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章 考验(1 / 2)

展现悬挂的立轴或者手卷时,修复师必须戴上塑胶手套,避免手上的汗渍污染书画作品。

“收卷。”

随着检查完毕。

助手杜小竹将图轴的下半部分开始先卷起来,接着刘柳柳手持画叉,将书画裱件挑下。

直至看着一节节字画被全部收卷起来。

段青波又继续走动起来,并未停下脚步。

最后,停在了一张破破烂烂的字帖面前。

字帖表面布满了水渍、虫洞以及污垢,磨损、断裂、折痕、毛发、老鼠屎几颗,甚至还有所谓的狗皮膏药。

除了场上的老鸟们已经习以为常,易云倒是有些懵逼。

这样脏的字帖,他的确还是第一次见到,像是被人费劲从那个小洞扒拉出来似的。

再看旁边,白色纸签所记录的当下文物资源状态:

“00003012号,清高宗纯皇帝字帖一张。”

“这张字帖目前还没有修缮完成,这几日才被我们从堆积的库房里面发现,就是为了与大展匹配,做成一个书法系列的特展活动。”孙老师开口解释道。

“那刚好,一副字帖,花不了多少时间。”段青波笑了笑,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表,“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幅字帖,有没有印象,应该采用何种清洗法最适合,想想有什么比较好的修复方案。”

“耿师傅。”

“嗯?”耿超突然被点,猛然惊醒。

“你来说说吧。”

耿超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将口罩和手套戴上。

开始贴近字帖仔细观察。

易云也同时开始在周边观察起来。

他现在也要试着训练自己的修复思维,要争取在洗画之前,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修复方案出来,起码在主要的四个核心环节做到不出错。

古书画多作于宣纸、绫缎、绢素之上,通过修复师的修复和装裱,才能得以保存。

而修复的过程,除了洗、揭、补、全这四道核心工序,如果细分的话,还有二十道左右的小工序,譬如侯建飞之前展示的:撤水、贴纸、上壁、下壁、挖补、阴补、嵌折等。

每道工序之间环环相扣,上一道工序还会影响下一环操作。

修复师除了有一双巧手,还要具备深厚的艺术与操作理论功底,掌握不同年代、不同门派的绘画知识,此外还需懂得纸张、锦缎、绢布等特性,对其发展历程和原产地有相当的了解。

在看到头一眼,就要知道字画的大概状况,这样在后面全色的时候,才能尽最大可能修复字画的色彩,接续缺失的画意,使古画修旧如旧。

这也是故宫近两年来,在招收实习生时特地拔高门槛的原因。

现在大部分实习生进来,可能操作生涩,一窍不通,但起码是具备了篆刻、临摹和修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学起来快,老师傅教起来也不太费力。

不像前些年的时候,行内新人都是通过考核方式进入故宫,经过时间和社会的毒打才逐渐成为老鸟,他们的操作虽然过得去,但理论知识却相去甚远,有的还要从头学起,这让装裱室的老师傅们很头大……

很多开私人修复馆的修复师与裱匠们,大多都没有经过严谨、正规的这种学术、操作体系与逻辑思维训练。

无论在修复过程或者装裱阶段,业内人士都可以分辨出雏儿与高手之间的细微差别,或许仅是毫渺之间,但是操作的细致程度,却千差万别!

比如写一篇同样的历史类文章,普通老师或寻常写手写出来的科普文,与92高校、社科院、古籍所出身,受过严谨学术体系训练之人写的东西,绝对是一眼就能区分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专业人士。

例行巡查就是这样,是段青波每天的必备活动。

只要有修复字画的活动与项目,他就闲不下来,特别是最近接近国庆大展,正在筹备阶段,每一个地方,每个角落,他都要仔仔细细地过一遍。

在修复字画之前,每幅作品都要有大致的修复方案,首先修复师心里要有预期,切忌盲目下手,这是装裱室的规矩!

古画重修,如病笃延医。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