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868章品《维摩诘经》(26)(1 / 2)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善德菩萨自己听了维摩居士所说的法,就心得清净。

一个人学佛第一步,就是要心念清净,这很难。

大家学佛不管多久了,此心能够常清净吗?

“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善德菩萨当时得了利益,心得清净,就跪下礼拜维摩居士,把身上挂的很贵重的璎珞珠宝,解下来供养维摩居士。

当时印度规矩,身上挂了许多宝贝,你看菩萨的塑像,身上都挂满了,中国就不挂,风俗不同。可是维摩居士不肯接受。

“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

再说一次,古代居士同法师地位是并行的,年高有德,悟了道学问好,相貌庄严,样样条件具备,才够得上称居士。

“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樱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善德菩萨说,维摩居士见我那么样恳求,才接受我的供养,拿到手就分成二份。

首先拿一半供养给法会上最穷的穷人。另外这一半,维摩居士把它供养给他方世界的难胜如来,这是八十八佛中的一佛,最殊胜的佛。

当时在场的大众,马上看到上方出现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维摩居士供养在佛身上的璎珞,这时变成了四根柱子搭起的宝台,这宇宙没有阻碍,大众都看到了佛国土。

这里不是述说神话,尤其你们出家的人,更要注意这一段。《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是佛法传入中国最早的三部经,你们要去看。

《四十二章经》有讲,供养十亿个罗汉,还不如供养一个缘觉,供养百亿个缘觉,还不如供养一个佛,供养千亿个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修无证的道人,根据本经我说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还不如供养一个世界上最穷苦的人。

你看佛法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

佛法注重社会的救济。在本经中,维摩居士在法会**养一个最穷苦的人。

你能供养世界上最穷苦的人,就比得上供养一尊佛。

所以不要搞迷信,为什么要烧什么、化什么东西?这钱为什么不能拿去社会上多做一点好事?

这就是佛法的真精神!因为你能供养下方世界这样穷苦的人,就等于供养了上方世界的难胜如来,上下是一样的。

往往很多宗教徒只会向上供养佛,对于社会贫苦的人理都不理,这根本不是佛法。

这里维摩居士做个榜样给你看。

“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维摩居士现神通,给众人看了他方世界佛土,又告诉与会大众说,假使布施的人,以平等心布施供养最下等的乞丐,所作的功德等于是供养了佛,是真正种了福田。

我常讲,学佛的人决不能起攀缘心,例如看到人时心想,用得着的,可以帮自己忙的,这都是攀缘心,要无条件的布施出去。

好像到过年时,有些同道中人想来供养我,名字也不写,红包往我桌上一放,我看了火就大,不可以这么做!当然我很感谢你的诚心,但是我不需要,我要的是你能真的去学佛,真的行菩萨道,乃至把这点钱去社会上做些有意义的事都好。我不是不要钱,我是最需要钱的人,我要做很多的事,没有钱怎么做?

我宁可上课收费,出卖知识而不弘法。

但是如果家境不好又有心学的人,不但不收一毛钱,还要帮他。

但是对有悭吝心的人,我非要他拿钱出来不可,即使勉强他,他不高兴我也要做,这是为了使他养成布施的习惯。

维摩居士接着说,能这样布施,等于大慈悲,不是为了求果报才去法布施。

你一求果报,像是做生意的心理,就完了,是错误的。

“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时毗耶离城中有一个最可怜的人,看到维摩居士神通智慧的力量,听了他的说法,也发起了无上的道心。

要注意,现实的社会中,最富贵的人不会发心学佛学道的,因为他的环境没有痛苦,没有这个刺激嘛。

再者,富贵中人没有时间跟你学佛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有钱人太忙,可以说他们一分钟都不得空。不要说富贵的人,像我的忙碌你们就想象不到,有时眼睛在看东西,嘴里吩咐人做事。同样地,最下等人也不会发心跟你学佛,因为被生活痛苦所逼迫,心里没有一秒钟清净。

所以一个病到极点的人,你还要他念佛是外行空话,他念的只是痛,你先把他病痛解脱了,他才有时间和精神念佛。

你们这些佛婆婆佛妈妈去探病,不要乱讲外行话,病人痛得要死还能念佛的话,这个人也不用你劝了,他能把病痛丢得开,已经成功解脱一半了,他还要听你劝?他不劝你念佛已经是客气了。

记住,布施下等人、困难中的人,同供养佛一样,这是《维摩诘经》上卷最末一段的精神所在。

“故我不忍诣彼问疾。”因此,善德菩萨也表示,他不够资格代表佛去探维摩居士的病。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其他每一位菩萨也都不敢去。

《维摩诘经》的经题是《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是这一部经的全称。

怎么叫做不可思议解脱?我们到最后再作结论。

维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这是佛法大乘精神所在,真正成就不一定要出家。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