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4章 一寨两国(1)(1 / 2)

话说头天晚上去接嘀嘀,在那小老板的饭店吃饭,虎永刚和宁静把剩下的半瓶红塔山酒喝完,在旁边的店里点景颇族特色美味鬼鸡的时候,在那老板的怂恿下,又搞了一斤景颇族人自酿的米酒。

没想到,这先白酒再米酒的后劲十足,这天早上他一向准时的生物钟没有叫醒他,居然在宁静起床去遛完嘀嘀才醒来。

两人吃完早饭,就往十公里之外的“一寨两国”景区而去。

本来虎永刚是不怎么想去的。

因为他觉得刚刚在缅甸那边玩过了,再去看边境的村寨,没什么意思。

可宁静想去看一看那里号称全世界最富贵的玉石桥,还要去荡一下那一荡就出国的秋千。

那就去呗!

反正路又不远,30块钱一个人的门票也不贵。

看到景区售票处有简介说,“一寨两国”是“世界少有的边境人文地理景观小寨”,虎永刚就“呵呵”了。

称为“世界少有”大概是像这样开发成景区的“少有”吧。

且不说他们从广西这一路走来,看到过多少这样的村寨了。这一路的国境线很多都是弯弯曲曲、犬牙交错且没有明显的界限的,有时一条小沟渠或是一个田埂,就是两国的国界。

两边的边民们语言、习俗相同,贸易互通,很多村寨几乎就是连在一起;

单是他们前天在弄岛镇那边,就看到了几个这样的村寨,连界碑都是竖在稻田边、田埂旁。

话说回来,眼前这“一寨两国”景区,如果没有中方一侧威严的国门和值勤的边防武警,还有对面缅方高挂的国旗和缅方移民局办公房,根本就不会感觉这里是两个国家。

里面来来往往的两国边民,就像是在自己的家园里一样,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或者手扶拖拉机自由进出。

虎永刚觉得,说是“一国两寨”,其实很不标准,一个寨子虽然是连在一起,但被国境线一分为二,分属两国,那就应该是“两国两寨”才对。

中国这边的叫做银井寨,而缅甸那边的称为芒秀寨。只不过是寨子里的两国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互相通婚,世代相承。

这两个寨子中,看起来在寻常不过的竹篱、村道、水沟、土埂等,往往就是国境线。

中国这边的瓜藤爬到缅甸那边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那边居民的老母鸡跑到中国这边居民的家里生蛋,也是常有的事。

中国这边的银井小学里,也有很多的缅甸“小留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对面芒秀寨村民的子女。

这是因为中国这边教育条件比缅甸那边好很多,那边的芒秀村民都愿意将子女送到中国这边的小学来读书。

每天清晨、午后和傍晚,这些“小留学生”们就背起小书包,很自然地跨过国境,上学、放学、回家吃饭,每天都要几次出国、回国。

虎永刚和宁静两人进入景区后,往前没走几步,就是中缅71号界碑,再往前就是缅甸境了。

在这里也没有明显的标识,只在路面上有一条淡淡的黄线,毫不起眼,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跨出了国境。

虎永刚两人也没有尝试往缅甸那边走,只是沿着左侧中国这边的小路一直往前走。

其实这小路也是国境线,路边的植物丛中就有牌子写着的。它先向北而后向东,弯弯曲曲的往前延伸。路边不时可以看到写有“中缅边境、严禁跨越,违者罚款500元”的木牌。

虎永刚笑言,如果跨越过去不回来了,那中国这边会不会追出国去收这500元的罚款呢?

缅甸那边应该是没有开发成景区,不见有任何游人,倒是看到在作为国境线的水沟那边,有村民在那里摆摊。

看到有游客经过,就会拿起商品伸到水沟这边来兜售,看到巡逻人员过来,马上就缩回去了。

虎永刚两人经过时,一个小孩跑到水沟边,用很流利的普通话伸手讨钱。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