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2章 唐武宗功绩(1 / 2)

【公元845年七月,唐武宗颁布诏令:禁断佛教。】

【长安、洛阳各保留两座佛寺,每个寺院留下僧侣三十人。】

【拆毁全国佛教寺庙,每个州留存一座寺庙,但是要分出等级。】

【上等寺庙可留僧侣二十人,中等寺庙可留僧侣十人,下等寺庙可留僧侣五人。】

【所有僧人、尼姑、大秦穆护(摩尼教)、袄教僧人一并还俗。】

【朝廷收回属于佛寺的数千万顷良田,收回十五万寺院奴婢。】

【拆毁寺庙建筑,把木料拿来修缮官府府衙和驿站的建筑。】

【佛教铜像、钟磬等器物全部融化,拿来造钱。】

【这次事件,史称“唐武宗灭佛”,佛教史称之为“会昌法难”。】

……

大宋·仁宗时期

“欧阳参政似乎对武宗灭佛之事颇有异议?”

拦住众臣的斗嘴,拉着他们赏湖游玩的赵祯一眼看到欧阳修不屑之色。

“武宗之时,寺庙与宦官士族上下勾结。”

“占据田产,扩充庄园,驱使奴婢。”

“采取各种手段逃避赋税,更有不少寺院通过放印子钱来牟利……”

“如此种种,难道武宗做的不对吗?”

欧阳修看着众人略带异色的眼光,开口道:

“官家,从结果上来说,武宗拆除的寺庙不但日后不用再消耗国家财政,而且还有大批的田产和钱财充公,大大缓解了国库压力。”

“其次,僧尼还俗之后从享乐之辈直接转变为农户,自此之后便要开始向朝廷缴纳税粮,也要相应地承担徭役,这也确实给当时的大唐减轻了不少负担。”

“但是,这一切的缘由却不是武宗出于安民之心而为之。”

“实乃赵归真、邓元起二人先后向唐武宗进言,说佛教非中国之教,祸国殃民,应予取缔。且不时向他散布不除佛教,则入道之心不真,难以长生不老之意。”

“最后道教取而代之,同样开始了与国家争利。”

“去佛扬道,以求长生,足见其非明智者也。”

“心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家不正。”

“家不正国岂能正哉?”

“武宗会昌之兴前功尽弃,实乃其不智不正而致矣。”

“礼记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君王治国之道也。”

赵祯听得脑袋都大了,但依然面带微笑:

“欧阳参政心系君国,拳拳之心朕已明了。”

“众卿有言皆可直陈,朕皆一一铭记。”

群臣拱手行礼曰:

“陛下英明!”

……

【公元846年三月,唐武宗因服食丹药中毒身亡,享年三十三岁,葬于端陵,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

……

{武宗有盛世明君之像可惜可惜啊,寿命太低了!武宗的中兴是中晚唐三个中兴里含金量最高的!}

{中晚唐不缺明君能臣悍将,但是每次有作为的帝王都差那么一口气才是最让人郁闷和惋惜的!}

{唐武宗,应该也可以算是明君吧,就是死太早了,但凡在李德裕之后在死,李德裕也能有个善终。}

{宣宗朝的张仲武,张议潮也是武宗提拔的,武宗看人的眼光还不错的。}

{宣宗朝的白敏宗,令狐绹感觉不太行……}

{这仰卧起坐,历代独一份了。}

{多活几年,会昌中兴的成果会是唐朝三次中兴里最有成果的,但在位时间太短,只能落在元和中兴头上了。}

{可惜中晚唐没有出现像光武帝刘秀那样的真正中兴之主。}

{刘秀那是把江山再打了一遍,相当于重新洗牌了。}

……

大秦。

“寡人觉得这大唐很好啊。”

嬴政很满意大唐的仰卧起坐。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人心还在呀!

大秦想如此都没机会啊!

刘邦陪着笑脸点头称是。

他是真疯了,别叫祖龙了。

叫癫龙吧。

……

大汉·光武帝时期

“朕只是顺大势而为罢了。”

“真正做的东西,其实微不足道。”

刘秀望着天幕,真心实意的感叹着。

刘庄怪异的看着自家阿父。

那阿父你的势还蛮大的。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太微不足道了……

……

大唐。

三个中兴?

还来?!

贞观一朝上下彻底麻了。

头一次,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一闪而过。

要不彻底亡了得了。

这不上不下的太折磨人了!

就见殿内一片沉寂之时。

“陛下,应对佛道两教提出限制。”

“方外之人也不能如此目无法纪,道祖佛祖也不能干扰帝王治世。”

“奴婢十五万,良田千万倾。”

“与芸芸众生一起沉溺在万丈红尘。”

“此乃国蠹也!”

直接略过那些无以言表的心情,魏征开始针对武宗灭佛提出针对性政策。

“不以广厦长寮以容之。”

“不以不税之田以养之。”

“不以不徭之政以逸之。”

“不以金碧丹漆以艳其目。”

“不以钟磬铃铎以淫其耳。”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