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03章 尘埃落定与新移民(1 / 2)

撤退命令下达,驻扎在亚松森的巴西士兵们松了口气,简单休息一晚,11月12日上午,天刚蒙蒙亮,第一批守军便开始了撤离。

11月18日,桑托斯最后看了眼冒着熊熊大火和浓烟的亚松森城,然后遗憾得转身离去。

巴西守军在撤离之前,对亚松森城和沿线防御工事进行了彻底的破坏,一些从后方长途转移至前沿的弹药物资、重武器,因为不方便随军携带搬运,被放弃在城内,随亚松森城一块被摧毁、破坏。

11月20日,2万余汉军前沿部队,搭乘军舰、蒸汽运输船抵达亚松森,看到的却是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残垣断壁。

亚松森城被彻底摧毁,前沿部队短暂停留半天,留下一千人占领并清理可能逃散的残敌,剩余部队继续沿着巴拉圭河向北突进。

11月22日,前沿部队抵达康塞普西翁,

与尚未来得及撤离的一部守军交火。

24日,康塞普西翁港口被攻破,3000余守军被俘虏。

25日,距离巴西主力部队撤离亚松森过去十二天,桑托斯带领的最后一支殿后部队也抵达了巴西共和国境内,汉军前沿部队一路尾随追击,相继收复沿线巴拉圭领土。

27日,因战线拉长,运输补给不畅,前沿部队暂时停下追击脚步,在巴拉圭与巴西共和国交界处停了下来,并向后方通报战况。

巴拉那流域方向,11月20日杜瓜伊苏港口守军得到桑托斯带领部队撤离的消息,于11月22日开始撤离,期间遭遇汉军自巴拉那河北上的追击部队,巴拉那战线敌军丢下一部约6000人的殿后部队,狼狈逃回国内。

11月19日夜晚,虎美塔要塞残余守军集中兵力向东部方向突围,战至第二天凌晨,除3000余人突破防线,成功逃脱外,剩下约1.5万人被汉军阻击,于11月21日放下武器投降。

11月26日,穿越原始森林和丘陵山区,仅剩下1000余人的虎美塔残军,遭遇一支规模约4000人,自巴拉那河流域西进的汉军二线警备部队,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丢掉所有重武器的虎美塔残军不是汉军的对手,交手不到一个小时,在戴维斯少将被击毙后,剩下约800名残军,在米勒少将带领下,无奈投降。

虎美塔方向3.2万人全军覆没,比亚里卡方向2万人被歼灭,瓜伊拉失守损失4000人,

撤离过程中,杜瓜伊拉港口损失6000人,康塞普西翁损失3000人,算上各部追击作战中,陆续歼灭的约3000巴西残兵败将。

截止1889年12月2日,汉军收复除原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等外,全部巴拉圭领土,野战军、警备军总计伤亡约3600人,民兵、随军民夫伤亡约3000人,歼灭、俘虏敌军6.8万人,成功逃回本土的巴西军队总数约7.2万人。

随着雨水的再次降临,巴拉圭战事再一次被按下暂停键,汉军各部皆停下作战脚步,一方面分派部分兵力,深入巴拉圭各地清缴残军和抵抗武装,加强对巴拉圭基层的掌控,另一方面修整、集结,等待后方的弹药、物资补给。

曾经的巴拉圭也是一个相对繁荣、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近代国家,老洛佩斯执行开明的经济政策,鼓励并引进英国、法国、奥匈帝国、德国等国家的投资。修建了一定数量的铁路,建设起了一批造船厂、钢铁厂、医院、学校,甚至还在1857年,在首都亚松森,铺设了有线电报,可惜,经历1868年第一次巴拉圭战争和1889年第二次巴拉圭战争的两次摧残,老洛佩斯遗留下来的少量工业化的产物,被摧毁殆尽。

最后一段数百公里,相对完整的铁路,也在巴西共和国军队撤离的过程中,被一一爆破、破坏。

繁华、庄严的亚松森皇宫被炸药、大火彻底摧毁,只留下一节节熏黑的石柱、一块块破碎倒塌的大理石,昭示着往昔的辉煌。

哥特式的巴拉圭国家大剧院,也像这个国家一般,倒塌、沉沦。

国家人口经历二十年缓慢增长,以及算上从巴西手中抢来的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西南部、马托格罗索州南部等地区,总数量不过60余万,再次经历战争摧残,除去被巴西共和国占领的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西南部、马托格罗索州南部,原巴拉圭本土总人口下降至30余万。

人口凋零、青壮男性损失惨重,再加上被彻底破坏的铁路、港口、公路等交通,导致汉军的进攻,被影响和限制,不得不暂时停止。

巴拉圭境内的战事告一段落,汉国本土,靠近前线的香河市(波萨达斯)却依旧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香河市是原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首府,汉国占领阿根廷后,根据地域优势和国家产业规划,将这里建设成为了,本土北部巴拉那河流域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从松江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延伸而来的铁路在这里与林州、振州、光州方向的铁路交汇。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