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864章品《维摩诘经》(22)(2 / 2)

菩萨觉悟什么?觉悟是悟道,有情是利他,自利利他是为菩萨。

菩提萨埵在中国文化就是道人,有道的人。

菩萨在中国有几种翻译名称,又叫开士、正士、大士。开士是开悟者。观世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

魔王化身的玉皇大帝就劝持世菩萨,接受这一万二千天女作供养,可以帮你扫地啊、烧水啊、抹桌子啊。中国后来送人丫寰说是“可备扫洒”,就是引用自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经》。

持世菩萨持戒很严谨,尤其出家沙门是比丘,修苦行(头陀行)的比丘衣服不超过三件。

所谓三件不是说天气冷了,你穿百件不可以,三件是以袈裟为标准,披上袈裟还要露出膀子,在印度天气热可以,到了中国,尤其在天冷的地方,你怎么能只披一件呢?

所以就有了海青,海青是汉朝衣冠,大袖。头陀日中一食,零碎的东西都没有了,只带个钵和净水瓶,净水瓶的梵文音译为军持。中国有一句名诗:“空街夜雨注军持”,就是夜里下雨,拿个净水瓶在外面接雨水。

天落雨在中医学上叫无根水,医书上写熬药用无根水,就是下雨时半空中接来未落地的水叫无根水。这些都是常识,不告诉你们将来书都读不懂。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扰故汝耳。”

持世菩萨责怪魔王的话还没讲完,维摩居士这老兄就出现了,对他说,“这不是玉皇大帝,是魔王,来扰乱你的!”连是不是魔都搞不清楚!所以维摩居士第一句话就骂了他。

“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维摩居士气派大,就对魔王说,你怎么把这一万二千天女送给和尚?他怎么行?统统送给我才对!他照单全收了。

“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魔王一看到是维摩居士来了,就吓死了,心想,糟糕,碰到他了,这下完了,魔王这下要忘本了,就像《三国演义》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魔王当时就想隐形,不灵,又把所有的神通使出来,仍然逃不掉。

“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当时空中有个大声音就来了:波旬!叫魔王的名字,你赶快听话,把一万二千天女给他,你才走得了。

“魔以畏故”,魔王听到了空中声音的警告,大概是魔王老祖警告他,没有办法,害怕了。

“俛仰而与。”这个文字用得非常美,俛仰是形容低下头又抬起头想了半天,舍不得,又不得不给的样子,最后只好把天女给了维摩居士。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维摩居士就对这些天女说,你们的老板把你们送给了我,就属于我的了,第一个条件,给我听话,先要发菩提心。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下了第一道命令,然后维摩居士当场把一万二千天女作了处理,教育他们。一万二千人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维摩居士用大神通力,根据每一个人过去的业力,现在的个性,对每一个人分别作不同的教育说法,每一个天女都觉得维摩居士在自己面前作单独教育,使得一万二千天女,每一个人都发心修菩提正道。这两句话可不要随便看过去了。

教育完了,维摩居士说,“你们现在肯修道了,有佛法清净的法乐可以享受,再不要去享受世间五欲的快乐了。”

有学佛的道友说:“这个或那个是种享受。”我一听,这还在魔境界里,说是信佛修道,老实讲,资格不够,只能说像那个样子。讲一句话你们出家人不要多心,大陆江浙一带,在家人有时故意称和尚为和样,和尚的样子,南方话尚、样同音。

和尚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为人师可以让弟子道力生起,叫人和尚是真正尊敬的称呼。你们不懂,看我叫住持法师为和尚,还以为我不尊重他。

天女即问:“何为法乐?”

