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章 藜麦面(2 / 2)

李金库咧嘴笑道:“这个不难,其实这藜麦磨成面之后,我就估计它发不起来,它这面太散,没有粘性,跟一些杂粮面似的。所以我将它和木薯粉混合起来,做成两合面,增加粘性和淀粉含量,就可以做发面馒头了。”

藜麦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与牛肉接近,这也导致它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这一点正好与木薯粉互补,所以将二者混成“两合面”,就可以蒸馒头了。

类似的做法在农村很常见,一些杂粮的口感比较差,跟面粉混合一下,蒸出的杂粮馒头俗称“卷子”,好吃又健康,所以李金库一下子就想到了两合面的主意。

他们之前也用木薯粉单独实验过,但木薯粉的淀粉含量太高,做出来的东西特别粘牙,像恩希玛,当甜点做糍粑还行,当饭吃不合适。

至于酵母,李金库也有办法,他将一小团两合面蒸熟,放凉,混入少量果酒的酒糟,放在阴凉处,利用酒糟中的酵母菌发酵,发好后晾干碾碎,蒸馒头时混入面团当酵母用。

后续每次蒸馒头时,从发好的面团上扯下一块,晾干后留作“老面头”,老面头碾碎就可以当酵母,以后就不需要用酒糟了。

王胖子盯着馒头感动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咬了一大口。

只见他双目圆睁,腮帮子鼓动,脸上青筋暴起,边吃边掉眼泪。

李金库调配的两合面比例非常合适,口感弹牙、不散、不粘、有嚼劲儿。

与小麦粉的麦香味不同,藜麦馒头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淡淡的野菜香气。

细细的咀嚼声在众人间弥漫,没有人说话,两张饭桌都非常安静,偶尔听到一声抽泣。

吃了半年木薯粉,终于吃到别的主食,还是心心念念的馒头,作为一个海东人、一个华国北方人,怎么能不激动。

白雷雷虽然是南方人,但她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自己上岛后嗦到第一口粉的时候,内心也是非常激动的,何况他们好几个月没吃过馒头,此时心情可想而知。

王胖子一口菜也没吃,细嚼慢咽地品完一个馒头,回味了一下,又端起了眼前的陶碗。

那是一碗面条。

鲜亮弹的面条散发着诱人的光辉,上面盖了一层油亮的炸酱。

没错,这是一碗炸酱面。

桌子中间还摆着一个大碗,里面全是炸酱,碗里还放着一个公勺。

大碗四周是一圈儿盘子,盘子里是各色野菜,全都用开水焯过。

王胖子用筷子夹了两样野菜,摆到碗边,将面条、炸酱、野菜拌匀。

再挑起面条,放到嘴里一吸溜。

呲溜一声,爽滑的面条裹着咸香的炸酱,被嗦进了嘴里。

嚼两下,几根野菜被牙齿碾碎,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清甘的味道中和了炸酱的油腻,让人忍不住想吃下一口。

“这炸酱真香!”

王胖子舔着上嘴唇儿赞叹。

李金库不无得意,“那必须的啊,这炸酱是我爹的独家秘方!”

海东省中西部流行吃炸酱面,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但主料基本是大差不差的:土豆丁、猪肉丁、甜面酱、黄豆酱,辅以香菇、蚝油、料酒、葱、姜,还有的会加鸡蛋丁、胡萝卜碎,等等。

之所以叫炸酱,盖因制作过程要多放油,油热后用葱姜提味儿,再放各色主料,炸至软烂喷香再出锅,所以叫炸酱。

配菜也有讲究,黄瓜丝儿、萝卜丝儿、豆芽、豆角儿这些比较常见,能生吃的可以生吃,不能生吃的要焯水。

面条儿要过凉水,格外鲜亮爽滑。

他们这里原料有限,用木薯代替土豆,用野蘑菇代替香菇,几种野菜代替配菜,别有一番风味。

“这面条量有点少,没吃饱啊金库哥。”

秀兰几口就把炸酱面吃完了。

沈曼如也舔舔嘴唇,意犹未尽的样子。

好几个月没吃面条了,她也想多吃点。

李金库咧嘴一笑:

“没吃饱就对了,还有好吃的没上桌呢!”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