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5章 莫道的遗产(1 / 2)

“莫道同志,是我杰出的物理学家,曾在理论物理领域以及核聚变能源的研究上,做出过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莫道同志生前,曾任首都大学物理院一级教授,培养出过多名在物理以及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

“曾历任项目负责人,长夜堆负责人,曾带领长夜堆项目研究人员,在长夜堆首次运行时突破值大于一的历史关卡,并让我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莫道同志,一生主要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从未变更过理想追求,从一而终,是坚定的科研工作者,是科研领域中的战士。”

“……”

“今日,莫道同志因病在首都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在讣告中,华新社再历数了莫道这一世所做出的贡献。

“之后,西南物理所,华国科学院以及……将成立莫道同志的治丧委员会,全权负责莫道同志的丧事及哀悼会相关事宜。”

“按照莫道同志遗愿,相关丧事流程及追悼会将一应从简。”

讣告发出之后,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的。

相关消息很快攀升到了各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上。

对于此刻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

莫道这个名字其实已经很陌生了。

毕竟在他们成长起来的时间里,莫道已经离开了长夜堆,也很少有什么新的消息出现在公众面前。

只有一些可控核聚变相关的讨论中,经常提及到莫道的名字,让这部分对莫道比较熟悉,有些认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院士莫道,就如同其他那些在特定领域内如雷贯耳的名字一样,

特定的人群格外熟悉,相关领域之外的大多数人则是第一次听到。

不过,值得华新社发布讣告的科研工作者,

大多数人还是不吝啬于表达一下缅怀。

“感谢您为华国科研做出的贡献,希望您能够好好休息。”

“哎,每次看到这种消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叹气。希望莫老院士一路走好。”

“我来给大家说一下吧,能够被华新社说是历史性突破的,一定是很重要很重要的贡献……我们在今天,失去了一位智慧的,为国家科研做出过伟大贡献的老人。”

还有一些对莫道比较熟悉的人,在看到消息过后,也表达了一些对莫道的追悼和缅怀。

“我曾经在长夜堆工作过,莫院士是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他好像有着超越时间尺度的包容,能够包容取得的成就也好,遭遇的挫折也好……”

“我的师爷是莫院士的学生,按我老师的话,或者说,任何一个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都知道莫院士之于可控核聚变研究意味着什么。那真是非常非常厉害。这么说吧,在莫院士卸任长夜堆的工作时,整个世界范围内,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科研人员,无疑都产生了很悲观的情绪,对可控核聚变研究。”

“莫老院士从事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一辈子,据说在离开长夜堆之后,莫院士也依旧没有放弃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尝试。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即便是直到莫院士去世之前,他依旧是这条研究道路上,走得最远的那个人,剩下的人连莫院士的边都摸不到。”

“我导师是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今天看到莫院士逝世消息过后,他给我放了一天假,整个人都好像有些绝望了……”

当然,还有一些,

经历过长夜堆突破历史性关卡那个时刻的一些老人,

对于莫道这个名字,他们还是有更多记忆和认真的。

“我记得,当时长夜堆值突破一的时候,真得是激动的欢呼,整个世界都在风起云涌。”

“那时候,我们格外的高兴,而国外则是很紧张,以至于这件事情作为导火索,还爆发了后面许多事情。”

“那时候,我们都在畅想着,当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彻底实现过后,这个世界将是怎么一副模样。没想到从值突破一,到真正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还有这么远的距离。”

“现在,莫老院士也离世了。莫老院士在的时候,是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展最快的时候,现在,莫院士都不在了,不知道可控核聚变还要多久多久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经历过历史性时刻的老人们,除了缅怀,大多都比较感慨。

“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我们的历史老师在看到那条新闻过后,在历史课上,很激动地跟我们说,让我们记住,不管过去多久,那一刻,那一天,一定是历史性的时刻……现在,没有想到,都过去这么久了。”

“莫院士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了一世的时间……那是莫院士啊,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真正的,远远超出常人,走得最远的人。他都没有成功,想着,都有些绝望。”

“不过,也怪不了莫院士吧。的确,不管是中间过去多久,值突破一的那一刻,依旧是历史性的一刻。在历史的尺度上,中间的时间是可以忽略的。”

网络上的热度,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