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出不去 回不来(0208)(1 / 2)

“啪。”过了一阵,山毛喝了口水,又敲响了板子。

“最后,幺公一家人想起,老人家想家了吧。这得满足,不满足也是不行的,因为幺公天天吵着要走,要回章家湾。经过大家合计,就决定由大儿子和大孙子陪着回老家看看。

“在路上,幺公精神很好,话也多,说起了许多往事,也说到了自己死后要安葬在老屋后那根大柏树下。孙子问他是不是怕死在贵州回不了家,幺公只是说了句,回家,根在章家湾。

“说这话时车子已到了罗汉乡场,幺公看了一眼这熟悉的油盐场,就没再说话。到了章家湾顶头,幺公抬头看了看章家湾的山山水水,静静的睡着了,就再也没醒来。

“……经幡高挂,纸钱翻飞,烟气升腾。丧事到是办得中规中举。可是幺公家人定居贵州多年,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垮塌。残垣断壁之中露出许多朽木碎瓦,缝隙之中生长着许多新绿嫩叶和五彩鲜花。如果没有那断壁残垣碎瓦朽木不足以显示这里曾经是生活栖息几十代人的老宅;没有那新绿嫩叶和五彩鲜花又显示不出这里的虽然老宅不在,生活在这里的人却生生不息。

“幺公的遗体停放在依着老宅堂层门口还没完全倒掉的残存墙壁搭建的塑料大棚之下,灵堂和道士们的工作台也设在这棚子之中。一条龙服务的桌凳在长满野草的曾经光亮平整的院坝里依着高低不平的地势而摆放,悼客们都在那台痕满布的地面上给逝者叩头跪拜,起来起是两手两膝的青色苔藓。

“天上下着小雨,细细密密的雨丝落在雨蓬上面,然后汇聚成小小的水珠从蓬沿滴落而下。一阵风吹来,摇晃着灵前烛光。这就是当前乡村一个九十六岁高龄长者的灵堂,这情景无法言说。可有什么办法呢,这农村里的房没了,这农村里的家没了,哪来的躯体安存,哪来的灵魂安放?……”

“啪。”板子声又清脆响起。

“列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下次听章家湾本土评书《家文化根脉情——章家湾演义》第十回血脉传承快乐老家的文化。”山毛哥站起身,拿起桌上的竹编默默的退了场。

“被震撼了,心里不好受。”龙姐站起来,泪流成行。

“没有喧嚣,没有宏大,如此的沉重,如此的摄人心魄。”古妞儿和古袢儿却坐在那儿久久没有起身,一脸的肃穆。

“幺公最后入土为安了吗?”龙姐的泪依然流着,她想起了自己的老妈最初的不想去北京,过后的心心念念要回老家。原来这城市里的家,不是家,而是栖居之所。这老家,才是家,才是人的根脉所系。

“经过了些艰难和曲折,老人家如愿了。可在老人家归家入土这件事上,有着太多的乡情传承与现行政策,与现行人心浮躁的冲突了。”山椿叹着气回答着龙姐。

“唉,以前,我不能理解这乡下人的老/习俗老观念,看来我太肤浅了。”古袢儿眼角也湿润着。

“这是非遗保护的一个好课题。”古妞儿虽然没泪流,也是一脸的戚戚之色。

“这样的节目形式和这样的根脉情必定能抓住人心。”龙姐拉着李洪芳的手。

“还差些火候,在排练阶段,不太成熟。”李洪芳最近一直在老家做着这节目的事。

“当然,从专业的角度看,还有很多不足,但,会成熟的。再说这山村文化传承,这方式、形式、乡土味很重要。我们是粉墨筝笆,不是阳春白雪,我们是一边劳作,一边演绎我们的生活。是生活,就得有泥土味道,烟火温度,节目内容才是魂。特别是那评书,一定要讲好。这书的内容不错。”龙姐一直沉浸在这评书的情节之中。

