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八十一章 意图(1 / 2)

魏振国补充道:“我认为,周军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部队分散成三支,一支承担牵制作用,从南门出城,其余两支部队分别从东西两座城门出发,约定好时间,分进合击。”

孙立德认可魏振国的判断,周军已经吃了太多次亏,即使是一个傻子,也应该在这么频繁的吃亏当中吸取教训了,更何况周人还不算是傻子。

关于周军的策略,孙立德很认真的考虑过,但只有从魏振国的嘴里说出来,才能给孙立德提供一个第三视角,尽量刨去主观影响,理智的进行分析和判断。

孙立德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份预案,但他不准备太早的公布,他想先听一听眼前这名汉军宿将的看法。

魏振国的看法很简单,不能被动的等待周军进攻,汉军需要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既然汉军已经知道了周军的进攻意图,甚至都摸清楚了周军的进攻时间,汉军就占据着主动,可以进行更积极的备战。

魏振国建议在周军出城的时候,汉军也进行行军。

首先集中力量,消灭南门的周军,随后分兵两路,主力部队攻取一路周军,少量部队留守南门进行防御,挡住另一个方向的敌军。

等到汉军主力吃掉一路周军之后,再火速回援,消灭剩下的周军。

孙立德很认同魏振国的想法,只要周军想快速出城,两千人的部队必须进行分兵。

分兵的关键在于配合,汉军的任务就是打断周军的配合,只要汉军能够抓住周军合兵的空隙,先消灭周军的一部,剩下的周军自然不会对汉军产生威胁。

这个计划有很强的可行性,但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汉军是一支以步兵主力为主的部队,步兵太多,整支军队的机动性自然会很差。

汉军的少量骑兵在东门之战的时候损失惨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那一日,孙立德为了阻止城内周兵的支援,只能加强骑兵的使用频率,这些战斗力不足的骑兵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减员现象严重。

汉军并未从战场上缴获到战马,因此骑兵部队一直没能补员。

既然汉军是纯粹的步兵,汉军的机动能力完全依靠两条腿。

魏振国建议成功的关键也恰恰在于机动能力,汉军利用周军的配合不足,将周军分头击破,相对的,在孙立德看来,个计划的问题同样也在机动性上。

留下小部分军队防守南门阻截周兵,看上去确实可以给汉军围歼另一股周兵争取时间,问题在于,如果周兵不走南门怎么办,如果另一股周军直接选择从北面行军,或者直接进城,通过内线行军进行支援又怎么办。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