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8章 质检(1 / 2)

河西的管理层,从负责人纪卓文到其它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屡屡在公开场合发布一些‘过激’的言论。

似乎是在自爆行业短处。

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

12月下旬。

“玩忽悠营销、养殖与加工脱节等问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现在企业的收奶标准越来越高,蛋白质含量,营养成份也在不断提高,但又有几家是真的能达到标准?”

“一些全国都有名气的品牌,从原料控制到市场进入,均缺乏相关的监控体系,这样迟早会出问题的。”

“今年国内牧草供应充足,价格也有下滑的趋势,但有多少牧场的奶牛吃上了优质苜蓿?”

“大多还是以劣质秸秆为饲料。”

“牛奶造方式已高达二十多种,从牛尿,到水解蛋白,到甘氨酸,再到三聚氰胺,造假手法层出不穷。”

“尤其是奶粉,很多市场上的品牌奶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阜阳婴儿奶粉才过去两年,家长们要慎重啊!”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道姓,但河西乳业的言论依然很快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最近可是风雨飘摇之际。

苏丹红饲料,红心鸭蛋,多宝鱼禁用药物残留,以及桂花鱼致癌物质……

种种事迹已经让公众对食物的敏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而这时,已经跻身于行业领头羊之一的河西乳业又在明里暗里的指责牛奶也存在造假情况。

无疑又博得了众多的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同行的敌视。

河西乳业可是无差别攻击。

尤其是负责人纪卓文,最近一改以往谦谦君子的形象,毫不留情的炮轰了行业内的恶劣事迹。

面对华夏质量日报的记者采访时,纪卓文痛批道: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利欲熏心的制假者,已然遁失了人性的良善。”

记者问道:“那要如何选择牛奶品牌呢?”

“最好选择在本地有牧场的品牌。”

“似乎除了河西乳业,拥有自己牧场的乳企屈指可数?”

纪卓文说:“是的,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要市场,不要牧场,至今依然是国内发展的主流模式。”

“农户都是小规模散养,大部分农户都是随意饲喂,对饲草并不讲究,这样的牛奶营养成份怎么可能高?”

“现在某些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强行提高收奶标准,但又不提高奶价,或者是奶价提升不同步。”

“奶农被逼得没办法,就只能去造假。”

记者正色的问道:“请问河西乳业是不是掌握了什么证据?”

纪卓文挑了挑眉,好像说的有点过头了,想了想,才开口道:

“知晓情况的人其实很多,但太多人有顾虑,然而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希望消费者在选择牛奶产品的时候擦亮眼睛,不要被某些品牌蒙骗了。”

记者问:“那河西乳业的产品就一定安全吗?”

“安不安全不是我们说了算的,而是要国家权威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

纪卓文同样正色道:“我们欢迎各路媒体朋友和消费者,到我们的牧场和工厂参观。”

河西乳业对行业内弄虚作假的揭露,很快就广为的传播。

也引发了一阵市场恐慌。

让一干品牌企业恨得牙牙痒。

呼市。

同一座城市,聚集了国内两大乳企品牌:伊利和蒙牛。

两者间的恩怨也由来已久。

但近两年,对于打压河西乳业的发展,两家企业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

只是伊利作为行业老大,多少要稍微顾忌一些,手段不会那么露骨。

相比之下,蒙牛就略显肮脏,或者说这才是正经的商战。

在上一次对伊利的舆论攻势中,蒙牛就顺势攻击了河西乳业。

最终反倒被抓住了把柄。

所以,这次河西乳业一反常态的言论,被很多人解读为河西乳业的反击,参与造假的企业就是蒙牛。

或者也有伊利。

这两家企业也只当做是普通的商业竞争手段,打打嘴炮而已。

在乳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关于奶牛‘鲜’的争议,至今都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双方都有专家,也有各种喉舌,打嘴炮,河西乳业恐怕还是愣了点。

因此,伊利和蒙牛的公关部门也反应迅速,对舆论关注的焦点快速的做出了回应。

诸如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靠得住,伊利也在大力建设奶源。

甚至蒙牛还多次宣传自己是最安全的品牌。

与此同时。

河西乳业也大方的组织了媒体和消费者参观日。

各个城市工厂,以及郊区牧场,都对民众和媒体进行了开放。

通过电视节目,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河西牛奶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

和河西乳业的长广告实现了完美的闭环。

让公众意识到河西乳业的广告不仅是广告,也更是现实的映衬。

跟随刘翔的脚步,长广告的画面徐徐展开。

育好种--造好奶业发展芯片。

在位于祁连山脚下的苜禾农牧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紫花苜蓿、羊草等重要草种的收集、筛选工作。

已经建有乡土植物、牧草、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库,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近2万余份。

通过资源收集、评价、筛选,进行新品种选育,建立了多个草种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牧草种质资源库。

除了育好草种,还要育好牛种。

河西乳业的科研人员每天都在进行奶牛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的研究。

已建成世界领先的奶牛核心育种厂,可年产高产奶牛胚胎5万枚,企业奶牛良种覆盖率达100%。

其中河西奶牛的占比也已经超过5万枚,一两年内,就能达到100%。

随后画面一转。

刘翔的身影出现在草地上,天地辽阔无边,纯净的雪山静静伫立。

绿意盎然的紫花苜蓿仿佛是大地嫩绿色的纱巾,点缀着朵朵初绽的紫色小花。

带动紫花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145万亩以上,优质饲草自给率百分之百。

“铺一层青贮,加一层精料…我们这儿的奶牛,吃的每一口都营养均衡。”

