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4章 纪弘的实验(1 / 2)

纪弘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如果思维和记忆真的能够分离,如果真有只利用人的思维来去升格的决策能力的方法的话,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卷耳智能科技立足之本是类思维,纪弘也是从最初的模仿,慢慢的也了解了其中的本质。

“类”,可以理解为相似,其本质其实是模仿。

人的思维,包括机器简单就能模仿并实现,甚至比人做的更好的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也包括机器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来模仿的概括和综合能力,还有目前的很难做的抽象和发散思维能力。

对这些,纪弘这一段时间都颇有研究。

尤其是,完整版类思维模型表现出来的能力,已经无限接近于人的这种思维。

但人和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不在于分析也好,综合也好,抽象也好这种种能力,而是在于感情和欲望,这才是最关键的区别。

更为关键的是,不管是人的记忆,还是数据的存储,对这个世界的总结和归纳都是不可能尽复的!

早在年初的时候,程荟看到r这个文生视频的大模型,生成的视频是如此之真,仿若掌握了世纪的物理、化学等规律,乃至本质。

甚至还有过所谓“缸中之脑”的忧虑,那个时候,两个人就对所谓的“世界模型”有过探讨。

纪弘认为,哪怕仅仅只是对世界的认知,想全面而准备,光靠数据是完全不靠谱的。

数据是什么?是物质的外在表现被各类传感器采集而来的,这能代表世界本身吗?

别说传感器了,就算是人的认识,也是建立在现象以及已有世界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而现代科技对各种物理规律、各种现象的内在本质,乃至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还非常浅显。

比如,引力的本质什么?没人知道!只是在现象的基础上有一点点的出钱应用罢了。

生命的本质又是什么?那就更没人知道了,就不说生来往去的本质,世界上大部分的疾病都还没有根治之法呢,甚至一场传染病都能让整個世界好些年缓不过劲儿来。

世界……别说世界了,物质,那么任何一丁丁点的物质,都是不可尽知的,正如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没有极限一样。

这也就意味着,数据无论怎样详尽,都不可避免是会有偏差的。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人真正无法被取代的东西其实是感情、是欲望、是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纯的思维能力。

归根结底,人是由需求和欲望双重驱动的。

而呢?只是对此的模拟和仿造罢了!它的算力再强,它运转的目的无论是什么,都是人交给它的。

比如完整版类思维模型,它能推演的研发,它能完成立体芯片微型化的任务,那都是纪弘提的需求。

在这种推演过程中产生的次生需求,比如需要硬件数据,需要研发能够达到某种水准的制造工具,也都是为纪弘设置的最终目标而服务的。

而自己,会有自己的需求吗?无欲则无需!

如果有欲呢?

纪弘摇了摇头,至少现阶段的这玩意儿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基础,不论杞人忧天还是因噎废食都是不可取的。

纪弘点了点头,将自己的所感所得记录了下来,并与梦中的世界又做了一番对比——

梦中的世界虽只窥得一隅,但仅从自己的经历看,那种方法完全就是本末倒置!甚至可以说是邪魔歪道!

人的思维之所以是思维,那就是因为有需求有欲望有感情有偏向。

如果祛除这些,只要人纯理性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这些思维能力,那跟机器就再无区别!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