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章 周家的过去(1 / 2)

关于亲戚间的话题,周扬帆那天晚上和妈妈聊了许多,他后来也记不得多久进屋睡觉的了,也忘记了给闹钟设置时间。

在许多年后的记忆中,他只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和她说了很多话,说了很多关于亲戚之间的来往,也聊到了一些亲戚之间他以前不知道的隐秘。有些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迷糊,有些却一直铭记在脑海里,直到如今。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许有香的这句话:“扬帆,咱们家受过很多人的帮助,以后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忘了人家的情。人要懂得感恩。”

秋雨总不像春雨那样稀罕,竟是毫不吝啬地下了一夜,又坚持了一个白天。直到晚饭后外面风起,雨水才逐渐消退。天空乌压压的一片,伴随着刺耳呼啸的北风,周扬帆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

整整坐了一天,此刻他感觉到后背几乎快要僵硬了,胳膊也微微发酸。虽然摘棉花的时候感觉更累,不过那是来回走动的,并不像整天坐着扒棉花这样整天保持着一样的动作。站在走廊里做了一下体育课后的放松动作,周扬帆畅快地发出一声叹息。

“扬帆!”周世清突然喊道。

“嗯。”周扬帆快步进屋,看到了父亲的示意,从床下拿出尿壶递给了他。

成年男人这样躺在床上小便总是难堪的,还是当着儿子的面,周世清微微侧过身去,过了一会儿才说了声“好了”,周扬帆提着尿壶走了出去,父亲靠着床头微微出神,回想着自己这半生。

周世清家过去在周庄并不是最穷的,在划分的年代,曾经被归入在“富农”那一类,这大多数是受到周老太爷当过几年私塾先生的缘故。在大多数的眼里,这位周家的长辈是个文化人,一辈子也不像许多贫下中农那样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在连糊口都困难的年月,靠着教书起码能不让妻子儿女挨饿。

在大多数人家住着茅棚的时候,老人家就在周扬帆现在的宅基上,盖了三间土坯屋,屋顶用的是密实的芦苇笆,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茅草。虽然上面没有片瓦,起码可以庇护全家老小不挨冷受冻。

年轻时候的他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娶了本县外乡的女子为妻,自己又有一份体面不错的工作,似乎怎么看日子都不会差。

日子的变化发生在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这个出生刚刚不久的男婴得了那个年代最常见的“疯病”。家底还不错的老先生当然不肯放弃自己的孩子,毫不犹豫的揣着大洋抱着孩子去了乡里,找最好的先生看病,银钱花了不少,孩子却没有保住。

年轻的小媳妇哭得死去活来,老先生则是安慰她,我们再生。可惜厄运似乎是笼罩在这个不幸的家庭头上不肯离去,在以后的两年里周家又连生了两个男婴,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不足周岁的时候得了“疯病”夭折。

直到第四个男孩出生,周家连喜讯也懒得再往外言传了,笼罩在心头的阴云也一直没有散去。外乡的舅老爷得知自己第四个外甥出生,据说是花了八块大洋请工匠打了一把银锁,老两口亲自坐着牛车送来,亲手给襁褓中的婴儿戴上,然后就和姐夫对面坐着喝了半坛子米酒,什么都没说就此离去。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