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871章 品《维摩诘经》(29)(1 / 2)

你们年轻人喜欢谈密宗的,按照密宗规矩,弟子要去找已证了道的具德上师。

随便找一位上师的话,弟子是犯戒的。

上师传法给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备的话,上师也是犯戒的。

那么怎么选呢?有没有法眼。

只好靠自己多生累劫的法缘,做人做事求法要依正因。

你种的因正,所得的果,法缘自然好。

我常告诉你们,多结人缘,多做好事,多结法缘。

像我对密宗的看法,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我的愿力是:法应该属于众生公有,道是天下的公道。

你有那个资格一定传你,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个功德就免谈了。

因此我这一生的法缘也很好,有时碰上了还硬要我学,一定要把秘本塞给我。

后来想想何以如此?应该是同我个性有关,我不守秘的,要我守秘就不要传我。

法眼就是说人真有眼光,认识得很清楚。

维摩居士把佛法真正的道理告诉你,但是跟文殊菩萨去的,共有三万二千人,而能得到法眼净的,却只有五百天人,除此之外,舍利弗有没有得法眼净,我们不知道。

其实他当然得了,他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早超过法眼净了。

其他有的人听了还是听了,仍然不懂。

可见得法眼净之难,得法眼净者是相等于菩萨功德,一看佛经就知道,哪是方便法门,哪是究竟法门。释如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讲了一通“什么不是求法”后,只见他如炬的目光在禅堂扫巡了一番,见一定听兴正浓,当他的目光停在张柬之前时,见张柬之的眼皮“突”地跳了一下,他会心地说:下面,我想讲下“什么叫做能作佛事”: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释如作了开头告白后,接着说,阿难听了维摩居士这一番话,我们可以想象,他摇着头对释迦牟尼佛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佛啊!一碗香饭居然能做佛的事业!

“佛言:如是!如是!」佛说:对了!就是这个样的!

“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释迦牟尼佛接下来一路就为阿难讲,真正的佛法,不是呆板守住一个方法的。

有的佛国世界,不像我们这里讲经、说法、念佛、打斋,而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做佛事。

有用佛的各种光明做佛事,你感受这个光就开悟了。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树”,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萨们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来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

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那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树。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卧具作佛事的。

经典上记载,佛在世时有个弟子,怎么样修行都不上路,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垫来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给他用。

结果这弟子上去盘腿一坐,就证果了。

所以你们谁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你就赶快买给她,说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饭而学佛成道了。

有时人去到山上或庙子看到这个风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过去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还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后,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来,山寺中的师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里万籁无声,只听见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钟,他当时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这个园林台观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见,佛法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庄严作佛事的,谁走这个路线?就是阿难。

根据《楞严经》,他就是看见佛的相好庄严而想出家的,他是因为好色而出家,所以后来外出化缘,碰到个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动念了。

你要如何修到相好庄严呢?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相好庄严的呢?这个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家的这一句话:“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一个人能够修到相貌庄严,色身健康,是经过多生累劫戒律清净来的,也就是道德行为的果报。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为作了个梦而去学佛,有人碰着了什么幻境而学佛。有人因看到什么影子,听到什么声音……等等而学佛。

这里讲的几样东西是比喻,显教佛经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种,这里没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来讲,这每一样都有一种修法的。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