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6章 廷议(1 / 2)

这御前廷议上所提的第一桩事就非同小可。

原来昨夜有八百里加急,说是大同府的正堡军于前日哗变,夜间举火,烧了整个大同府衙,连带巡抚张锦文也被叛军所害。

殿中一众尚不知情的大臣纷纷色变,总算是明白永靖帝为何会匆忙召开这一次廷议。

待掌印太监黄纬宣读完军情文书,兵部尚书赶忙出列,陈情道:“正如加急文书中所言,此次叛乱,皆因粮饷拖欠,引得军士激愤。大同巡抚张锦文难辞其咎,我兵部也有失察之责,还请陛下降罪。”

兵部左侍郎也一同出列,禀道:“启禀陛下,微臣去年曾巡查山西边防,见大同、宣府、太原三镇所辖的军队,其饷银已是拖欠了数月之久,就连御寒的补给也是分毫未领,多有衣不蔽体、缺鞋少袜之人。臣当时见之,不觉潸然。于是上疏奏请,拨饷银以恤边军。”

见兵部的这两位一唱一和,众大臣也都明白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户部尚书作为被甩锅的对象,心中更是冷笑不已,于是说道:“确有此事。我记得左侍郎是去年十一月底上的疏,适逢年底,银根正紧,但事关边防重务,我户部也只能左右腾挪,堪堪凑了二十五万两银子出来。兵部年前就把这二十五万两收去了,对了,当时还是左侍郎你亲自来户部点验的,文书上盖的也是兵部的公章。”

兵部左侍郎扭头回道:“是本官去收的银子不假,可我兵部要的乃是二十五万白银,可你们户部倒好,拨下来的全是宝钞。”

户部尚书道:“依我大明钞法,一贯宝钞等同一两白银,左侍郎是以为有什么不妥吗?”

兵部左侍郎冷哼了一声,道:“大司农,你这些话不妨与大同的叛军去说上一说,看能不能顶事。如今京城里,就连要饭的都知道宝钞不抵钱了,十贯宝钞顶多能换五两银子,而且钱庄还只收新钞,不认旧钞。这些行情想来户部比我更清楚,又何必在这里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时户部的右侍郎也帮腔道:“既然如此,那兵部当初点验的时候怎么不说?如今反倒怪罪我户部头上了?”

兵部左侍郎也是寸步不让,反问道:“难不成我拒收不认,户部就能给我换成白银吗?”

见兵部与户部在廷上争执不下,帘后传来一声道磬。

两部的人赶忙噤声,退回原位,等待永靖帝发话。

只听永靖帝的声音悠悠传来:“徐阁老,这事你怎么看?”

徐机一听永靖帝问话,赶忙从绣墩上起身,回道:“回禀陛下。依老臣所见,这问罪归责的事不妨先缓缓。如今最要紧的,该当是立刻遣人前往大同平叛。”

帘后的永靖帝点了点头,道:“徐阁老坐着回话便是,你风寒方愈,不必多礼。”

“谢陛下隆恩。”徐机谢完恩后才又坐下,但依旧只落了半个屁股。

永靖帝又问:“若依徐卿所言,何人堪当此任?”

“还请陛下恕罪,老臣委实不通军务,还是请兵部推荐人选吧。”

兵部尚书赶忙出列,把早就想好的人选一一提了个遍,然而帘后却没有任何回应。

显然永靖帝并不满意。

殿内阴冷,但兵部尚书额头上却渐渐冒出了汗。

兵部尚书正在两难之时,前头的龚肃出声了:“启禀陛下,臣这里倒有个人选。”

帘后传来一声短促的道磬,示意龚肃继续说下去。

而此时,一旁的赵崇明已经猜到龚肃要推举的人是谁了。

龚肃清了清嗓子,说道:“前总督京营戎政——纪罡。”

听龚肃果然道出了“纪罡”的名字,赵崇明心中不禁叹了口气。其实无论在军中的资历还是领兵的能力,纪罡都是眼下京城之中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可是就连龚肃都能想到的人,兵部尚书又怎么会想不到。

只不过兵部尚书是靖王党的人,自然不愿意纪罡在这个时候被调走。

而永靖帝之所以迟迟不应,想来正是等人来推荐纪罡。

只不过,殿内在场的诸位大臣中,人人都可以推荐纪罡,唯独不应该是龚肃。

见永靖帝没有回应,兵部尚书才敢出声反驳道:“臣以为纪罡不妥。我朝历来平叛都是授钦差一衔,以示天家威仪。然而纪罡如今尚是戴罪之身,怕是不堪此任。”

龚肃回道:“此言差矣。纪罡只是受了陛下斥责,在家自省,并未定罪。而且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时,即便纪罡真有罪责,那也是戴罪立功。”

永靖帝听两人表面上各执一词,其实各怀私心,永靖帝的眼神也渐渐冷厉了起来。

此时,永靖帝的胸口传来一股闷意,尽管强自压抑着,还是咳嗽了出来。

兵部尚书还想再辩,但听到了永靖帝的咳嗽,也只好缩了回去。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