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章 劳动的开端(2 / 2)

“我跟你一起去。”许有香道,“我们去西北那块地,已经五天没摘了。”

“你不能去。”周扬帆坚决地把许有香按住,“医生说了,你要好好休息。放心吧,有我呢!”

看着儿子消瘦的身影,许有香又开始抹着眼泪,嘴里喃喃道:“老天哎,这可怎么办哟……”

一路上没有遇到熟人,周扬帆心里好受了一些。这个时候他是不愿意有人看到他的,虽然大家迟早要知道他不上学的事,还是越晚一些越好。

很快到了最西北的那块地,周扬帆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自己的棉花地。别人家的棉花都是轮流着采摘的,刚摘过的棉田里稀稀拉拉地绽放着一些白色棉絮。只有他家的棉花田里盛开一片,在斜阳下闪着刺眼的白。

按照摘棉花的惯例,早上露水没干的时候,要将整个棉花带壳摘下,这个时候棉壳后面的托叶不容易破碎沾到棉絮上,买的时候品相好价格也贵一点。摘回家的棉花利用晚上的时间扒干净,第二天再晾晒,等着供销社开磅了就可以卖钱。而露水干了的时候,为了防止棉花壳后面的叶子脆了粘在棉花上,就要在田里直接把棉絮抓下来,回去直接晒干就行。

这是农民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把两种采收方式合理地结合,白天黑夜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了。没办法,种棉花是纯粹的人工活,也是最累人的。打第一朵棉花吐絮开始,基本上就要白天黑夜地一直忙到霜降以后,等到地里的棉花秸秆拔除完毕,把地深翻一遍后才算大功告成。

地里的棉花开得太多了,几乎每一颗棉花上都开了好几朵。好在这时候太阳西下棉壳后托叶不再易碎,周扬帆试了几下之后,就连带着棉壳摘下,这样比光抓棉絮要快多了。周扬帆身后的竹篓很快就满了,他从身后拿出准备好的口袋倒进去,继续开始挥动手臂。偌大的棉花地里很是安静,只有这里传出哔哔啵啵的声响。

周扬帆的鼻尖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他的肩膀被斜跨的肩带勒得生疼,细嫩的手背被坚硬的棉壳划了两道浅浅的血痕。他终究不是长期劳作的人,平时拿惯了笔杆子的手摘起棉花来远没有做习题那样得心应手。

他的动作慢慢迟缓下来,很想将身后的竹篓放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是想到自己退学回家的目的,想到自己回家的目的,又振作起来。可是棉花实在是开得太多了,一个来回他带来的口袋就装满了,他也变得浑身无力气喘吁吁。

此刻的他多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多想有碗水润润喉咙,可是他不能歇息,还有这么多的棉花等着他呢。想到父母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他的心中又生出一丝豪气,回忆着曾经学过的课文《劳动的开端》,自己现在摘棉花远不如课文里主人公挑煤的辛苦,继续咬牙坚持着。

为了排除这种机械性的重复带来的乏味,周扬帆开始背诵他最喜爱的古诗词来转移注意力,从小学就熟记于心的《春晓》,到留下了千古传诵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从刘禹锡的《陋室铭》再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