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讲 米开朗琪罗(下)——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1 / 2)

第八讲米开朗琪罗(下)——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墓与《摩西》

西斯廷天顶画是一五一二年十月完成的。尤里乌斯二世在一五一一年八月起,就想在西斯廷礼拜堂中举行弥撒祭,一直因为米开朗琪罗工作的耽搁,才不耐烦地等了一年多。到了一五一三年二月,距壁画完成只有五个月的光阴,尤里乌斯二世薨逝了。

五年以来,没有人再提起坟墓的话,大块的白石老是堆积在圣彼得广场上。但教皇在弥留的时节,曾向他的承继者莱渥那主教,重提此事,嘱咐他完成他未了的夙愿。米开朗琪罗方面,虽然曾和尤里乌斯二世争执过好几次,虽然他们两个都是野心勃勃、各不相让,但米氏始终以能服侍这位雄主为荣;何况米氏在青年时代所梦想的大事业,虽经过了不少变故,仍未放弃分毫?于是新合同不久又签下了。这一次的计划是更巨大了。据米氏遗留的草图所载,坟墓底基应宽二十四尺,深三十六尺,高十尺。四周复围以方形柱,柱间空处各置一胜利之神,脚下踏着被征服的省份,这是象征尤里乌斯二世生前南征北讨的武功。每根方柱上,饰以捆缚着的裸体人像,代表各种自由艺术(音乐、绘画、雕刻、建筑、雄辩、诗、舞蹈),因为教皇的薨逝而变成了死的奴隶。坟墓的第一层,高九尺,将安置八座巨大无比的像:圣保罗、摩西、活动的生命、深思的生命……上面第二层,似乎预备放石棺;最高层是尤里乌斯二世的像,两旁是两个天使:一个是“地灵”在哭教皇之死,一个是“天灵”,欢迎教皇的升天。到处还有人首、浮雕、各种装饰。

总计之下,坟墓上的雕像共有六十八座,这将是用人体做的装饰的最大的代表,如西斯廷天顶画一样。

合同上订定米氏于七年中完成这巨制,在这七年中,米氏不能接受其他的制作。实际上,米开朗琪罗在相当平静的环境中,只作了一座《摩西》与两座《奴隶》。

他没有想到新任教皇——即继尤里乌斯二世而登大位的,是梅迪契族的利奥十世。梅迪契族和尤里乌斯二世出身的德拉·洛韦族本是世仇。利奥十世未登大位以前,在翡冷翠早已认识米开朗琪罗。他做了教皇,自然也想把米开朗琪罗召唤前来为他个人效力。米开朗琪罗也不得不服从利奥十世,正如他从前服从尤里乌斯二世一样。

尤里乌斯二世的后人提出抗议,提出合同问题。但此刻他们是失势的人,只有退让。而且当时的情形很显明,实在也不得不放弃一五一三年的计划。三年之中,米开朗琪罗只作了三座像,尤里乌斯二世的继承人没有相当的金钱,他们对死者的回忆渐渐地淡去;于是,一五一八年,他决定把雕像的数目减少一半而答应米氏九年的间限,这已是将来一事无成的先声了。

十六年后,坟墓的工程还是那样毫无进展。意大利正度着暗淡的日子。罗马被法国波旁族攻入,大肆蹂躏。翡冷翠革命后,正被梅迪契族的军队包围着。

随后是教皇克雷芒七世,又是一个梅迪契出身的教皇。他为要米开朗琪罗根本放弃尤里乌斯二世的坟墓起见,命令他作梅迪契墓。实在,这两件工作做不到一半,都没有完工。

又是十年,一五四二年,什么还没有做。教皇保罗三世又命米开朗琪罗作西斯廷大壁画《最后之审判》,接着又作波里纳教堂的壁画。

当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米氏脱离痛苦的人生之时,所有尤里乌斯二世坟墓的全部工程仍只是一个《摩西》与两个《奴隶》。

教皇尤里乌斯之墓并不建于原定的圣彼得大寺,而在文科利的圣彼得罗教堂。最初计划的伟大的建筑,在这里连一些印象也没有。八个巨像中只成功了一个《摩西》,它巍然坐在那里;代表七种自由艺术的奴隶,只成功了两座,也不知怎么一种奇怪的运命把它们搬到了巴黎卢浮宫。在罗马,在尤里乌斯二世墓上的,除了《摩西》之外,另外放上两座雕像去代替米氏计划中的“活动的生命”与“深思的生命”:一个是拉结(rachel),一个是利亚(lia),都是《旧约》中的人物。此外,翡冷翠美术馆藏有五个苦闷的有力的雕像的雏形,显然是米氏没有成功而遗弃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巨大的计划,至此只剩下若干残迹流落在人间。

《摩西》和《奴隶》是米开朗琪罗雕塑中最普遍最知名的作品。

一世纪以前,多那太罗为翡冷翠钟楼造先知者像。他完全忘掉先知者的传统形式,而用写实方法以当时的生人作为模型,先知者像于他竟变成真人的肖像:《祖孔》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第二讲中我曾详细说过,读者当能记忆。那时候,多那太罗所认为美的,只是个人表情的美。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