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25章 卡梅隆的“套路”(1 / 2)

詹姆斯·卡梅隆说是要给周彦全部剧本,但是他看起来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当周彦伸手要剧本的时候,詹姆斯·卡梅隆在他那凌乱的办公桌上翻了好一会儿,才凑出一份剧本来。

“这一份,应该比较完整。”

周彦接过剧本,都不用细看,就知道剧本不完整,因为剧本有页码,而他拿到的这个剧本页码是从5开始的,后面也没有找到1,2,3,4,说明这个剧本至少也少四页。

不过他简单看了看,缺少的部份内容应该不多,因为第五页,主角才开始上船,前面那几页很有可能是各种介绍。

詹姆斯·卡梅隆也知道少几页,笑着说道,“有几页找不到,一会儿我让塞巴蒂斯安给你补上。”

随后他又找了一些分镜给周彦看,这次就更少了,稀稀拉拉只有二十多页。

虽然不知道分镜具体多少页,但是按照詹姆斯·卡梅隆的风格,《泰坦尼克号》的分镜稿数量肯定非常大,这二十多页都不够零头的。

不过周彦也不在乎,有剧本就行了。

“你要到取景地看看么,或许现场会给你一些灵感。”詹姆斯·卡梅隆问道。

“船已经搭建好了么?”

“当然。”

“我听说,船是一比一建造的?”

“是的,不过只造了一半。”

“只造了一半?”周彦面露疑惑。

他不明白,如果只造一半,该怎么去拍,纯用去做么?但是看最终的效果,应该不是纯用做的,现在的特效技术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

“另一半用镜像就行了。”詹姆斯·卡梅隆解开周彦的疑惑。

周彦恍然,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虽然单纯用做出来效果不好,但是可以用镜像的方法,再用技术把镜像给拼接到一起去。

至于船体上的字跟图案,也完全可以涂上镜像的,拍出来之后一反转就行了。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拿到那么高的票房,电影的拍摄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是道具这一方面,就花费了詹姆斯·卡梅隆整个团队几年的时间,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听说为了拍这部电影,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墨西哥弄下了一块几百亩的地,用于搭设拍摄场所。

他们还找到了当年造泰坦尼克号的船厂,拿到了图纸,动用了一万多人,花费好几个月时间,一比一打造了船体。

这部电影,光是前期筹备,就已经烧掉大几千万美金的预算了。

周彦翻了翻剧本,又翻了翻分镜稿,把两样东西都收了起来,然后掏出了笔跟本子,问道,“卡梅隆先生,关于电影的配乐,你自己有什么的想法么?”

“你会根据我的想法写配乐么?”卡梅隆问道。

周彦却摇摇头,“通常情况下,我不会刻意追求导演的满意度。但是提前了解导演的想法,对我的工作开展很有利。”

其实周彦根本不在乎詹姆斯·卡梅隆在配乐方面的想法,就算卡梅隆说了什么自己的意见,周彦也只会酌情考虑。

所谓的酌情考虑就是,如果卡梅隆的想法跟周彦一样,那么周彦就会采纳,但如果卡梅隆的想法跟周彦不同,那周彦就不会采纳……

之所以问这些,还是想通过这个话题,多了解一些詹姆斯·卡梅隆关于电影拍摄方面的想法。

这次周彦接下《泰坦尼克号》的活,除了为名为利,也为了能够学习一下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拍摄技术。

一部电影好与坏,评判标准有很多,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审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肖申克救赎》比《泰坦尼克号》还要好。

但是不管怎么样,要论电影中运用的技术,还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厉害。

他的电影中,技术是多方面的,道具、特效、拍摄手法,都要领先于同时代的电影。

同样是拍“大船”的电影,有的人或许更喜欢《海上钢琴师》,但是不得不说,《海上钢琴师》拍摄技术完全比不过早于它拍摄的《泰坦尼克号》。

卡梅隆点点头,“我确实有些想法要跟你说,你应该知道,我之所以请你来担任《泰坦尼克号》的配乐指导,是因为我看了《理智与情感》,这部电影的配乐让我印象很深。看过《理智与情感》之后,我还看了你其他的作品,比如《飞翔的钢琴少年》,我发现,你能够掌握很多种风格,而且完成的都非常好。”

听到卡梅隆夸自己,周彦更加意外了,因为从他进门到现在,除了一开始卡梅隆表现得有点没礼貌,后面的表现都非常正常,并不像其他人口中说的那样难搞。

殊不知,卡梅隆也是想要给周彦留下好印象。

跟卡梅隆合作过的配乐师们,跟他的关系都不太好,因为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从来不会去考虑配乐师的工作难题。

很多配乐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卡梅隆的重视,自己的作品也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

这次卡梅隆在选择配乐师的时候,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詹姆斯·霍纳,另一个就是周彦。

詹姆斯·霍纳配乐的《勇敢的心》,是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电影的配乐非常成功,也受到多方关注。

而最终卡梅隆选择了周彦,并不是因为《理智与情感》最终获得了最佳配乐奖,而是因为卡梅隆跟詹姆斯·霍纳之前的合作并不愉快。

当年卡梅隆拍《异形》的时候,两人第一次合作。

卡梅隆的完美主义以及繁忙的制片安排造成霍纳为电影配乐作曲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电影成片。

通常情况下,配乐师还是要根据最终的成片来完成自己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配乐师前期参与度不够的情况下,如果后期得不到足够的电影成片,工作就很难开展起来。

没有成片,霍纳就只能对着那些凌乱的素材进行创作,所以在距离电影上映只剩下一个半月的时候,他还没有把配乐完全给写出来。

另外,因为霍纳很多创作是根据拍摄素材创作的,这样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为之创作配乐的片段,最终未必会剪到成片里面。

比如霍纳连夜为异形皇后打斗场景写好的配乐,就因为卡梅隆删除这段之后,没有放进电影里面。

卡梅隆的这种行为,绝大部分配乐师都是没办法忍受的,谁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成果,最终被浪费。

不仅仅是霍纳不喜欢卡梅隆,卡梅隆也不喜欢霍纳,他认为霍纳太把配乐放在主导位置了,而且工作效率低下,无法配合他很好地完成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