能够懂得什么是法乐的,才够资格称作居士。这里天女就问维摩居士,什么叫法乐?注意!这里正题来了。

答言:“乐常信佛。”

维摩居士回答:常常处处要恭敬佛,不是只有到了佛堂才如此,自己内心恭敬,才是信佛。

不是叫你拜佛像,佛教不崇拜偶像的。

那些泥巴塑的,木刻的,都不是真的佛菩萨,那是表法。

真正的佛在哪里?在你心中。

佛经告诉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位是一体的。

佛是化身,心是法身,众生是报身。

也可以说,佛是报身,众生变成化身,这个无定位的。

怎么叫常信佛,怎么是真正信佛?你现在懂了吧!不是迷信,不是去庙子烧香磕头,你自己的心,一切众生,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才是信佛。

所以说,佛以佛,以慈,不是以怨恨轻视的眼光看别人,才是信佛,信自己的心。我以前做过领导的,部下在我面前,我讲什么都喊得很大声,背着我可就有花样了。

任何人对你越恭维得厉害,越靠不住。

我经常同那一班在做事的人说,绝对不服从的人问题最大。

有些翘头翘脑的,你吩咐他就这么办,他不同意,真是讨厌,可是他有他的理由,而且是对的。

这时候你坐在上面的人,意志就要像刀一样,把自己这个不快的心理硬是切下来。桌子一拍,好!就照你的办!这样才可以做上面的人,很痛苦啊!

本来上佛法课不跟你们讲这些的,这些课不是跟你们上的,把你们教会了也没有用。

这些是给真要为人上者,或者将来能当师父的时候就有用了,作师父也要包容徒弟啊!

不要说徒弟了,你的儿女也是有自己意见的,都是乖的吗?儿女、徒弟都一样,只好包容,该骂的骂两句,好的要奖励,过后呢?讲句不好听的,管他妈的!反正我要死的。

你晓得自己总要死的不就好了嘛!没得气了嘛!你不要以为我这不是佛法,这就是咒,即说咒曰:管他妈的!就好了。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不是笑话,你真学了这一法就行了。

“乐观五阴如怨贼。”五阴是受想行识,若这个身体像冤家一样,不迷恋它,把它放下。

你们在理论上可以看出这个身体像冤家,在情感上可亲得很,这个身体你能空得了吗?

空不了的。

众生享受的都是属于五欲之乐,佛享受的是清净涅盘之乐,但是如果贪图清净,被享受困住了,一样是魔境。

要搞清楚这个道理,才能明白维摩居士为魔女说法的道理。

什么叫魔女?

贪图享受之乐。

什么叫魔境?

贪图享受之乐,凡有所著,所执着、所贪着的,统统是魔。

了解这个道理,才能了解真正大乘佛法的精义。

魔女悟到了这个道理,能转过来,烦恼即是菩提,那就不叫作魔女了,成了空行天女,也是密法所称的空行母,是女性成就佛的境界。

修密法空行母成就的,如同留形住世,身体永久存在,随时来去。

但是这可不是随便能修的,如果自己没有程度,算不准修来的是妖魔鬼怪,不是真正的空行母。

“乐观四大如毒蛇。”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所组合的。

这四大如毒蛇一样在咬我们,在吞噬我们的生命。

生命的本身不是这个肉体,我们每天,为了这个身体忙碌、为了身体而消耗精神:占去生活十分之九以上的时间,三顿吃饭,大小便,穿衣脱衣,睡觉等事,都不是为了生命所需要,是身体所需要。

这身体是四大组合而成的,中国俗语说学佛的人四大皆空,就是看这身体不是我,我现在只是有几十年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我不可能拥有身体的,它随时变去。

虽然是暂时使用,这四大的身体还是很麻烦。

菩提不能证得,都是被四大所困扰。各位每天昼夜二十四小时中,大部分是被身体困扰,不是不舒服了,就是饿了冷了,或者是身体的变化,荷尔蒙分泌失调引起情绪好坏,所以要观四大如毒蛇。

可是谁能做到“乐”观四大如毒蛇?

