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二章 城镇规划(1 / 2)

见一众人等全都亢奋起来,刘锡命干脆就着天下形势又掰扯了几句,后来发现话题越跑越偏,他才忽地将讨论范围回转到城镇规划上面来。

刘锡命继续指着村子那边说道:“继续说这个吧,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都很不错,目前咱们就先初步定下来围着村子西面修一圈木栅栏,外挖壕沟引来江水,将陆路来的敌人挡住。至于水面来的敌人,咱们待会儿去沿江处再看看。”

仔细观察了整个村子的形势,刘锡命总算知道为什么看似辽阔的一片土地却只有张家湾村这么百把号人了,一方面是现在还没有后世那样人口密集,另一方面恐怕就是因为这个几字型河湾三面环水的原因,这里每年都要被淹上一两回,普通贫民哪里还会愿意到这里来开荒。

“说完军事,第二个问题就要考虑百姓居住,这里面又要分为居住环境和产业规划,所谓居住环境便是指如何让村中百姓住的安稳舒适,你们以前都去过府城,可还记得府城中种的那些树木以及那些排水沟渠?”

见众人纷纷点头,刘锡命给了大家一个赞许的眼神,继续就这个说下去。

“这些都属于提升居住环境的措施,将来咱们建造的村子要比照城镇的规模来建,到时不仅要在每条道路两旁种上树木,还要在城镇地下挖掘下水道,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工坊产生的废水以及自然雨水都可以通过下水道排出去。”

“二哥,这居住,环境,我们大概知道,只是这产业规划却是什么东西?”,穆敬难脑子比较活络,整个人都透露出一股机灵劲儿,他直接把大家的疑惑问了出来。

刘锡命冲他笑着点点头:“所谓产业规划便是指此地百姓以什么为生,若是大多靠种田或是养殖,这就叫以农牧业为主;若是全靠织布、炼铁之类,就叫以工业为主;还有靠开酒楼、客栈之类为来往旅人提供服务的,这就叫以服务业为主。为了便于称呼,我将其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魏敬国转头低声问许卫道:“许卫,你们读书人的门门道道都这么多吗?”

“那个,或许是二哥天纵奇才,寻常夫子也是讲不出他这些的。”,许卫汗颜回道,他心中犯起了嘀咕,这些东西起码我就没听说过。

装逼的感觉就是这么爽,刘锡命看着一帮少年都跟乖宝宝一样崇拜地看着自己,忍不住内心有些酸爽,清了两下嗓子继续说道:“过去几千年来,凡是用心任事的读书人必然会重视产业发展,最远的例如管仲,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重视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先贤,齐桓公在他辅佐下发展为春秋五霸之首。近的如本朝浙江布政使司的永嘉学派,其学重视发展商业,是以其所在温州府等地颇为富庶。”

“咱们要想扩大势力,赚钱是首要任务,若只是靠种田,即便有良田万亩也不过得银万两,按照每个队员一年十二两银子饷银,再加上装备物资等,这最多只够养五百队员,却哪里够用,所以下一步咱们便要考虑开设工坊,这些在建设之初就要预先规划好,一来使整个城区整洁有序,百姓居住更加舒适,二来也可以提升工坊工作效率。”

随着刘锡命将自己脑海中有限的知识娓娓道来,刘家众少年仿佛觉得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原来做每件事都有这么多学问在里面,如许卫、于永凯这些读过书的受到的冲击更大。

以往的张家湾村是一个歪歪斜斜的一字型,大多数村民居住在村子附近,另外有些农户在村外的田间地里散乱居住,为避开夏季涨水,整个村子离江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按照刘锡命长远的规划,他打算沿着江边修起一道堤坝,这样一来从江边到内地之间的大片土地都可以用来建房和建厂。

考虑到将来整个村子会作为自己的工业基地,那么还必须将村子的码头进行扩建。

整个村庄建设按照小型城镇的规模来建造,一直从码头修到现在刘家宅子的位置,大概长七里,宽五里,占地面积大约一万三千亩。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