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七章遵义归队(5)(2 / 2)

中央红军以前还没有吃到过远离根据地的苦头,中央的一些领导人也急于挽回颜面,这一切都促使人们想用最快的方式稳定下来,以重新开创局面。如果谁猛地一下提出要继续远征,就等于把自己和大家对立起来了。

况且,毛泽东自己本身也未必不想停下来。此处离原来的根据地尚不遥远,一旦重振旗鼓,说不定就有打回去的可能。尤其是在大部分指战员来自于土生土长的农民的红军中,这种倾向尤为强烈。毛泽东不能不顺应民心,考虑到来自基层的呼吁。

于是谢昌云只得埋头开始草拟一份首先在黔北一带来回运动以调动敌人,待敌后方空虚之后再分兵两路,一路佯逼贵阳、而主力则经由盘县、宣威、曲靖威逼昆明,待滇军收缩之后,再择机向北渡过金沙江的备用方案。

谢昌云完全有把握再拟定一个于黔北一带重创南下的川军的作战计划,而且他相信这极容易被接受。但这样一来,势必会使就地建立根据地和北渡长江的计划继续被实行,等到国民党整肃了贵州之后重兵围上来,那时再想另作选择就难上加难了。

有些事不可以于眼前之利而肆意为之。

就在这天晚上,王稼祥受周恩来委托向谢昌云宣布了红军总部的三条决定:

一,恢复谢昌云同志正常的组织活动;二,谢昌云同志离开苏区是受苏区中央局派遣,期间仍属于继续为党工作;三,组织上对谢昌云同志在这一期间的工作成绩表示满意。

接着,王稼祥就谢昌云的工作安排问题征求了他的意见,并提出了留在红军总部和到一军团两个方案让他选择。

谢昌云当然选择了去老部队一军团。他现在迫切的希望用战斗的洗礼来证明自己仍是一个地道的红军战士。

王稼祥听了笑道:“恩来同志算到了你会有这样决定。林彪和聂荣臻同志马上要参加中央会议,关于你的具体职务安排,恩来同志和我都会和他们谈的。你本人要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

得知谢昌云随时都可能离开后,贺子珍不免感到了有些难过。但亲人的分分离离已是家常便饭,她只好用心的帮谢昌云打点起行装来。

谢昌云来的时候虽然是带了一个提箱一个背囊,但那主要都是用来装送人的东西。不过那些东西如果在遵义会议前送出,未免有为毛泽东贿选之嫌,所以除了先前送给刘亚楼、杨成武和罗瑞卿各一块手表和一个微型手电筒、后来又给了贺子珍一些日用品和奶粉之外,其余的东西谢昌云暂时都留了下来。

谢昌云从行李中又取出了两个皮盒子、三份地图和不多的几样东西装进了背囊,其它的东西就全都交给了贺子珍,写好了名单由她转送或处理。

而后谢昌云又脱下了身上那件皮衣递给贺子珍道:“婶娘,这件皮衣虽然大了一些,你还是把它穿上挡挡风寒。我年轻,里面有毛衣,外面还有你刚做的新棉衣就足够挡寒了。”

贺子珍对那件皮质柔软的黑色皮衣虽然喜欢,但开始还是坚决的不肯要。

“婶娘,你看我要是在前线穿这件衣服,目标是不是太明显了。”谢昌云的一句话,就让贺子珍忙不迭的收下了皮衣。

经过精简,谢昌云准备随身携带的主要行装,就只剩下了一个用贺子珍给做的新棉被打的背包,和一个从广东带来的帆布背囊。

在贺子珍和谢昌云忙碌期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如期的召开了。

由于纪律所限,谢昌云无法知道会议的详情,但是从休息时毛泽东的神情变化,以及他和张闻天、王稼祥等人商议问题时所露出的只言片语上,谢昌云还是基本断定了一切正常。

直到会议结束的那天中午,毛泽东回家吃饭时才对贺子珍和谢昌云道:“现在又有发言权喽!大家推举我当了中央常委,而且军事上也有了一票的权利。子珍,昌云明天就要和林彪他们赶回一军团去了,中央随后也要出发,准备北渡长江去和四方面军会合。中央决定再次精简行装,你也收拾一下,把用不着的东西都扔了吧!昌云呀!我已经和刘伯承同志说过了,下午你先到总部那里去了解一下敌我形势,然后去见一见林彪和聂荣臻他们,回来以后我们再好好谈谈。”

谢昌云这下彻底放心了!

下午,林彪和聂荣臻在对谢昌云重回一军团表示了热情欢迎之后,聂荣臻紧接着就宣布了一军团任命谢昌云为二师副参谋长、并随同四团行动的决定。

这这个任命既体现了对谢昌云的重用,同时又满足了他想回到四团去的愿望。在部队减员严重、很多干部都被高职低配甚至无职位安排的情况下,一军团能明确给予谢昌云一个中级军事干部的职务已经是破例了,谢昌云本人对此也是很感激。

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总政委周恩来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首肯。尤其是周恩来更为清楚谢昌云在将来对党能祈祷的特殊作用,因此少不了会给一军团一些特别交代。

果不然,到了晚上就有一军团保卫局派来的一个警卫员,牵着两匹马找谢昌云报到来了。

看过了罗瑞卿局长写的便条,谢昌云才弄明白这个警卫员是固定配给自己的,对此他也没有什么异议。但对匹马,谢昌云不用问就知道这是为了与军团首长同路而临时调用的。因为从苏区突围之后,红军里大部分师一级的干部都没有专门的马匹,临时遇有急事,只能暂时从借骑兵通讯员那里借用一下,更不用说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团级干部。像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这些中央领导的爱人、还有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等老人,也都基本上是依靠徒步完了长征。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能力自己买一匹马,谢昌云也不敢骑乘。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