若四大能够观空,再进一步,进入妙乐境界,那才是观四大如空而得定。

得定的人在定中是乐,是享受。为什么人肯入定?定是一个绝大的享受。

不过,如果大乘菩萨“耽着禅悦”,贪着禅定的境界是犯菩萨戒的,因为他不能起而行之,不能行六度万行的布施法门。

话虽这么说,你们年轻同学没得到禅定,腿也熬不住,就不要拿这句话来讲,自称走大乘路子,不耽着禅悦,看不起这小乘法门。

哼!不要自欺了。先要能够修到禅定,才发大心而舍弃禅悦,那才可以谈菩萨戒,否则不能谈的。

所以说观四大如毒蛇,然后达到四大皆空,在这个境界得妙乐,得享受。

据我所知,有的已有很久的修持经验,你听了这个话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因为你坐起来非常舒服。其实你还是在四大中,你感觉到的是身体受阴的快感。要四大完全观到空,没有身体存在,没有受阴的感受了,然后在空的境界生起空性的妙乐,这才是观四大空以后的妙乐。

维摩居士告诉这些魔女,你们所贪图的身体上、心理上的快感,都非究竟。

要得到究竟的享受与快乐,必须能乐观四大如毒蛇。

“乐观内入如空聚。”什么叫内入?

我们身体外面有六根,大概我们所了解的,只有五根,有一根也在身体上,不过在身体表层以内。

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很清楚,意根你就看不见了。有人说意根所在,是从心脏连到脑的部分,他们不知《成唯识论》说“第六意识不住身,又偏寄身中”。

我们一接触到外界的东西,内在就会有反应,所以叫做内入,这就是六入。

六入进入到身体内部,便产生了思想、情绪各种的变化。

我们闭上眼睛,好像自己内部有个东西,在想,在作用,就把这个东西守得牢牢的,一般打坐都是在这里搞。

其实你觉得很清净、很空,那是外法尘进入内在意根上所徘徊不去的影像。

所以我们觉得内在有个思想,来来往往,这就是意根停留了法尘的影像,就是所谓六入进到内部来。但是一般人没有观察到,现在维摩居士提出来,教他们观,所谓止观,你要观察清楚,一切六入进入内部,你以为内部有个东西能够思想,维摩居士告诉你,如空聚,假的。

看起来有个东西住在里面,好像有个生命的东西,实际上是空洞的。所有的感受,一切的声光变化,到内部来,一下就过去了。假使我们死了,六入不能内聚,就是人体的死亡,我们活着时是六入内聚。但是这个六入内聚有没有这个东西呢?毕竟没有东西的,是空的,假的。

我们身体四大也是这样,感觉死人比活人重,我们抱起一个活人容易,抱起死人就比较难,为什么?

他四大中的风大没有了,所以就感觉重了。

譬如气球充了气比重就轻了,如果扁了的话,这气球比重就比较沉重了。

所以这身体内部是空的,空空洞洞的。

我们或者觉得内部有个思想,有个感受,这是假的,不要受它的欺骗。

上一句“乐观四大如毒蛇”观身空,

下一句“乐观六入如空聚”观心空。

身心皆空,达到乐的境界,得禅定的妙乐,那是真修行,真享受。

这里每一句话都是大乘的修行法门,我们要好好观察牢记。

“乐随护道意。”怎么样能随时随地保护修道最初发心的意念?

我经常讲,上课时不要打坐,要看经本,不然自己在自欺。为什么?你说喜欢听课,心很清净,那同玩弄听其他东西是一样的。

你们自己不观察,喜欢听其他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你心以为在打坐,其实是大散乱,结果用这个时间好像在听课,也不看书本,在那儿打坐,听得很有意思,这叫作秋风过驴耳,秋天风吹过驴子,驴子同猪一样的,这个耳朵吹进来,那个耳朵吹出去了。

所以智慧永远不能成就,结果这个经典也听了,那个道理也听了,一问他,讲都讲不出来,记也记不住。

智慧的成就,能知过去未来,是靠“随护道意”这一念。

要看《华严经》净行品,依着意思做到就是道意。

所以为什么一直要依《华严经》净行品来修行,可是谁做到了?

我看是做到了“倒”意,不是道意,统统在颠倒中。

“乐饶益众生。”这更难了,是菩萨行,乐于在一切做人做事中修菩萨道,处处是利益他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