后请安,难得皇帝也在。

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大家都做足了排场,皇帝和太皇太后祖孙情深,后妃之间姐妹和睦,一派祥和之气,皇帝心里开怀,皇后见皇帝心情不错,便趁机提议叫诸位皇子公主觐见,一家子享受天伦之乐。

不一会儿,各位皇子、公主带到,皇帝儿子们个个俊朗朝气,女儿们大的亭亭玉立,小的粉雕玉琢,就连之前训斥过的大儿子孝王也多了几分成熟稳重,颇有长兄风范,他心中更是高兴,便说:今天我们一家子乐呵乐呵,就不必那么讲规矩了,都坐吧。

宫女们搬了凳子,各位皇子公主便挨着自己的母亲就坐。

只有泰王,自己一个人在后面找了个凳子坐下。

皇后眼尖,见泰王孤零零的一个人,便说道:泰王过来。

泰王走过来再度施礼:太皇太后娘娘、父皇、母后。

来母后这里坐吧。皇后的表情慈爱而亲切。

皇帝想起他那两位下场凄惨的贵妃,面色不由一暗。

太皇太后突然说道:泰王这个年纪,还是应该有人鞠育教养,皇后该安排安排。

是,臣妾早有此意。皇后点点头说道:本来此事该是臣妾亲自教养,只是瑾儿、琮儿两个淘气,我总分不出心来,怕有所疏漏。德妃妹妹体弱,一个璇儿就够她累的了,自不必说。贤妃妹妹现膝下只有一女,她这人又是再稳妥不过的,我看只有她当得此任。她故意空掉淑妃,因为淑妃前些日子刚刚因为教养皇子不当被训斥。

皇帝瞟了一眼皇后,见她还是那副雍容大度的模样,而且一番话入情入理,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你想的很是周到。皇上看如何?

皇帝点点头:就听皇祖母的。

贤妃可愿意?虽然皇后如此安排,总要你愿意才行。太皇太后转向贤妃问道,语气就好像真的像普通人家的祖母跟家里的孩子们商量事情一般。

崔贤妃马上站起来施礼:臣妾谨遵太皇太后懿旨。家里面已经把打算都告诉了她,此时忽闻变故,她的心里面也惊起千般思量,可此时哪容得她说不呢。

皇帝回到御书房,从屉子拿出那支金簪,又放了回去,他收敛起心思,仔细思考皇后这么做的目的,贤妃之前一直有想要抚养泰王的意思,但皇后一直压制着,就是怕贤妃做大,为什么如今反倒主动提出来了除非,除非靖国公家要和王家再度联姻,那么两家的关系就更紧密了,而靖国公一向老成持重,为了避免自己忌惮,必然不会让贤妃抚养泰王,贤妃无儿子可依靠,必然会更加倒向王淑妃,这样王淑妃就能获得崔家的支持,贵妃的位置非她莫属。

而皇后这时候让崔贤妃抚养泰王,无论崔王两家会不会再联姻,那么贤妃都不必再仰仗淑妃,反而会动争贵妃位置的心思,而靖国公知道这样的消息,会怕我忌惮而放弃和王家联姻

皇帝费了半天劲才搞清楚这些的弯弯绕,心下冷笑,看来还是小看了自己的皇后。

但这样一来崔家无疑占尽优势,这岂不是饮鸩止渴。难不成皇后还有什么后招吗,除非她再选一位王家的女子入宫

抬头叫了刘公公:皇后最近见了什么人?

前天国舅夫人携大公子入宫觐见。刘公公答道。

皇帝点了点头:把魏伯彦给我叫来。

魏伯彦恭恭敬敬的跪下给皇帝行礼,皇帝却专注的看着奏折,丝毫没有让他起来的意思。他心里打鼓,却不敢抬头窥探皇帝的表情,一时间,额头上滴下汗来。

国舅最近在什么人往来?皇帝瞥了在下面跪着的魏伯彦,目光又回到了奏折上。

忙于公务未归家。魏伯彦回答。

皇帝点点头,这些日子让他整理太子府属官的人选,的确让自己这位国舅很是辛苦,他的夫人呢?

整日在小佛堂念经吃斋,要不就是逗小公子玩。

大公子呢?

还是和一些文人士子在一起饮酒作赋、下棋,讨论学问。

皇帝沉吟了一下:其他呢?他又跟哪家的闺女走得近了。

皇上上次训过他之后,就收敛了,现在只跟温国寺的怀素大师来往紧密。魏伯彦稍稍松了口气,这些都是他特别留心的内容,因此答得尚且顺利。

靖国公家最近有什么动静。皇帝神色缓了缓。

魏伯彦想了想答道:除了上朝并无动静,家人闭门谢客,连靖国公之妹都搬了出去。

就这些吗?皇帝皇帝的皱了皱眉头。

不明所以的魏伯彦又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是,没有别的了。

皇帝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答案,但仍耐着性子问:那位王夫人动向如何?

刚搬出来的时候,每天都往靖国公家跑,这两天倒是安静了,也不出府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