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七章决议(2 / 2)

中原九州,不过一个时辰便定好了去各州记录农时的官员,九州里也包括临安府。

“圣上,臣的家乡就在临安府,颇为熟悉临安府地貌民情,临安府的农时就由臣来负责吧?”

正德帝眉毛高高挑起:“你若是去了临安府,你这农部少司农那可真的当的轻松,你走了,农部的事让谁来办?难道农部就剩日历的可做,没有别的事了?”

“圣上,农部不同于其它部门,臣以为臣以为若想让农事更上一层楼,光靠坐在农部的议事厅里是空想不出来的。

不去亲眼去探查农事,怎么会知道农事上的不足?连不足之处在哪都不知道,又倘谈何改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农事需要实践。

臣以为农部官员应当深入民间,向老农学习经验,并加以改进,这才是农部官员该做的事。”

满朝文武皆静,农部先前的官员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石国公嘿嘿的笑了:“圣上,臣觉得杜青,哦不,是杜大人,说的有道理,就打比方这石磨吧,要不是杜家村,臣打赌,工部的那群吃干饭的,再给他个一百年她都不知道会造石磨来造福百姓。

因为他们拿着俸禄,压根就不缺面粉吃,又怎么会想办法让面粉磨得更快呢?

臣有生之年倒是有福气,竟然有馒头这么柔软劲道香甜可口的吃食,关键它还顶饱,有了石磨,臣更是敢放开肚子吃,不怕吓人们忙不过来。

还有,咱们边关的将士们,以后可以吃馒头顶饥饿喽!”

石国公一番话,又把工部的一群人说的脸通红。

杜青羽:“圣上,其实臣还发现有很多可以吃的,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得到广泛种植。

臣今年偶然在山里发现一植物,长相与曾经看过的某一本游记上的番邦农作物颇为相似。

此物名为红薯,地表上长得是普通茎叶,山里的人经常会把它当猪草,割了它的叶子喂猪吃,谁承想,叶子下面,连着茎被埋土里的竟是硕大的根茎——”

杜青羽说着,用手比划了一下。

“村里的孩子说,他认识的一猎户曾经亲眼看见野猪用鼻子拱开泥土,寻了此物的根茎来吃。

猪都能吃它饱腹,那么大的根茎,人为何吃不得?

臣尝了那东西一口,清甜可口,现在活的好好的,可见是如一些蘑菇、辣椒一般毒不死人的。

由此,臣不得不可惜,这么好的食物,却深埋底下无人知,还被人称为猪草。这个世上不知道还有多少可以吃的,也许等着我们发掘。”

何蕴之:“圣上,臣愿意走遍九州为九州百姓寻得饱腹之法。”

正德帝终是叹了口气:“你们何时出发?”

杜青羽:“越快越好,趁着现在还没有下雪,可以先去临安府,临安府在中原最南部,可以先从临安府开始,大夏地大物博,定有很多隐藏的宝藏等着我们发掘。”

正德帝长叹:“罢了罢了,好,要走就走吧,杜青羽你倒是正好回家过年了,只是可怜了真的景安皇子、文惠皇孙、何蕴之三个孩子,大冬天的陪着你跑,连个年都不能再在京城过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