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1 / 2)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市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今天我们讲吴敬琏和他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这一轮改革运动,被认为是二战以后全球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

那么,如果你要对这一场经济运动和改革的脉络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学习的话,吴敬琏老师的这本《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可能是你无法绕过去的教科书和普及型读物。

一、他见证了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吴敬琏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中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他出生在1930年。10年前(2010年),吴老80岁的时候,我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吴敬琏传》,回顾了这位老资格的中国经济学家跟中国这一轮改革同行、伴随、抗争的历程。所以我对这位经济学家比较熟悉。

吴敬琏出生在1930年,他出生的时期是这个国家非常动荡的时刻。在他的青少年,他经历了侵华战争、国共内战等这样的一个长达10多年的战乱。

他跟我说,在他18岁的时候,1948年的时候,当时国共内战,几乎所有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都认为国民党政权已经非常腐朽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政党和血液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明天。

他说,他当时在南京的中学读高中,到了晚上的时候,他就躲在被窝里收听延安的电台,这个事情在当时如果被抓到的话就要判刑,可能会杀头的。但是他说,那个声音代表着中国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他在被窝里面听延安电台,然后拿支笔一字一句地把听到的声音录下来,翻译成英文。他还有一个表哥懂法文,把它翻译成法文,然后偷偷交给南京的一些欧洲的通讯社、美国的通讯社记者,让他们知道延安在想什么,他们打算干什么。

所以那一代青年人对新诞生的国家和政权充满着极大的信心。

建国以后,他进入大学读的就是经济系。他可以说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经济系学生。毕业以后,他非常有幸地进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研究所,所以他长期以来在北京的中央决策咨询机构工作,一直到现在。

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阶段,所以他有机会目睹1949年以后,长达70多年时间,这个国家的决策者是怎么思考国民经济的建设,打算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建设这个国家。

二、吴敬琏与顾准、孙冶方的缘分

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学界有两个反叛性的人物,他们也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界知识分子的两根脊梁,一个叫顾准,一个叫孙冶方。吴敬琏非常有幸,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和这两位前辈有非常密切的交集。

顾准是1949年建国后上海的第一任财政局局长,他是一个学会计出身的知识分子。

顾准在建设新的经济体制的同时,非常敏锐,他非常早就意识到,这套体制有可能并不能够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改善。他在1950年代的时候就对斯大林的命令型计划经济体系提出了致命的质疑,所以他很早就被打成了右派,被剥夺了官职,关进了牛棚。

吴敬琏曾经跟他有过两年多的牛棚“棚友”的经历。

顾准在1974年就去世了,他当时得了癌,就把吴敬琏叫到自己的病床前,跟他说:“中国的神武景气一定会到来,你要待时守机。”过了不多久,顾准就去世了,吴敬琏亲手把顾准推进了太平间。

他在跟我交流的时候,他说:“当我把顾准推进太平间以后,我骑着自行车回到自己家里,路上非常寒冷,我的身体也很寒冷,因为一个伟大的灵魂离开了这个人间。”但是他说,“在这样的时刻我仍然感到温暖,因为顾准的思想仍然存在于世间。”

孙冶方是一个跟顾准非常相似的人物,他也是经济学家出身,长期在国家的经济决策部门工作。

他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党内最大的修正主义分子,为什么呢?因为很长时间里面,中国搞的是命令型计划经济:国家统购统销,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国家控制了所有的生产资料,甚至控制了国民的需求。

孙冶方说:“这个办法肯定不行,即便是在一个国有经济体系中,劳动要素的价值仍然需要被计算。”就因为这一点,他被打成了党内最大的修正主义分子。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