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5章 西林寺千年不见佛陀,今日佛陀见我(1 / 2)

“前辈言重了。”

李慕玄接过书册,他不认为自己不出十年就能超过人家一辈子。

毕竟手段这东西不比其他。

讲究一个适配性。

比如师弟陆瑾学逆生三重,跟学唐门手段,那进展完全不一样。

一旁无根生闻言则是眼神古怪,不明白不染说得言重,是这话过于言重,还是‘不出十年’有些言重,只要数月或者数日功夫就能掌握。

毕竟万法仙君的名号不是白叫的,万法具备,万法皆通!

心念间。

东林方丈道顺的声音响起。

“半点不言重,这法门可比你们三一门的逆生三重要容易上手。”

“只是易学难精而已。”

说到这,道顺方丈继续道:“正所谓神通不及业力,业力不及愿力。”

“纵有无上神通,也难以逃脱因果束缚,唯有诚心发愿,才能抵消业力,永生永世不受因果折磨。”

“而普天之下的手段,皆是重神通而轻愿力。”

“自恃手段高强便可无视因果。”

“殊不知仍受制于因果,只是时候未到,方才能仗力逞凶。”

闻言,李慕玄没有作答,因果之说其实就是建立在时间体系的说法,你过去经历的一切,自然会成为今日的因,毕竟人本身就是由无数过去构成。

然而,善因未必有善果,恶因也未必有恶果,跟善恶、轮回搭在一起。

只是为了警示世人罢了。

心念间。

看出李慕玄两人对因果业力之说不感兴趣,道顺略感失望。

不过本身对将他二人渡入门墙也没抱多大希望,于是继续道:“愿力,乃是指心愿造业力,也可视为意愿之力。”

“大部分人存活一世,不知为何而生,亦不知为何而死。”

“浑浑噩噩,意志消沉。”

说着,道顺叹气道:“酒色财气虽说害人不浅,但若专心求此。”

“于人而言,这一世倒也活的痛快,可世人求财,只求横财,世人求色,只求肉欲,世人求气,只求一时气顺。”

“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意志萎靡,怨天尤人。”

“有道是,生死有命,成败在天。”

“可若意愿坚定,视艰难险阻为磨砺,纵然身处低谷,仍不忘心中所求,这样的人,或许最终得不到世人眼中的成功,但于自身却是不枉此生。”

话音落下,李慕玄点头同意。

也明白愿力是何物。

其实换成道门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求道之心。

用儒家的说法,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而用现代点的说法,就是信仰,为了实现心中愿望而奋斗终生。

旋即,李慕玄说道:“这便是古贤构建往生净土之说的原因吧?”

“为众生造一个愿望目标出来。”

“正是如此。”

道顺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没想到以对方年龄,居然就能看到这一点,真乃旷世之才。

不过根据以往经历,越是聪慧的人,往往越是容易受见知障的影响,自视为看破一切,所以什么都不信,也什么都不怕,自然也就不可能诚心发愿。

当然,还有一种人,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世上真有极乐净土吗?

反正没人见过。

但很多时候,有没有,能不能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不去做。

正想着,一旁空明开口道:“别讲因果了,所谓他力、愿力,其实亦是自力,皆在于你信仰是否虔诚,刚给你的册子上,记载了十六幅观想图和修行精要。”

“你二人可以翻阅看看。”

“多谢前辈。”

李慕玄点头应了一声。

随后,他同无根生两人凑在一块,翻开之前给的册子。

第一页是一轮大日,状如悬鼓,熠熠生辉,明明只是画在纸上,却给人一种光芒遍照万界,煌煌不可直视的威严。

而第二页则是一方横井无波之水。

也就在这时。

空明解释道:“日观乃此法之基,有正大光明,以光芒驱逐杂思妄念之意,水观则意在清净,初见净土一切皆是大水,再起冰想,见冰映彻,化作琉璃。”

“后面再修地观。”

“观想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

“再然后是宝树观,观极乐净土有七重行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花叶作异宝色,宝各有五百色光”

伴随声音响起。

李慕玄两人不停翻动书页,很快便将十六幅观想图给看完。

但眼中却泛起了一抹古怪之色。

这净土。

说白了不就是想象吗?

大日、琉璃、黄金、宝树、七宝莲花、宝楼等等之物。

册上之形,包括空明前辈所说的话,其实皆是古人对净土的想象,若是可以,李慕玄甚至能把净土想象成现代都市,重点只在于你信不信而已。

但很显然。

两人对净土十六观上的东西,做不到半点相信。

想到这。

李慕玄出声道:“修行此法,必须得信佛陀吗?”

“那是自然!”空明语气笃定道:“信则有,不信则无,若是坚信净土在,那愿力自生,若是连自己都不相信,那又如何生出愿力呢?”

“那晚辈若是信其他的呢?”

“这”

空明微微语塞,沉吟一会说道:“理论上自然可以。”

“但却有个问题,欺人容易,欺心难,你明知所观想之物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如何能做到深信不疑呢?”

“就像这净土。”

“它乃前人达到佛陀境界所留,我等也坚信世上真有此界。”

“可伱又如何确定你所想为真?”

“若是做不到,那就算修行,也不过得一手段,无法登至超凡入圣之境,说不定还会在心中留下瑕疵。”

“最后跟神格面具一样,在真真假假中迷失自我。”

听到这话,李慕玄点了点头,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净土宗会被称为他力宗,相比于相信自己能超脱,他们更相信佛陀、菩萨的接引。

将自身信仰。

寄托在西方极乐净土上。

但也不能说他们错,毕竟信仰这东西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

比如羽化飞升、三十六重天,这些同样是众生的想象,此外,你为什么相信地球是圆的?难道不是别人跟你说得吗?

但为什么别人说的你就相信?

你亲自印证过吗?

再极端点,你如何确保你眼前看到的一切,就是真的呢?

所以说,净土宗相信佛陀菩萨的接引,相信净土,本质上就跟常人相信老师、父母,以及周围众人的说法一样。

不需要印证,只在于是否相信。

但同样的,针对他们,只需要找出净土不存在的证据就够了。

信仰一旦垮掉。

道心也就因此土崩瓦解。

思索间。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