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讲 米开朗琪罗(上)——西斯廷礼拜堂(1 / 2)

第六讲米开朗琪罗(上)——西斯廷礼拜堂

西斯廷礼拜堂(chapellesistine)是教皇的梵蒂冈宫(paisduvatican)所特有的小礼拜堂,附建在圣彼得大寺(bassiliquestpierre)左侧。在这礼拜堂里举行选举新任教皇的大典,陈列每个教皇毙逝后的遗骸。每逢特别的节日,教皇亦在这里主持弥撒祭。圣彼得大寺是整个基督教的教堂,西斯廷礼拜堂则是教皇个人的祈祷之所。

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sixtus4)——他是德拉·洛韦拉族(delrovera)中的第一个圣父——于一四八〇年敕建这所教堂,名为西斯廷,亦纪念创建者之意。所谓chapelle(礼拜堂)原系面积狭小的教堂,是中古时代的诸侯贵族的爵邸中作为祭神之所的一间厅堂;但西斯廷礼拜堂因为是造作教皇御用的缘故,所以特别高大,计长四十公尺,宽十三公尺,穹隆形的屋顶的面积共达八百方尺。

堂内没有圆柱,没有方柱,屋顶下面也没有弓形的支柱。两旁墙壁的高处,各有六扇弓形的窗子。余下的宽广的墙壁似乎预备人家把绘画去装饰的。实际上,历代教皇也就是请画家来担任这部分的工作。西斯廷礼拜堂的后任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re6bia),在翡冷翠招了许多画家去把窗下的墙壁安置上十二幅壁画;这些作品也是名家之作,如平图里乔、吉兰达约、波提切利等都曾参加这项工作。但是西斯廷礼拜堂之成为西斯廷礼拜堂,只因为有了米开朗琪罗的天顶画及神龛后面的大壁画之故。只有研究过美术史的人,才知道在西斯廷礼拜堂内,除了米氏的大作之外,尚有其他名家的遗迹。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全是许多苦恼的故事织成的,而这些壁画的历史,尤其是他全部痛苦的故事中最痛苦的。

米开朗琪罗到罗马的时候,才满三十岁,正当一五〇五年。雄才大略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2)就委托他建筑他自己的坟墓。这件大事业正合米氏的脾胃,他立刻画好了图样进呈御览,也就得到了他的同意。他们两个人,可以说一见即互相了解的,他们同样爱好“伟大”,同样固执,同样暴躁,新计划与新事业同样引起他们的热情。他们的脾气,也是一样乖僻暴戾。这个教皇是历史上仅见的野心家与政治家,这个艺术家是雄心勃勃的旷世怪杰:两雄相遇,当然是心契神合;然而他们过分相同的性情脾气,究竟不免屡次发生龃龉与冲突。

白石从出产地卡拉拉(carrara)运来了,堆在圣彼得广场上。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令人吃惊。教皇是那样高兴,甚至特地造了一条甬道,从教皇宫直达米氏的工作场,使他可以随时到艺术家那里去参观工作。

突然,建造坟墓的计划放弃了,教皇只想着重建圣彼得大寺的问题。他要把它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一个配得矗立在永久之城(罗马之别名)里的大寺。这件事情的发端,原来是有内幕的。米开朗琪罗的敌人,拉斐尔、布拉曼特(brante,名建筑家)辈看见米氏在干那样伟大的事业,自然不胜嫉妒;而且米氏又常常傲慢地指摘他们的作品,当下就在教皇面前游说,说圣父丰功伟业,永垂千古而不朽,但在生前建造坟墓未免不祥,远不如把圣彼得大寺重建一下,更可使圣父的功业锦上添花。尤里乌斯二世本来是意气用事、喜怒无常的一个专制王,又加还有些迷信的观念,益发相信了布拉曼特的话,决定命令他主持这个新事业。至于米开朗琪罗,教皇则教他放下刀笔,丢开白石,去为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十二个使徒像。绘画这勾当原是米氏从未学过而且瞧不起的,这个新使命显然是敌人们播弄出来作难他的。

他求见教皇,教皇不见。他愈加恐惧了,以为是敌人们在联合着谋害他。他逃了,一直逃回故乡——翡冷翠。

然而,逃回之后,他又恐怖起来:因为在离开罗马后不久,就有教皇派着五个骑兵来追他,递到教皇的敕令,说如果他不立刻回去,就要永远失宠。虽然安安宁宁地在翡冷翠,不用再怕布拉曼特要派刺客来行刺他,但他还是忐忑危惧,唯恐真的失宠之后,他一生的事业就要完全失望。