“这是我们山椿书记亲自写的,这根脉情结是真真切切,让人不流泪都不行,让人听后之后要想忘记,那是更不可能。”李洪芳是听一次泪流一次。

“唉,山椿,你这评书,我是有些讲不下去了,每天都看都记都讲,心情都开朗不起来了。”山毛走过来说。

“把你的感受体现在你的评书中去吧,让你的情绪带动列位看官,才是你要做的。”山椿对山毛说。

“看了黄莲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主题农耕文化表演,多的是热闹和经济,看过之后,却很难扎心。今晚这静悄悄的农家小院,一场休闲式的自然流动,扎心了。”古妞儿感慨道。

“而今眼目下,多的是热闹和浮华,少的是清幽自然。多的是商业气息,少的是纯情根脉。浮华只是一现,如朝露如昊花;根脉却是恒久,如江河如山岳。”山毛哥一板一眼的说着。

“浮华如朝露如昊花;根脉如江河如山岳。受教了。”古妞儿轻轻念叨,然后向着山毛一个万福,一脸的虔诚,她的非遗保护论文又有了一个好的论点。

“我的心情还是缓不过来,很难受。”龙姐小声地说。

“哦,舒解一下。”山椿给李洪芳和山兵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山兵和李洪芳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打了破沉。院子里又有了欢快,有了笑声,更有那窸窸窣窣竹丝竹篾翩跹起舞。

“山椿,你把黄莲搞了个古朴加现代,文化加经济。多了现代和商业气息,顺应了浮躁之心,却安放不了灵魂。多了效益,却少了根脉。你有私心啊。”这古妞儿性格不拘,赞扬的话也说得这么扎心。

“一代人,一个地方都有他自己的使命。”山椿笑笑。

“可黄莲的灵魂和根脉何以为安?”龙姐看着章家湾那初具规模的祠堂和乡村文化生育大院,也想着妈妈那心心念念的回乡归家。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和文化载体。”山椿依旧笑笑。

“那一种更好呢?”古袢儿问。

“都好,只要是符合实际的,都好。”山椿又笑笑。

“章家湾有没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节目呢?”古妞儿这个问题到是很实在。

“有,但失传了。想恢复起来,很难。”山椿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

“好吧,山椿,把线索提供出来,本小姐帮你。”古妞儿有言不惭地说。

“你?”山椿一脸的不信。

“别忘了,本小姐是学非遗保护的,当然也包括这些失传的恢复哈。”古妞儿这话到是有道理。

“啊,行,谢了。改天把我收集的资料给你。”山椿高兴了。

“啊,不用谢,也许这正是我报考非遗方面研究生的好素材呢。”古妞儿很是得意。

“二爷,怎么就只有这龙和凤呢,没其他的?”古妞儿见二爷过来,就问。

“没大没小的,叫二公。”山椿批道。

“啊,二公,你叫二爷,我也该叫二爷吧。我可把你当哥的哈。”古妞儿的话让大家无言以对。

“嗨,随便,没事儿。最近这黄莲的龙和凤卖得特别好,缺货了。我们就全部都在编制这龙和凤,还是有些供不应求,那个曾老板下午又打电话来摧货了。”二爷回应道。

“啊,这都是山椿惹的祸。他编本书说九龙闹黄莲,七仙子醉黄莲,还把这故事刻在黄莲民俗文化广场里,这下,任谁来黄莲都得买这龙凤,多数的人还一买就是九龙七凤,当然就供不应求了哈。”古妞儿说。

“这是好事,扩大生产就是嘛。我想以后长期都会畅销的。”龙姐说。

“按小、精、美、多的要求,我们一些技艺难度不大的分配给周边的人去做了。我们也是实行技艺互相学习传授,我们按质按量收购,然后统一运去黄莲。这样大家在不耽误生产生活的情况下,自由发挥,耍耍哒哒挣钱。”二爷也笑得很开心。

“好一个耍耍哒哒挣钱,这才是真正的农耕文化吧。”古袢儿这个副镇长一听二爷这话,就来了兴趣。心里想着,要大力发展这休闲挣钱,也不失为一条发展乡村经济之路。

“见识了,真正的乡村文化,真正的乡村经济。”龙姐赞叹道。

“二爷,文化生育大院和祠堂的事,你得把好质量关。还有,就是明天过了元宵,也该开工了,叫正胜抓紧点,主体要在清明前后要结束,争取秋分的时候,搞一个落成典礼。”山椿给二爷说了自己的时间安排。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