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 仇恨与戒严(2 / 2)

一到粮田曹外院,荀诩看到杜弼的那匹枣红马还栓在树下,心中稍定。他到了院门口飞身下马,连缰绳都来不及拴,一脚就踏进粮田曹大门。

“您找哪位?”一名官吏走过来问。荀诩急促地嚷道:“今天靖安司来的人呢?他在哪里?”官吏见荀诩凶巴巴的样子,吓的一缩脖子,说话都有些结巴:“他,他在帐库……”荀诩一把推开他,径直朝着帐库跑去。

还没到帐库,荀诩就在走廊里大声冲里面喊道:“辅国!辅国!”待荀诩到了门口,恰好杜弼闻声探头出来看。他一见是荀诩,不由一楞。

“孝和,你不是去丞相府那里了么?”

荀诩没有回答,直接问道:“辅国,你得出结论了吗?”杜弼从来没见荀诩这么着急过,他迟疑了一下,回答说:“已经初步有结果了,但不够严谨,我正在横向比较……”

“直接说结论,是李平还是成藩?”荀诩粗鲁地打断他的话。

杜弼惊讶地看着荀诩,他居然在这里公开谈论这么机密的事情?但荀诩那锐利和不容争辩的眼神让杜弼没有质疑他余地。

“是李平。”杜弼长长吐了口气,把毛笔从手中搁下。“我检查了所有的库存手续,他是最高一级的审批者,也只有他有权限修改数据并不被旁人发觉。我查到了四月十九日的库存文书调阅记录,看到了李平的名字——那一天早些时候,罗石刚刚将正确数据归档,而第二天公布出来的数据就已经是窜改过的了。”

“我明白了,果然是这样!李平这个小人!”荀诩握紧拳头旁若无人地嚷道,让一旁的文吏们露出怯懦的惊恐表情,与同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你明白什么了?”杜弼被荀诩的举动彻底弄糊涂了。

“你跟我来,我们路上说!”荀诩拽着杜弼的袖子朝门口跑去。

两个人连走带跑冲到粮田曹门口,骑上马朝着靖安司方向狂奔。一路上马蹄飞舞,杜弼不大擅长骑这么快的马,只能伏下身抱住马脖,略显狼狈地冲荀诩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你怎么看起来如此紧张。”

“我刚才去了丞相府,发现那里已经被士兵封锁。据守卫说,他们是奉了李平的命令在那里死守,绝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府邸打扰李平。”荀诩眼睛紧盯着前方,飞快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杜弼,“有意思的是,他们谁都不知道丞相府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到岗的时候,丞相府已经大门紧闭了。”

“这说明什么?”

“单纯这一件事并不能说明什么,但结合那个仓促的戒严令,以及你刚才的调查结果来看,就能看出来李平到底是什么用心了。”

杜弼握缰绳的手一紧,他立刻也猜到了。而荀诩抢先一步说了出来:

“我估计,李平事实上已经离开了南郑,而且极可能是与烛龙同行。他下达戒严令和封锁丞相府的目的,就是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故意在南郑造成混乱,迟滞任何可能扰乱他们逃亡计划的行动。这样一来,在整个南郑还在为并不存在的敌人而困守城中的时候,李平和烛龙已经优哉游哉地踏上去魏国的路上。那些忠心的丞相府卫兵守着一处空府邸,这样所有人会以为李平仍旧在丞相府内议事,戒严令的花招效果也就能更持久……”

“看来,他在粮草上玩的花样也是同样的动机。”

“不错,只不过针对的人不同。那份经过修改的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李平也许在整个运补流程中都动了手脚,以此来向诸葛丞相证明粮草无虞,尽可放心在前线对峙。这样他就可以保有汉中最高负责人的身份,并利用这一权限来为自己的逃亡创造条件了——比如那个戒严令。”

“真是个丝丝入扣的缜密计划,这绝对是经过长期谋划的。”

“也许这是烛龙的杰作,他真是个深知内情的人。”荀诩感叹道。

杜弼问道:“你现在能确定他的身份了吗?成藩还是狐忠?”荀诩摆了摆手,用一种非常苦涩的语气回答:“还没,其实现在只要去他们各自家里看一眼就会知道,不在家的那个肯定是。可惜我现在没时间去查这件事――-何况烛龙的身份现在其实已经无关紧要,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尽快阻止李平的出逃。

“这倒是,那么你知道他会走哪一条路线吗?”

“这就是我为什么急于拿到昨天南郑外围监视记录的原因了,李平如果逃走的话,一定会路过其中的一个哨所……”荀诩又甩鞭催了一下胯下的马匹,“我们现在回道观,裴绪应该已经动员好了全部人手。我们尽快出城取得报告,确认李平的逃亡路线,追上去!”

杜弼回首看了看远处城门顶楼飘扬的旗帜,不无忧虑地说道:“现在的问题是,要如何突破城门的封锁。”

“不错,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

很快荀诩就知道,他这句话大错特错了。

当他们两个人即将进入“道观”所在城区的时候,看到阿社尔迎面飞骑而来。荀诩一楞,快马一步,冲过去大声喊住他,问他是否通知了裴绪。

阿社尔宽阔的额头沾满了汗水,眼睛中还留存着极度的震惊。他看到荀诩,大喊一声:“荀从事!”声音里满是惶然。

“发生什么事了?”杜弼这时候也从后面赶了过来。

“道观……道观……”阿社尔结巴了几次,才组织起通顺的语言,“道观被一批卫戍部队士兵包围了!!”

