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零四章 沿江而下(1 / 2)

八月二十九日,李式率领大军到达蜀郡边境湔氐道,顺势接管了这个边境小城,也正式开启突袭蜀郡的计划。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张恭、庞延、黄权、李珪和沈弥前去巴郡传令,告知荀攸大致的进攻计划,并对巴郡的人事安排进行了一些调整。

荀缉不再担任巴郡太守,阎圃卸任巴郡郡丞,李珪也担任巴郡长史,改由张恭担任巴郡太守,李达担任巴郡长史,沈弥驻守在鱼复训练水军,巴郡的留守兵力暂定为一万人;荀攸率领三万士卒以及李珪、郭风、伍习、黄权、李珪、吴懿、王方、庞延、胡封等人暂时留在巴郡,牵制刘焉从犍为郡派来的援军,等到成都被围后见机而动,攻入犍为郡;高顺率领余下的三万余士卒沿涪水逆流而上,经德阳、广汉、平阳乡到达涪县,然后再顺流而下,攻打绵竹、雒县和新都,最后在成都与李式的大军汇合,随行的人员有陈群、荀缉、阎圃、郭云、李蒙、杨奉、杨任、杨昂等人。

高顺部攻下广汉郡后,由阎圃担任广汉太守,负责整顿广汉郡的一切事务,李蒙担任广汉长史,统兵三千,协助阎圃整顿郡务,广汉郡属国不再保持独立,划入广汉郡归阎圃管辖。

不仅如此,等刘焉调回援军后,犍为郡也将成为李式的囊中之物,他计划由庞淯担任太守,总览全局整顿郡务,胡封担任长史,留五千精兵驻守。

犍为郡属国重新设郡,改为朱提郡,由李珪担任郡守,黄权担任郡丞,郭风担任长史,李恢担任从事,伍习担任统兵校尉。李珪从荀攸部挑选两万人作为根基,等站稳脚跟后,逐步向益州南面的益州郡、永昌郡、牂牁郡和越嶲郡用兵。等荀攸安排好犍为郡的事务,然后就带着剩余的士卒前往成都与大军汇合,一同参与围攻成都的任务。

李式的这些安排自然是跟法正协商后的结果,司马懿也参与到了其中,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包括留两万兵力在朱提郡,缓缓图谋益州南部五郡,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兵力调动。他很满意司马懿近期的表现,能让其参与到战略决策当中,即是认同也是进一步的考验,至于外放出去领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九月二日,马超率领五千精骑赶到蚕陵,围城一日后,城中大户趁夜打开城门,献城投降,甘宁和徐晃率领一万精骑随后赶到,并安排小吏接管了城池。

九月五日,马超率军赶到汶江道,趁着傍晚城门未关之际,率领亲兵杀进城内,汶江道被李式收入囊中。

九月十日,马超率领五千精骑赶到绵虒道,距城还有二十里的时候就停了下来,然后安排数十名士卒办成樵夫、商人、杂役混进城中。刚过午时,士卒们趁着城内守卒吃饭的间隙,拿下城门的控制权,迎接马超进城。

马超拿下绵虒道后就停下来等待大军,毕竟他只是前锋,轻装简行之下进军神速,而李式统领的四万精骑估计刚从汶江道出发,双方之间有着五六天的路程。除此之外,从绵虒道到成都之间就只剩下一个郫县,城高墙厚,刘焉收到大量羌骑突袭的消息后肯定会派大量兵把守,不论是他本人还是统率的五千骑兵都不擅长攻城战,这也是李式让他等待大军的主要原因。

两日后,徐晃和甘宁率领一万精骑赶到绵虒道,和马超简单交接了一下之后,他们二人便率领一万三千精骑赶往郫县,作为攻城的主力。而马超也只留下一些作战勇猛且忠诚度高的羌骑和数名小吏看守城池,然后就带着余下的一千五百名骑兵杀向附近的广柔县,稳定新得的蜀郡北部地区。

这样的安排都是出自李式和法正之手,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徐晃、马超和甘宁率领的一万五千名骑兵都是最后归顺西羌骑兵,可现在的西羌联盟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未来的西羌郡,这些骑兵只要好好整顿一番就是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如果全部送去当炮灰,估计李式的心里也会滴血。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