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1章 大结局(1 / 2)

呃!?

赵贞钉钉看着崔人杰,意思是那你说咋办。

崔人杰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陛下,臣觉得吧,人心都是肉长的,想收拢人心,还是要动之以情。

这人不同于物件,说拿走就能拿走。

强带走了孩子,不只那周越和炫墨等人会恨您,就连钧墨这孩子也很难跟陛下一心。”

赵贞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示意崔人杰继续说。

“臣以为,这当娘的,都希望孩子学业有成,可以先让钧墨入太学读书。

陛下可以时不时的去太学探望他,再稍加指点一二。

久而久之,他会对您产生感情的。

这比直接把他掳到宫里,要强的多,虽然慢些,但他们感情上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有道理,朕都等了好几年了,不在乎再多等几年。”

这一等,就真的等了好几年。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有北地的王勾结异族造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企图推翻当今,取而代之。

这个时候,因为将才凋零,朝廷里的武将,大多已老。

没办法,已经成亲的宋原,披挂上阵,圣人任命他为大元帅,去北地平乱。

而种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大获成功的北方大地主周垣墨和他的夫人春娘,也号召百姓,跟他一起积极备战,为朝廷捐献和运送了大批的粮食和物资。

宋原的夫人,周清墨作为大辉朝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带着商界的同仁们,为朝廷捐钱捐物,拿出几年的利润来,屡次上前线慰劳战士们,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周炫墨,是大辉朝最年轻的状元郎,一开始授予了外放凤翔通判的小官儿。

因为人沉稳内敛,又聪颖好学,吃得苦,懂得多,政绩斐然,几年内从通判升到了县丞,知县,知府……一路升上去,边境吃紧这年,刚升了翰林学士。

他虽是文官,但武艺不凡,熟读兵书,胸有丘壑,因此自请去前线,做一名小卒。

圣人和参政院的一帮子老臣,都很喜欢他,哪里就舍得放他去冒险了。

不过,他屡次上书,并在大朝会上大吵大闹,让那些谨慎的老臣们,知道了什么叫热血青年。

最后实在是拗不过他,只能派他去做了一个督军,并给宋大元帅专门下了一道旨意,严令禁止周炫墨上战场。

周家还有个小女儿杨墨,她彼时刚成亲,嫁给了宁王的次子赵守中。

夫妇二人本来在户部任职,听闻战事,立刻请求调往兵部。

在兵部,他们拿出来很多样的兵器兵械甚至是兵车的图样,组织兵部下属的兵工坊日夜不停的制造,供给前线。

他们夫妇也因此获得了朝廷的嘉奖,就连宁王府,跟圣人的关系也因此缓和了不少,战后,宁王被允许出府行走。

要说经历最传奇的还是小儿子钧墨,被陛下赐姓赵,改名赵守静,陛下收为义子,上了皇家玉碟。

战事一起,他就自请追随宋大元帅,去前线打仗。

为了这件事,太后、圣人,还有赵守静的养母周越,都不同意,闹腾的很厉害。

但是父母哪里有拗得过孩子的,最后赵守静偷偷带着他师父任平生,骑马跑了。

等大家得到消息,他们都跑出去几百里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