一阵堪比朔漠冬夜的冷风吹入荀诩身体,象元戎弩箭一样钉入他的胸膛。荀诩按住胸口忍着心脏抽搐的疼痛,强作镇定地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见到裴绪了吗?”

阿社尔擦擦额头的汗,回答道:“我返回靖安司后,跟裴大人转达了您的交待。还没等我们有所行动,忽然外面就冲来一大批卫戍部队的士兵,将道观团团包围。为首的队长跟裴大人认识,他说这是上头的命令:今天早上从丞相府发给他们一封公函,说靖安司内部隐藏有敌人内奸。在奸细身份确认之前,禁止任何人离开靖安司。”

“这封公函自然也是李平签署的喽?”

“是的,而且授权级别相当高,连姚大人都束手无策。队长虽然表示同情,但他说这是公务,不能通融。我是趁包围圈还没形成,从一个后门跑出来的。您可千万不能回去!”

荀诩听完阿社尔的话,在马上保持着沉默,一种混杂着愤怒、懊恼、沮丧与昂扬斗志的情绪流遍了他的全身。毫无疑问,这是李平在逃亡前特意为荀诩准备的一步棋,一步令靖安司瘫痪的狠棋。

那些士兵不知道自己的最高上司已经逃亡了,他们仍旧忠诚不渝地执行着命令。这是蜀汉军队最大的优点,而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最为棘手的麻烦。尽管李平已经不在,他的权力仍旧发挥着效果。丞相府与靖安司之间陷入全面对抗,而靖安司毫无胜算可言。

荀诩缓缓地环顾四周,心中忽然意识到:靖安司在南郑城内突然之间被彻底孤立了,现在四周全都是敌人。

一直以来,靖安司从事的是组织内的清洁工作,他们活跃在自己人中间,努力寻找隐藏其中的敌人。但是今天,荀诩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整个靖安司置身于敌人环伺之中。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阿社尔的语调失去了弹性,他看起来非常不适应这种状况。在他身旁,杜弼捏住缰绳保持着沉默,但他的表情显示他与阿社尔有同样的问题。

目前整个靖安司都被卫戍部队监控起来,而且有理由相信司闻曹的其他分司也遭到了控制;李平和烛龙很可能已经踏上了前往魏国的路,而荀诩等人却仍旧被困在南郑城中进退两难。这种濒临失败的感觉荀诩似曾相识,让他无法不回想起两年前那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但是,面对着这一次的极端劣势,荀诩反而迫发出一种超越了挫折感的气势,他捏了捏下巴,眼神中除了锐利还多了些别的什么东西。

杜弼注意到了这一细微的变化,他不失时机地问道:“现在,整个南郑城中唯一能够自由活动的情报人员恐怕只剩下我们三个了,你打算怎么办?”

“……不,也许是四个。”荀诩用右手食指顶着自己的太阳穴,偏过头若有所思地回答。相比起刚才的急躁,他现在显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在杜弼和阿社尔继续追问之前,他拨转马头,说了一句:“我们走。”然后策马朝着城里的某一个地方而去。其他两个人对视一眼,也抖动缰绳紧跟上去,现在他们没什么别的选择。

靖安司在南郑城中的正式编制有六十二人,他们为蜀汉朝廷工作,拿蜀汉朝廷的俸禄。但在城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些人,他们也为朝廷工作,但却不拿冠冕堂皇的俸禄;靖安司为他们支付名叫“知信钱”的酬劳,用来奖励他们提供一些从正规途径无法获知的民间情报。李谭即是其中之一。

他是个陶器商人,身材瘦小,还留着两撇鼠须,一看就是个典型的商人。他的生意经常来往于汉魏吴三国之间,陶器不算战略物资,李谭又擅于跟政府官员打交道,所以至今也没引起什么麻烦。这个人消息灵通的很,靖安司经常从他手里购买关于其他两国的一些情报,甚至还包括蜀汉国内民间秘密社团的活动,双方合作一直很愉快。

这一天李谭正在自己南郑的住所外清点陶器,二十多个江阳烧制的圆口猪环瓮堆放在屋子外面,这些货物是南郑庖房和军器坊定购的,刚从川中运抵汉中。

忽然篱笆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李谭没理睬,仍旧埋头点数着自己的货物。从今天早上开始外面就在折腾,总有大队士兵跑来跑去,没什么好惊讶的。不过这一次有所不同,马蹄声一直持续到了住所院门,随即院门被重重拍响,发出沉重浑浊的咚咚声。

“来了来了,不要急……”李谭搁下毛笔,走到门前打开,一楞:“哟,荀从事,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听着,我现在急需你的帮助。”荀诩开门见山地说道.

“成,成,荀从事的忙岂有不帮的道理,您尽管吩咐。”

“你放心,事成以后,靖安司会多派发你一些蜀锦用度。”

荀诩未说事情之前先给他一笔重利,这是与商人之间交易的原则。蜀汉各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有固定的蜀锦用度预算,如果将这些用度提出来运去魏国或者吴国出售,将是笔利润丰厚的买卖。

“哎,荀从事您见外了不是,您的忙就算白帮我也情愿,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李谭拍着胸脯慷慨地说道。荀诩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他。李谭听完一惊,手里的帐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把话说的如此之满了。(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