“精心搭配的饲料,可以减少奶牛代谢病,大幅提高牛奶产量和品质。”

在甘南草原上,皑皑白雪覆盖着广袤无垠的草地,狐潜鼠踪,雄鹰展翅。

尕海湖畔水草丰美,碧波荡漾。

在纯净的玛曲高原,天然草场的美景显得无比厚重。

刘翔在草原上奔跑,跨过草场牧区,穿过奶粉工厂,进入检测室。

视线下,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对乳蛋白、乳脂率、矿物质一一进行检测。

每100牛奶乳蛋白含量≥4.2;

乳脂肪含量≥3.8;

每100牛奶钙含量≥135;

每100牛奶钙含量≥110;

维生素……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河西乳业每一项都是世界顶尖的标准。

广告片里,没有一個安全的字眼,也没有任何的说教,只是朴实无华的进行展示。

很多人就像是在看一部微电影一样,被片中的美景和情境深深的吸引。

虽没有提安全,但无处不在展示着其安全的品质。

引来市场的一众热捧,并直接就反馈到了销售数据上,河西乳业的单日销量甚至一度突破了4000万元。

然而,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河西乳业这种主动出击的宣传方式也冒了极大的风险。

尤其是自揭行业短板的行为,引起了业内极大的反感。

各种泼脏水的行为纷至沓来。

“虚假宣传。”

“行业毒瘤。”

“河西乳业大力发展规模牧场,与中小奶农争利,致使行业恶性竞争,奶农杀牛倒奶。”

“河西乳业虽然提高了行业质量标准,但并没有带动奶农增收致富……”

“河西牛奶的营养成份高得过于离谱,已经超过了绝多数发达国家的牧场,其检测标准质量存疑。”

“河西乳业在贼喊捉贼,其自身的成份含量就存在着很大的造假可能……”

恶意诋毁,虚假编撰,甚至请了专业的广告公司进行恶意攻击。

各种举报投诉更是层出不穷。

让政府部门头疼不已。

京城。

质检、卫生、农业等部门相继接到了大量的投诉和举报,并且在舆情上还愈演愈烈。

然而,始作俑者河西乳业这时候却很淡定。

一处郊区牧场里。

雪花纷舞,覆盖住了刈割后的紫花苜蓿,但其根系依旧顽强地扎根在土壤中。

好在牧场早已囤够了各种草料。

有苜禾农牧的存在,河西乳业的优质牧草就一直没缺过。

华北工厂的牛奶日单产也提升到了33.2公斤,按目前的效率,平均每年能降低养殖成本4亿多元,

郭阳对此也挺满意。

而在不远处,工人开着三轮车,有序的将一袋袋腐熟加工好的有机肥转移到堆场里,等待着施肥的时机。

“老板,我听说,紫花苜蓿在冬季常常有九种死法。”

问这话的人是牧场有机肥工厂的厂长简兴,个子偏瘦弱。

河西乳业的每一处牧场,都配套了有机肥工厂,有些地方还单独成立了生物能源公司。

利用牛场丰富的牛粪作为原料,通过中温厌氧发酵技术产出沼气、沼渣、沼液。

沼气则供应河西乳业的牛奶工厂,沼渣及沼液则制成有机肥产品就近还田。

多数有机肥工厂都是去年建设,今年才开始投入使用。

郭阳笑着问道:“简兴,你还懂苜蓿种植?”

简兴说道:“以前我父母种了多年苜蓿,所以我也懂一些。”

由于三元乳业的存在,京城附近有多年的苜蓿种植历史。

只是收益越来越不景气,加上前几年粮食补贴政策,导致苜蓿种植面积越来越少。

郭阳也清楚这点,但没想到简兴还有这份经历,难怪华北牧场的以肥改土会交给简兴来做。

郭阳说道:“我不知道什么九种死亡,只知苜禾1号耐寒性也极强,安全度过西北和华北的冬天一点问题也没有。”

即使早已听说过无数次苜禾1号的优异,简兴不免还是有点惊诧。

郭阳说:“苜蓿冬季死亡或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多少的问题,因为苜蓿自身有自梳和自毒现象。”

“只要有效植株数保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就能获得最高产量。”

“这些你可以多找苜禾的人问问,更利于以肥改土。”

简兴点点头,老板果然和传闻一样,对基层的事务比较关心,也很了解。

郭阳又走到有机肥的旁边,从罗修手上接过小刀,随意的挑了几袋有机肥拦腰划开。

然后用手抓了一把,放在鼻子前嗅了起来。

此番操作,让跟随来的管理团队越发诧异,连习惯了老板风格的纪卓文都面露惊奇。

这些有机肥可都是牛粪做的。

老板就这么直接闻?

郭阳却觉得此番操作没什么特别的。

有机肥这东西前世他可没少接触。

在西北,尤其是疆省包地,遇上盐碱地这些贫瘠土壤都是常态,有机肥和煤灰等这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