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4章 此时不捞更待何时(1 / 2)

小黄鱼,又名小黄瓜、小鲜、小黄花鱼等,乃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中的一种。

此鱼属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通常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

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

白昼时分,它们常常栖息于底层或接近底层之处;

然而到了夜晚,却会上浮至中上层水域活动。

它们主要以虾虫和桡足类为食,偶尔也会摄取一些小鱼和鱼卵。

小黄鱼的肉质鲜嫩无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经济鱼类之一。

但相比于它的近亲,仅有一字之差且能卖上天价的大黄鱼,小黄鱼的价格就显得极为低廉了。

其现今的收购价还不到一块钱。

而且小黄鱼长不大,一般都是只有几两重,最大也不过一斤二两。

不过像今天这样,出现大量小黄鱼漂浮在海面上的情况,冯晔也是第一次见到。

他上辈子倒是看到过相关的新闻:

浙省的两个船老大在东海1891海区第五小区海域附近捕鱼时,就遇到过密密麻麻的小黄鱼浮上水面。

他们和船上的船员们一起捞了一个多小时,一共捞起来近两万斤的小黄鱼,卖了十几万。

在那篇新闻的最后,倒是对小黄鱼浮出水面的原因给出了几种猜测:

一是鱼群受“赤潮”影响;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不过,现在的海面很干净,没有任何赤潮的痕迹。

这个理由明显站不住脚。

二是小黄鱼“胀胶(鳔)”浮出海面;

所谓“胀胶(鳔)”,是指原生活在中下层的鱼类受作业网具等影响,被带至海水上层,由于上升速度过快,鱼鳔来不及收放气,导致体内外压力不平衡,内脏外露,五脏错位。

人类的潜水病就是如此。

问题是这么多的小黄鱼集体“胀胶”,可能吗?

三是跟“水障”有关,引起鱼群不适,主动浮上海面。

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就好像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准静止锋一样。

寒暖流交汇处洋流流速受到极大抑制,几乎停滞不前。

对于习惯于随洋流游动的鱼群来说,寒暖流交汇处简直就像一堵阻止其前行的墙,也可以说是由水形成的运动的障碍,故称"水障"。

冯晔心里暗自琢磨着,大概也就只有这种解释说得通了吧。

至于是不是因为此处正好处于寒暖流交汇点,从而导致了所谓的“水障”现象?

他也无法确定。

毕竟,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渔民,又不是海洋学家。

再说了,他也懒得去深究这些。

既然这么多小黄鱼都浮出了水面,此时不捞更待何时。

这不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嘛!

“阿灿,你用抄网捞,我去拿手抛网,咱们尽量多捞点!”

冯晔激动得顾不上等阿灿回应,转身就冲向船舱,迅速翻出了手抛网。

这张手抛网还是他大哥的,自从冯暄卖掉了那条小木船后,便将它留在了旭日号上,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派上用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