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自然的教育力(1 / 2)

大自然的教育力

大自然中到处是“为什么”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秀的学习能力,能去探索和思考万事万物。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等到上学以后再考虑,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里。而是需要父母从孩子婴幼儿时期起便从细小的事情和游戏中去引导,去渗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和玩耍里。

我们大可不必刻意为之,重点是要留意身边事物。当然,我们得有心、得用心!知识和学问不会局限在课堂和考卷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是书本,我们要把思路打开,就要从身边开始阅读,要从眼皮底下探索。

生活就是教育。

游戏就是教育。

自然就是教育。

如:我们在野外最常见的动物就是蚂蚁,孩子在旁边用树枝拨弄它们的时候,如果你仅仅是感觉无聊地看一眼,甚至担心孩子玩耍弄脏衣服的话,就不能发挥引导他的作用。

这时候你可以童心未泯地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的活动轨迹,讨论蚂蚁通过什么来相互交流,一只弱小的蚂蚁发现了食物后怎么去告诉别的蚂蚁,小蚂蚁是否真的力气很小。

爸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找找,看蚂蚁们是不是在做同样的事情,或者是否还有别的种类的蚂蚁……

以上这些都是身边小事,类似的事情还可以参考一些人文故事,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楚霸王之死”中,张良就是利用蚂蚁嗜糖的特性来组字暗示,从心理上战胜了“楚霸王”项羽的。

关于蚂蚁,可以提的问题太多了,而且蚂蚁的趣事也特别多。当父母提出相关问题,就会引导孩子以某种方式去思考它。

最后当孩子面对一物一事时,就会知道从哪儿开始了解、琢磨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要告诉孩子“蚂蚁是什么”,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去思考。

关键不在于告诉他真理的内容,而在于让他进入探索真理的过程。

自然界还有其他类似的无穷无尽的“为什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人们去寻找答案。

这便是学习最初的动力和源泉!

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是为了解所有和人有关的事物,包括生命、环境、技能、文化等。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文”,而非以北大清华、耶鲁哈佛毕业生自居,也非成为商海精英、官场名流。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还要让我们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有智慧地去爱、去快乐、去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变通。

教只能给予推动,应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

——柏拉图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3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则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些少数蚂蚁叫作“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获知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才能勤于动脑。

相对而言,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同理,在企业中,能够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更重要。

在大自然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很多家长在中学阶段煞费苦心地寻找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无奈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与其到那时千方百计寻找考高分的方法,不如在早期的教育中就使孩子有学习的欲望,有学习的兴趣,体会到获得知识后会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愉悦,像糖一样有甜丝丝的滋味,能够让自己感到充实快乐。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婴儿时就往书上抹蜂蜜让他舔,从直觉上品尝知识的味道,尝到甜头了才有继续和保持的动力。

人是需要对很多事情赋予意义的动物,这样人的生命才显得有意义,才能知道原来自己和一般意义上的动物是有区别的,所以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在很努力地探求这个问题。

说到底,世间万物的趣味性都是人去发现和发明的,这些意义和解释会让人觉得快乐,觉得自己的存在更有意思,而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了解到“人对这些事物懂得了什么或者赋予了什么”,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