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章 社会学课堂的学生们(1 / 2)

“‘公社’自然有其弊端,孤在文案中亦写得清楚。但没有办法啊,我们初来乍到,立足不稳,若不能将这三千人牢牢抱成团,恐怕行事艰难。”李祐微笑着对薛大鼎道。

“臣自然是明白的。”薛大鼎点头道,“但我大唐毕竟有租庸调制,殿下贸然搞什么‘公社’,恐怕朝堂上会有风波。”

“那这二字便止于此室就是了。”李祐摆了摆手,“对外便说是本王一个王庄,那便简单多了。只是文案中的某些设想和操作,需要薛先生尽力。”

薛大鼎想了想,抬头看了看小祠堂的中的几人,略微迟疑了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李祐摸着下巴寻思了一下,转头对刘仁轨道:“刘主簿这就先去找冯宝挑选匠人吧,寻矿的、筑窑的,尽早安排好,早点儿出发。”

刘仁轨点了点头,自去寻冯宝去了。

李祐看了看还呆在祠堂内的薛大鼎、沈亥和武媚娘姐妹俩以及惯常充作背景板的房遗爱,笑着说道:“左右今日无事,便和薛先生说一说孤的想法。”

“臣洗耳恭听。”薛大鼎起身拱手道。

“不用这么严肃,不过是闲聊罢了。”李祐摆了摆手,“就是孤闲来无事胡思乱想下的一些想法,正好让薛先生指点一二。”

薛大鼎点点头,微扬着下巴看着李祐,神情竟颇为严肃。

薛大鼎又不傻,李祐说这话之前先把刘仁轨支出去了,那么就意味着这话并不适合刘仁轨听。只是他十分好奇的是,刘仁轨被李祐支出去了,反倒是武家姐妹和房遗爱三个小孩子留了下来,难道在李祐看来,刘仁轨竟这么不值得信任?至于沈亥,虽然李祐没有明言,但薛大鼎或多或少能猜出此人的身份,对于李祐留下他,薛大鼎不光不疑惑,反倒是觉得分外正常。

这般想着,薛大鼎便不由自主微微瞄了一眼三个小的。李祐见状一笑,道:“倒不是故意把刘主簿赶出去,不过孤王接下来这些话,胡思乱想颇多,说是离经叛道也不为过。薛先生在山南东道躬行日久,自有分辨审慎的能力。刘主簿虽然已逾而立,但经历毕竟少了些,孤王的胡言乱语听得多了,反倒是坏了他自己的心性思维。至于这三个小的,薛先生觉得他们能听懂?便让他们听个热闹也就是了。”

薛大鼎虽然觉得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王爷生怕自己的言语坏了一个三十多的主簿的心性修养有些好笑,但李祐既然这般说了,薛大鼎自然也就不再言语,只是盯着李祐,想要听听这位小王爷到底有什么离经叛道之语。

李祐说话前反倒是转头看了一眼武媚娘,虽然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但武媚娘却迎着李祐的目光微微点了点头,只是薛大鼎和沈亥都没有注意就是了。

“孤王首先想要问问薛先生。”李祐想了想,笑着对薛大鼎道,“刚才薛先生说‘公社’不过是本王的一厢情愿,太过于想当然。除了孟子的话之外,还有什么依据没有?”

薛大鼎看了看李祐笑呵呵的表情,确定不是这位小王爷因为之前自己的反驳找后账,便沉声道:“臣以为,孟子的话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从井田制到屯田制、均田制,治天下不外乎分土地而已。生民有耕种的土地,便能自给自足,若是失了土地,便是没了身家性命,卖儿卖女惨不堪言。殿下的‘公社制’,却将开垦的土地全部归于所有人共有,我们这三千人就有三千种心思,若是将来长安还要来人,那其中的龌龊便更多了。所以臣以为,‘公社制’或许在今年最多到明年,还能维持得住,一旦时日长久,恐怕生出祸端。虽然殿下能以王庄的说法堵住外面人的嘴,但我们这三千人虽然跟着殿下远赴齐州,其中的多数却并非殿下家奴啊!将来‘公社制’如果出问题,恐怕会是从内部分裂开始。”

李祐十分认同地点头,道:“薛先生此言精辟,看得也远。而且‘治天下不外乎分土地’的说法,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不过孤王要说的是,一项政令是否能够成功,并不是要看最初制定政令的初衷,还要看施行过程中的控制。罢了,今天便开诚布公,向薛先生说清楚本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之所以孤要搞什么‘公社制’,除了我们初来乍到,抱团取暖方便扎根之外,还有一个目的,便是要打破樊笼。”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