他想回罗马。正当教皇战胜了博洛尼亚(bologna)驻节城内的时候,米开朗琪罗怀着翡冷翠大公梅迪契的乞情信去见教皇。教皇盛怒之下,毕竟宽恕了米氏。他们讲和之后第一件工作是替尤里乌斯二世作一座巨大的雕像。据当时目击的人说这像是非凡美妙的,但不久即被毁坏,我们在今日连它的遗迹也看不见。以后就是要实地去开始西斯廷礼拜堂的装饰画了。米氏虽然再三抗议,教皇的意志不能摇动分毫。

一五〇八年五月十日,米氏第一天爬上台架,一直度过了五年的光阴。天顶画的题目,最初是十二使徒;但是以这样一个大师,其不能惬意于这类薄弱狭小的题材,自是意料中事。天顶的面积是那般广大,他的智慧与欲望尤其使他梦想巨大无边的工作;而且教皇也赞同他的意见。因之十二使徒的计划不久即被放弃,而代以创世纪、预言家、女先知者等广博的题材。

题目大,困难也大了:米开朗琪罗古怪的性情,永远不能获得满足;他不懂得绘画,尤其不懂需要特殊技巧、特殊素材的壁画。他从翡冷翠招来几个助手,但不到几天,就给打发走了。建筑家布拉曼特替他构造的台架,他亦不满意,重新依了自己的办法造过。教皇的脾气又是急躁非凡,些微的事情,会使他震怒得暴跳起来。他到台架下面去找米开朗琪罗,隔着十公尺的高度,两个人热烈地开始辩论。老是那套刺激与激烈的话,而米氏也一些不退让:“你什么时候完工?”“——等我能够的时候!”一天,又去问他,他还是照样地回答“等我能够的时候”,教皇怒极了,要把手杖去打他,一面再三地说:“等我能够的时候——等我能够的时候!”米开朗琪罗爬下台架,赶回寓处去收拾行李。教皇知道他当真要走了,立刻派秘书送了五百个杜格(意大利古币名)去,米氏怒气平了,重新回去工作。每天是这些喜剧。

终于,一五一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教堂开放了。教皇要亲自来举行弥撒祭,向米开朗琪罗吆喝道:“你竟要我把你从台架上翻下来吗?”没有办法,米开朗琪罗只得下来,其实,这件旷世的杰作也已经完成了。

五年中间,米开朗琪罗天天仰卧在十公尺高的台架上,蜷着背,头与脚跷起着。他的健康大受影响,只要读他那首著名的自咏诗就可窥见一斑:

我的胡子向着天,

我的头颅弯向着肩,

胸部像头枭。

画笔上滴下的颜色

在我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

腰缩向腹部的地位,

臀部变成秤星,压平我全身的重量。

我再也看不清楚了,

走路也徒然摸索几步。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

在后背缩短了,

仿佛是一张syrie的弓。

西斯廷的工程完工之后几个月内,米开朗琪罗的眼睛不能平视,即读一封信亦必须把它拿起仰视,因为他五年中仰卧着作画,以致视觉也有了特别的习惯。

然而,西斯廷天顶画之成功,还是尤里乌斯二世的力量。只有他能够降服这倔强、桀骜、无常的艺术家,也只有他能自始至终维持他的工作上必需的金钱与环境。否则,这件杰作也许要和米氏其他的许多作品一样只是开了端而永远没有完成。

一五〇八年米开朗琪罗开始动手的时候,有八百方尺的面积要用色彩去涂满,这天顶面积之广大一定是使他决计放弃十二使徒的主要原因。他此刻要把创世纪的故事去代替,十二个使徒要代以三百五十左右的人物。第一他先把这么众多的人物,寻出一种有节奏的排列。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天顶的面积既那般广,全画人物的分配当然要令观众能够感到全体的造型上的统一。因此,米氏把整个天顶在建筑上分成两部:一是墙壁与屋顶交接的弓形部分,一是穹隆的屋顶中间低平部分。这样,第二部分就成为整个教堂中最正式最重要的一部,因为它是占据教堂中最高而最中央的地位。接着再用若干弓形支柱分隔出三角形的均等的地位,并用以接连中间低平部分和墙壁与穹隆交接的部分。

屋顶正中的部分,作者分配“创世纪”重要的各幕。在旁边不规则三角形内分配女先知及预言者像。墙壁与穹隆交接部分之三角形内,绘耶稣祖先像。但这三大部的每幅画所占据的地位是各各不同的,这并非欲以各部面积之大小以示图像之重要次要的分别,米氏不过要使许多画像中间多一些变化而不致单调。天顶正中创世纪的表现共分九景,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组如下:

一、神的寂寞

a神分出光明与黑暗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