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章 举荐人才(1 / 2)

魏刚在军营中找到了陈群。

大军即将兵发小沛,救援刘备,陈群有很多军务需要处置。

魏刚没有打扰好友,直到陈群处理军务,才和对方闲聊了起来。

首先,魏刚讲述了海西战事的经过。

最后的决战给魏刚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些自发救援吕布军的百姓。

魏刚有些感慨,“长文说的对,仁政确实有效。”

魏刚提出疑问,“按理来说,刘备在徐州经营了很久,他同样在徐州施行仁政,但是,在下邳城外的决战中,百姓可没有帮助刘备袭击我军啊?”

陈群略一沉思,“施行仁政肯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但是,百姓们提供支持的程度也有区别。”

看到陈群吞吞吐吐,魏刚连忙补充,“这里没有外人,长文但说无妨。”

“只有仁义是不够的,文长在海西做的,不仅仅是施行仁政,你还在帮助百姓剿匪。”

“没有你和高顺将军,百姓们依旧会遭到匪兵的肆虐。”

“你们拯救了百姓的生命,救下了他们的财产,海西百姓们看在眼里,而且,你和匪兵决战,不仅是谁输谁赢的问题,我军一旦惨败,整个海西将会持续陷入匪乱,百姓们参战,不单单为了你,同样为了他们自己。”

陈群叹了口气,“刘使君虽然仁义,但是,和主公决战这件事上,并没有占到文长的这种便宜。”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并不关心谁做徐州牧,平民或许会同情刘豫州,也有人愿意为了刘豫州去死,但这些人不会像海西决战时那么多。”

魏刚原本觉得,自己在海西的做法很得民心,甚至有些骄傲。

但仔细一想,百姓们确实不会永远这么支持自己。

陈群继续补充,“文长,你这一次的决战,其实占了一个大便宜。”

“如果这一次的对手是其他割据势力,或许百姓就不会用行动支援你了。”

陈群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下,让魏刚冷静了下来。

魏刚没有忘记自己拜访好友的真实目的。

“长文,你在徐州生活多年,给我推荐几个帮手吧。”

陈群一愣,“我虽然认识不少人,但是,能够统兵打仗的将领,认识不了几个,只怕帮不了你。”

魏刚笑了笑,“军官方面,我自己可以培养,我需要的是帮手。”

“姑父把新军命名成广陵军,很有可能向袁术出手,我的麾下都是军汉,即使打下天下也没办法进行管理,姑父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派出官吏。”

明白魏刚真意之后,陈群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还真问对人了。”

“我这里有两个人选,第一个是广陵人,叫陈矫,东阳县人,前几天来过下邳,刚刚返乡,文长回广陵的时候,不妨派人去请一下。”

“至于另一个人,是丹阳人戴干,他虽然不是徐州人,但他和我一样,避乱到徐州,在下邳定居了。”

“我原本准备向主公推荐戴干,但是,这几天军务繁忙,没顾上,文长既然提起,我待会带你去见见他。”

魏刚笑了笑,“原本要推荐给姑父的大才,让他跟着我干,会不会屈才了。”

陈群摇摇头,“文长哪的话,戴干虽然性子直了些,但他把功名利禄看的很淡,他不止一次跟我说,只要能够为天下苍生做实事,哪怕是布衣,他都愿意。”

“等我处理完手头事务,就带你离开。”

目的达成,魏刚放松了很多,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话题逐渐引向了陈登。

原来,吕布依赖陈登不仅仅因为陈登会说话,更因为他会做事。

在陈登的帮助下,徐州大族开始支持吕布的统治。

就连东海国的割据势力也受到影响,纷纷表示出效忠意愿。

在吕布军中,陈登不再是一个小人物,他的地位和作用等价于兖州战乱时的陈宫。

现在吕布或许还对陈登有所保留,在使用计策上有所取舍。

随着陈登的重要性增加,参与的军机越来越机密。

吕布很有可能变得更加依赖。

魏刚可是了解历史的,他必须在这次回城中搞明白陈登的真正目的,确认对方是敌是友。

两个人来到了戴干的房间。

戴干穿着一身素色长袍,刚刚放下手中的书。

陈群似乎也跟戴干很熟,调侃了起来,“啧啧啧,《左传》,子通,你又在研究天下。”

书生回头看向两人,笑了笑,“长文你真会拿我消遣,就我这两把刷子,能在乱世苟下去就可以了,哪有能力研究天下。”

看到书生的正脸,魏刚惊住了,对方和自己有一面之缘。

这人正是魏刚穿越的第一天,在馄饨摊儿里,遇到的那个高谈阔论者。

由于是自己穿越到东汉见到的第一个愤青,所以魏刚印象深刻。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